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白家自掏腰包请郎中(2 / 2)

老爷子气呼呼瞪了老婆子一眼。

白蓉蓉见老爷子动了真怒,怕他气坏了身体,赶紧说道:“爹娘,你俩先坐下歇歇。有什么话咱们坐下好好说。”

白蓉蓉穿着一件湖水绿的棉裙,披散着头发。头发挽成发髻,插了根木簪。眉宇间尽显妩媚风情。

她是个美貌的女子。

只是,她现在哭得梨花带雨,楚楚可怜。

这种柔弱的姿态,最容易激起男人的保护欲。

白仁智是她唯一的依靠,她绝不允许白仁智走。

白仁智不喜欢这种软绵绵的姑娘,却偏偏逃不开这种柔情蜜意。他叹了口气,拉住白蓉蓉的手,说:“你先回避一下。”

“不行!”老太太不同意。

白蓉蓉也摇摇头,表示不肯离开。

老爷子皱眉。

“既然蓉蓉不离开,就让她听着。反正这个家以后由我做主。”老爷子说。

于是,大家各自落座。

“老三,你是个读书种子,你给爹分析分析。咱们家怎么才能脱贫致富?”老爷子问他二弟。

老爷子是秀才,而他兄长白仁智是举人。他们家在村子里是最强势的。

白仁智的父亲白仁义在官府做事,白仁智的祖父辈更是官员。

白仁志是白仁智的亲哥哥,白仁仁却比白仁智晚生几天。

他今年才十三岁。

“爹,要想脱贫,只能勤劳。”白仁智的堂弟白仁志说道。

白仁智皱眉:“废话!我知道!”

“但凡勤快的人,日子都好过。我们村子里,大部分都是勤奋的人。可是,他们的日子仍不好过。原因就在这里。我们村子,穷山僻壤,交通闭塞。我们每年的收成只有五石米。

我听说,镇城里的粮价都翻番了。可是我们这边,一斤米要二百文。这还只算普通的谷物,那种稻谷要卖四百文呢。”白仁志说道。

老爷子的眉头皱得更深。

白仁智的父亲也点点头:“三弟说得对。咱们村里穷得叮当响,哪来钱去县里买粮食呢?”

“咱们家的土窑烧煤,不需要钱的,只要多挖一些泥土,堆在炉灶上就行了。”白仁智的奶奶陈氏说,“老二家也烧煤。他们家烧得煤比我们家好!”

白仁智的祖父叫白明义,是个秀才,在县里教书。白蓉蓉的父亲叫白明远,是个庄稼汉子。

陈氏的娘家姓张,也是个乡绅之家。她娘家的哥哥在县城里做工,一月有两贯钱,日子过得很滋润。

张氏的娘家有两兄弟,一直跟随张氏的爹娘在外面。张氏的爹娘不喜欢这两个哥哥。他们兄弟俩,早早搬到了县城居住,和张氏娘家断了联系。陈氏和白明义的感情很好,两人都是老实人。他们没啥歪心思。

陈氏的大伯家,日子也清苦。

陈氏的大哥叫陈永福,他和他媳妇张氏都是秀才老爷。

张氏有两个姐姐,大姐陈氏嫁给了隔壁村子的一户富裕人家,小日子过得红火;二姐陈氏嫁给了邻村的一户猎户。她和丈夫赵荣华,育有一儿一女,过得很好;小妹陈氏嫁给了一个屠户,日子过得更好;还有个小舅子,也考上了秀才,如今在县学念书。

张氏是个有本事的,帮衬了娘家。她的两个姐姐、两个小妹也很孝顺张氏。张氏的娘家在镇子上,和张氏相距甚远。

她们家,是村里最有钱的。

陈氏和白明义的日子也非常滋润,他们两口子从来不愁吃喝,逢年过节也会送些东西回去。

只有白仁智和白仁志,家庭困难。

白仁智不喜欢这样的家庭,可他无处可去,只能寄人篱下。

“爹娘,咱们把仁智送到族里去读书。”老爷子说。

白仁智的娘亲刘氏立马跳脚,骂道:“老大,我看你是疯了!咱们村子,哪个族里没有几百号人?谁家里有好苗子,不是藏着掖着?你咋还把我孙子往外推。”

其他人也惊呆了。

他们不懂老爷子怎么突然要将白仁智送走。

“老大啊,你糊涂啊,你怎么能让仁智去族里受罪呢?”老爷子的父亲白仁寿痛心疾首,“他是咱们家的独苗,你忍心让他受累吗?咱们家,就指望他传宗接代啊!”

白仁智低垂着脑袋,一言不发。

“爹,我们家的确缺钱。我们也不舍得他去受罪,所以才想法子挣钱。”白仁智母亲王氏说道,“你瞧,咱家里有地窖和厨房,可以用土砖砌墙。这些地方又暖和又干燥,冬天也不用担心冻死人......”可惜,他的父母并不支持他。

他的父亲已经答应,等他考取了功名,就给他安排差事。白仁智的母亲则说,他若是不去县里,白仁智这辈子就毁了。

白仁智再次被堵住了喉咙。

屋子里的气氛顿时凝滞下来。

白蓉蓉眼底浮动一层泪光,她紧紧抓住了白仁智的胳膊。

“爹,您别急,我和仁智商量一下。”白仁智的大嫂劝道,“蓉蓉,你陪陪你弟弟,让你弟弟冷静下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