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能不能让我踏实说会子评书啦列位(1 / 2)

话还得往前说,公元1669年,也就是康熙八年,五月,韦小宝、魏东亭、武丹、孙殿臣、赵逢春、狼谭、穆子煦等人陪小皇帝玄烨布库玩乐,后来这群少年组成近侍卫在武英殿内将权臣鳌拜擒获,由此成立善扑营,专司皇帝贴身近卫,有清一代世世相因。

就这样,善扑营与清帝国一起走到了公元1912年。

铁打的江湖流水的庙堂。每次改朝换代后,庙堂依然又是风风光光。颁布诏旨,增加法令对江湖各种约束羁縻,图个国祚绵长,但每回换的依然是庙堂。庙堂换了,江湖不变。明里奉应暗里涌动,江湖也知道庙堂再怎么换姓,庙儿里的木头还是那个木头,砖瓦还是那片砖瓦。但是这一次换完,江湖有些认不得了庙堂了,这个庙堂不姓王,不姓李,它姓民。

公元1912年又称民国元年。

就象当年善扑营扑卫曹寅的后辈,那个叫曹霑号雪芹的奇人写的那本奇书《石头记》上说的:

呼啦啦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大清国换成民国,尽管史书上写的轰轰烈烈,但当年的北京城还是比较平静的。而经历过同样事情的欧洲,象英国呀,法国啦,要么是人头滚滚,要么是滚滚人头。

北京紫禁城里只有个老娘们哭的挺惨。

袁项城委托在朝鲜打日本时认识的一个哥们儿,这人当时朝廷派他任前敌行营电报局长——洪述祖,草了个“退位诏书”,然后袁世凯让胡惟德,赵秉钧、梁士诒三个前清老臣拿着到宫里找隆裕太后,说,瞧着办。仨人都挺客气,老太后身后原本那一群能耐梗似的亲王大臣,这辰光,全闪,约好了似的就一句:悉听太后旨意……气得她想起了句戏词:“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平时都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关键时候一个拿主意的都没有,老太后一咬牙吩咐小皇帝,签字、盖章、生效。

老哥仨本来都是清朝的官儿,真一下子改了元,在旧主子面前,心里多少还是有些翻腾,仨人儿都觉得掉脸就走不太合适,应该说些什么……

静,难捱的静。

大殿里气氛太尴尬了,隆裕太后搂着小皇帝,“嗷”一嗓子就哭了,一国的太后,中国实际掌控者,哭半天,到了,也没说出一句与其尊贵地位相匹配的话来,只象个村妇似的:“梁士诒啊,胡惟德啊,赵秉钧啊~你们是大清老人儿,我们娘儿们的性命,都在你们手上,你们回去,好好对袁世凯说,无论如何要保全我们娘儿们性命啊。”

听老太太这么说,仨人暗松了一口气,胡惟德、梁士诒正准备搜点词儿句安慰安慰老太后,谁想赵秉钧先哭了个七荤八素:“臣,掌着北京城的警厅,太后您放心,谁敢害了您,咱北京城的警察不答应……。”

此言一出,胡惟德、梁士诒倒收了声,俩人什么也没说。

为什么?

傻子都明白,谁才敢害太后?您又是谁家的警?若真起了事情……您不答应?才怪!

大清就这么改元了,各个城门,各个衙门,各个胡同口都张贴了布告。民国政府规定茶馆里说书的先生开书前必得先来这么一段:

宣统三年,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诸海宇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

告示的意思是说:武昌起事,“起事”用的妙,若不是山穷水尽,断无“起事”措辞,肯定批首便是个“造反”。有人深究,反正命令袁世凯派人与革命军谈判,改革中国政治体制。谈了俩月,没成效,南方革命军与北洋方面谈不拢,这里用了“睽隔”,挺形象,意思是分隔,但是“睽”有瞪大眼睛注视之意,说两边谁也不急只是大眼瞪小眼互相瞅着,足见皇家“怨气”,下文,全国商业往来停顿,士绅露宿荒野,国体问题不谈好,民生难安,既然民心所向就是天命所归,那么为了百姓万民甘愿放弃一姓之尊。这里措辞用了“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暗中也吐了吐槽,这事真是要顺应民意?还不先是南方反,后是北洋诸将借事儿逼迫?接下行文又揉杂往复说了顿车轱辘话,意思是退位这事——好!符合古今中外圣人的教导,也深受国内、国际智识推崇。挺没面子的事,让作文的人写的跟又建国似的。最后面大意思是,把“雷”给了袁士凯,以后谁再有什么意见,找他,皇帝和太后退休啦,永远享受国民政府的优礼,就瞅着你们玩儿,揣着手,看你们能玩儿成什么精喽——“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茶馆里说书的先生,江湖调侃称呼为“评门”。评门分两种:使短家伙的,用醒木的叫“团柴”;使长家伙,能唱大鼓书,用弦子的叫“海儿轰”。

贩夫走卒看不懂也听不懂这四骈六骊的文字,大概其知道大清改叫民国了。忍着,把那个嗑儿听完。等先生背完了上面的词儿,团柴,海儿轰一响,前面听迷糊了的茶座立马精神了。

评门师傅,“啪”一拍醒木开书:

一块儿醒木七下分,上至君王,下至臣。

君王一块辖文武。

文武一块管黎民。

圣人一块警儒教。

天师一块儿警鬼神。

僧家一块劝佛法。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