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姑且一试(1 / 2)

洛阳丞相府

“好了好了,威公既然来了,就说说吧。”诸葛亮无奈地笑了笑。

看来,今日不如他的愿,是不行了,姑且听听他有何建议吧。

杨仪大喜,连忙放下手中的茶杯,面朝诸葛亮,作揖一拜,“敢问丞相,河北魏军残喘至今,所凭为何?“

诸葛亮没想到杨仪居然反问起来,微微一愣,随即笑道,”所凭,自然不是那燕王如何英明,而是他有两个好谋士啊。呵呵,二人高才,我所不能及也。“

杨仪见诸葛亮主动提及,心中窃喜,”不错!刘晔、黄权皆高才,世之罕见!二人联手,自是天下无敌!但是如果......我们断其一臂呢?“

诸葛亮闻言立即皱眉,”威公何意?莫不是想用离间之计,令其自相残杀?此举颇不可行.....“

杨仪瞧见诸葛亮反应,心中更加得意,立马出声打断,“丞相莫急,我非离间之计。想那刘晔、黄权是何等聪敏之人,区区离间之计,如何能不被看破?况且,二人都是世间罕见之才,留之可有大用,何忍害之?”

诸葛亮顿时松了一口气,“不错不错,威公之言,正合我意.....请威公继续说。”

杨仪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断臂者,非必害之,我们只需令其不再相助,则两人联手之势顿解!”

“哦?如何令其不再相助?还请威公细细说来!”诸葛亮顿时来了兴趣。

杨仪面露微笑,“此事,还需依仗丞相才行。”

“靠我?是何事?”诸葛亮仍不得其解。

杨仪作揖一拜,“便是请丞相修书一封,动之以情,晓之以情,劝黄公衡迷途知返,早日重归大汉!”

诸葛亮一愣,眼中彷佛充满了憧憬,心中好一阵激动,此情此景,可是他朝思暮想的啊!

不过片刻后,诸葛亮眼中的光彩便黯淡了下去。

一声长叹,“唉,威公的好意,我心领了.....威公可能有所不知。公衡的品性,素来刚直,食君之禄,便为君效忠,他.....唉,总之,纵使我心中有万分眷恋,他也断然不会就此回头的。这都是天意啊!”

众人听了也纷纷叹息,还以为杨仪出了什么好主意呢。这个听着很美好,却很难行得通啊。丞相如此了解黄权,都觉得不可行。

杨仪毫不气馁,反而得意地摇头笑了笑,“世间之事,皆在人为。只要我们用心钻研,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

“威公的意思是?”诸葛亮彷佛重新看到了希望。

“人生在世,并非草木,孰能无情?如果仅凭丞相与公衡多年的袍泽之情,无法令其回心转意,那么,我们就再给他加上一条!”

“还请威公明言!”

杨仪环顾四周,见众人都伸长了脖子望着自己,心中别提多得意。

“公衡入魏后,留有一子在蜀中,名崇,丞相待之甚厚。先召入府中任门下督,后又派去蒲津渡,立下战功,现已官至强弩将军,封关内侯。其人少年英雄,既有胆魄,又颇具忠心。如令其乔装打扮,混入邺城,执丞相亲笔书信,密会公衡。亲子之情,加上袍泽之义,想必公衡,必然有所心动!”

一番话说出,众人纷纷恍然大悟。

对啊,众人都忘记黄权在大汉尚有一子,如今已经成长为杰出才俊、栋梁之才了。大概是黄崇之前被派往蒲津渡,不在众人眼前,因而众人一时没有想起。

众人内心不禁对杨仪钦佩起来,没想到杨长史如此心细!别说,这个可能还真有戏!

诸葛亮亦微微颔首,抚须沉思起来,这倒是个可行的办法,不过.....

见诸葛亮已有同意迹象,杨仪决定趁热打铁,“丞相!即使公衡未必愿意就此归降,退一步说,如果能够令他自此置身事外,重归隐退,那也是一个很大的胜利啊!最差的情况,哪怕公衡坚持一如既往,我们也可以就此打探他的想法。想必在亲子面前,他不必隐瞒。即便如此,也是善莫大焉了!多一份联络,好歹也是多一份希望啊,丞相!“

杨仪最后一句话,说到了诸葛亮的心坎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