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香都,旧政(1 / 2)

第330章 香都,旧政

二十五日

白王羲上书同意为先帝立庙,并派出使团参加雒阳的立庙仪式。同时在白庙之外的汉庙之内为顺帝立上牌位。

与其他刘姓诸侯王只有一个宗庙不同,白国有两个宗庙,一个是白国本国的历代白氏祖先,称之为白庙。

里面供奉有自始祖白武子白罴起,共计四十三位祖先,白国特殊部曲护庙军护佑,兵额三百,白国每年都会举行祭祀,位于城东。

另一个称之为汉庙,供奉着自汉高祖刘邦之后,立了庙的九位汉帝。值得一提的是,前汉时期,因为庙号准立标准极高,因此只有高帝、仁帝、文帝、武帝四位汉帝。

而光武帝以后,标准放低,几乎只要不乱来,不早逝,得罪于天下,如殇帝、安帝之流,都有庙号。在白国,汉庙三年一祭,由王宫禁卫护佑,位于城西。

除此之外,白国还有几个特殊的庙宇,但是位格相对于白庙和汉庙低了些。

有位于白府中的祖庙,供奉历代白氏祖先,只要是在族谱中有名的都有一个小牌位,而历代家主则是大牌位,白氏祖庙由白氏家兵护卫。

有位于白学中靠北方向的夫子庙,供奉白学历代公认的夫子,自春秋时期就有,如儒家的孟夫子,荀夫子等,还追授有孔夫子。其他几个学派的夫子也有,只不过相较于儒家这边,香火实在是稀少。

其余的夫子都是以画像祭祀,只有各家的立派祖师才会塑像祭祀,比如一进入夫子庙,入眼的就是百家诸祖,以儒道墨三圣为打头,其余百家依次往后派,直到小说家。

夫子庙认定的三圣是儒家孔丘孔子、道家李耳老子、墨家墨翟墨子,而这三家在白学中的传承也是最全,弟子门人最多。

还有位于城北近郊的英灵庙,供奉的是历代为白国以及白氏流血牺牲的将士,由于名字太多,有许多轶失的名字,没有刻上去,于是只在英灵庙最中间,竖起一座巨大的石碑,上书英灵二字,统一祭祀。

除了这三家比较大的庙宇,还有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小庙宇,他们或成规模,或断断续续,但是都存在了下来。

比如各家依照白氏祖庙,建立的供奉各自祖先的祠堂;各个乡野山林中为了寻求心理安慰,建立的诸如山神,河神的野庙;城北祭祀诸天神的皓灵观;城东供奉诸佛菩萨罗汉的琉璃寺。这些都算是有规模的庙宇。

不过在白国的规定中,不允许有血祭的行为出现,白国朝廷不会管你立了什么庙,祭祀了什么人,但是不可以以伤害人的身体为条件。

一旦违背了这则铁律,就会被官方打为邪教、淫祀。会遭受来自白国最严厉的打击。

事情不严重的,没有危险度的,只是派出官吏衙役严厉监督,捣毁窝点,并将其取缔,将主谋关押下狱,信徒罚没重金,并引导信仰真神。

事情严重的,甚至于有人因此而死的,一经查定,则派出军队攻山伐庙,主谋当场斩首,信徒全部送去矿场服役,人道改信。

毕竟白氏是天之眷族,有什么比他们的身份最尊贵。可能目前也就天子和皇族了吧,不过这都是百姓心目中这样想,至于白氏子心中怎么想,就没有人知道了。

因为庙宇太多,祭祀之风盛行,因此朝歌除了文都、商都这两个称号之外,还有“香都”之名,或者也有人称之为庙都,不过仍然是香都最为人所广知。

“香都”的由来是因为朝歌的空气中常常含有香火之气,这与古殷商时期,朝歌残忍的人祭风格,满城的血腥之气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景象。

朝歌,在千年之后,又重新焕发出了属于它的独特的新春。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朝歌的商贾常言,在朝歌,除了书,因为制作不易,量小价高,是最赚钱的买卖之外,就属卖香能够与之匹敌。

因为白国庙宇遍布全国,数量之大,使得香的需求量极高,虽然价格低,但是量大,而香商成为继书商、粮商,白国最有钱的商人。这三个行业,在白国称之为“黄金业”。

而因为繁盛的香业,也随之延伸出制香人这个团体,进而出现各种这样的香,如驱蛇鼠虫蚁的香驱,增加味道的香熏,加到饭菜里的香料等等。

在朝歌,开的最多的店铺,除了书铺、酒肆、玉铺、药铺之外,就是香铺,除了卖祭祀用的香之外,还卖香囊、香薰、香料等一切关于香的物品。

白国张氏,也是经营香铺起家的,是白国最大的香商,是白氏商号的东家之一。

白氏商号,是白国商行的下属机构之一,与白国钱庄,白国粮行统称为白国三大行。

这也是白国新政的结果之一,为了将全国的土地收归朝廷,白王室时期以铜钱和商行准入资格赎买,成功将全国土地收拢。

等到了白王绪时,地方豪强基本已经变成了地方大商,由于白国并不禁止商职出身的白国人考取选官生,故而豪强并不抵制成为商人。

只是将立族之基从土地变为资产罢了,有人会说行商风险太大,会有破产的危机。但是那些豪强经过白国派出的赎买官的劝说下,已经明白了,耕种土地不一样有风险?

行商的风险,只是在于自己的能力问题,而耕种土地就完全靠天吃饭。而且有着白氏盘踞在白国,有哪个豪强敢说超过白氏。就连白国五大氏,都是靠着千百年的时间,才有今天的地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