第三百八十三章 矛盾初现(1 / 2)

河北邺城燕王府

"真是岂有此理!”毌丘俭怒气冲冲地走出府门。

”仲恭消消气,不值得。“黄权在一旁劝道。

距离黎阳之战,已经过去快三月了。

蜀汉突然撤兵,按理说是魏军的胜利。

然而,就在众人都松了一口气欢呼庆祝时,刘晔与黄权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蜀军撤兵,令他们又喜又忧。

喜的自然是灭国危机解除,但忧的却是,诸葛亮撤兵居然如此迅速果决!

这样一来,根本就没有留给东吴反应的时间,那么自己欲挑起吴蜀战争、牵制蜀军不再北上的企图也就落了空。

事实上,事情的发展也果然如他们预料一样,吴军不敢妄动,吴蜀两国仍旧处于和平。

得知这一消息的刘黄二人不敢怠慢,当即决定继续撮合曹宇和毌丘俭,保持合作,切不可露出破绽,给了蜀军北上的良机!

二人说服曹宇和毌丘俭,签订和平盟约,并让毌丘俭移兵邺城城内,使两家兵马,接受共同节制。

这个计划一开始的确取得了成功,使得河北魏军没有再次陷入分裂,也让洛阳的诸葛亮等人好不惆怅。

不过,好景不长。时间一久,二人之间的矛盾又渐渐凸显了出来。

先是因为军队的粮草供需问题,二人闹得很不愉快。

因为城中一下多出了几万军队,供需一时难以跟上,双方便见面会谈,如何缩减开支。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只能先减少一半的军队供需,待补充夏粮之后,才能度过难关。

可问题是,究竟应该减少谁的军队供应?

燕王曹宇高傲地认为,邺城本就是燕王部队所在,而燕王又代表朝廷,既然是朝廷王师,无论如何也不能减少。

言下之意,自然是减少毌丘俭部这类外来军士了。

毌丘俭当即不同意,他毫不客气地指出,不应以名义来决定供需多寡,而是要凭实力,凭战功!

他指责燕王的军队都是乌合之众,没有战力。真要抵抗蜀军,还是要靠他麾下英勇善战的幽州勇士。

如果幽州兵士因为供需问题出现厌战、甚至哗变,那么要靠谁来守卫河北?届时国家不保,燕王的王师名义又有何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