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第 627 章(2 / 2)

即使那些投降的官吏,萧遥也没有姑息——她是打算对投降的官员和城池好一些,让更多的城市投降避免打仗和生灵涂炭,可前提是这些人是个好官,从前没有过分盘剥和鱼肉百姓,不然,她该处置还是处置。

因为,她的初衷是建立新秩序,将那些关系牢靠的官员连根拔起。

萧遥身上的毒解了以后,又养了半个月的伤,就率领大军继续攻打南方其他城市。

南方文风盛,读书人极多,宗族势力大,又官商勾结,结为朋党,对萧遥这个严惩一切贪官污吏的女子将军的确十分抵触,所以反抗起来特别严重。

就是那些原先有心投降的官员们,看到萧遥对降了的贪官污吏毫不手软,也都息了投降的打算,决定反抗到底。

可是,有道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些不满的官员手上没有多少兵马,也没有为将才的能力,又是仓促拼凑队伍应对,更不得民心,如何是萧遥的对手?

萧遥一路势如破竹,占领一座又一座城池。

南方很多个城池的官员慌了,知道打不过可是又不肯认命,于是授意一大群依附于他们的书生,又联系不满女子为帝的清流名宿以及读书人,开始打舆论战,说女子为帝会触怒上苍降下惩罚,到时天下的百姓都要跟着受苦。

对这种舆论手段,庞三姑娘眉头都没皱,命人在准备施工建河堤的黄河某段提前埋下一块巨石,巨石上书“帝出将星,天凤为皇”八个大字。

当黄河开始施工修筑河堤时,工人们挖出了巨石,这承载着上苍意志的八个字如同证据一般,传遍整片大陆,引起了石破天惊的效果。

南方苦心炮制的舆论,瞬间被打灭了,再无任何声息。

萧遥进攻南方的速度更快了。

一年后,大兴朝南方诸城都在萧遥的掌握中了。

而萧遥手上的军队,数量也变得十分庞大。

世人都以为,萧将军将大兴朝拿下了,是时候登基为帝了。

可是,萧遥没有登基,而是继续率领大军南下。

所有人于是都明白,萧遥这是要像灭掉北戎和海原国那样将南方那些为患边境百姓的小国给灭掉!

也有人忧患,担心大军疲惫,被南方那些难啃的小国拖垮——须知,南方闷热潮湿,大树藤蔓茂盛,到处是毒虫瘴气,不适应的人,都不用跟南方小国动手,就能倒下一大批。

众人生怕萧遥这样一个将星出事,因此连连劝阻。

萧遥看到这些劝阻的折子信件,不以为意,对手下的将士道:“攻打南方诸国,我已准备了多年,比准备打遍大兴朝的城池更久,现在正是好时机。”

如今大军接连打胜仗,士气高昂,又有水泥土将源源不断的粮草辎重以及抵抗瘴气毒虫的药材运过来,又有在南方镇守多年的士兵们带路,何惧之有?

论起国力,这些小国还不如北戎和海原国呢!

不过虽然如此,萧遥也没有掉以轻心,而是提前制定完善的计划,稳打稳扎,没有把握就打游击战,有把握便全面进攻。

她带着的大军实在太庞大了,又准备充足,更有提前潜伏在南方诸国的探子和细作,也只是用了一年时间,就灭掉了南方的两个小国。

留下军队驻守,萧遥便带领大军回京了。

时常到东南沿海一带的倭国,她也想攻打,可是倭国跟大兴朝隔着大海,目前还不适合打,而且她和庞三姑娘等另有计划,所以不打了。

回到京城之后,萧遥登基为帝,国号平,成为这片大地上唯一一个女帝,更是唯一一个凭借军事才能将江山打下来的女帝。

虽然总是有一部分读书人以及清流名宿不服,但是这些人也只能消极避世,没法给萧遥添堵,所以萧遥懒得理会他们。

萧遥登基为帝之后,提出的第一条律例就是,天下才俊,能者居之,不分男女!

也就是说,女子若有才能,也可以通过考试入朝为官。

那些清流名宿闻言哗然,不住地写文章反对。

至于跟随萧遥一路打江山的将领以及文臣,不仅不反对,还纷纷写文章表示支持。

因为一路征战,除了萧遥这个将领是女子之外,梅三率领的一支女子一直跟他们并肩作战,建立了深厚的同袍情谊,有的还发展出爱情,结为伴侣了。

除此之外,还有庞三姑娘带领的医疗队从刀光剑影的战场上将他们带回,给他们包扎,让他们活下去,这种情谊,没上过战场的,是体会不到的。

除了男子为女子们说话,梅三以及她带领的女子士兵,也都纷纷喊话:“不服来京城打一场。是男人就爽快点,别老写文章叽叽歪歪不说人话。”

作为皇帝,萧遥也在官报上发话追问:“不以女子为官,与不以女子为帝有何不同?”又斥责,“为须眉男子者,不能上阵杀敌,亦无法以才学治理一方百姓,不过虚耗粮食之徒耳。”

浪费粮食之徒,这名号让很多自恃清高的名宿面红耳赤,却又不肯认输,言辞激烈地表示,并非他们无能,而是世道不好,他们避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

对这种话,萧遥再接再厉,在官报上发布了她统治下平国的民生数据跟大兴朝的数据进行对比,而且是拿大兴朝最为兴盛时的数据,直接将这批清流的脸给打肿了。

很多真正为国着想的清流看到这份数据,又亲自到所住城镇考察过,都闭上了嘴。

而那些徒有虚名之辈,则硬撑着不肯认输,继续打嘴仗。

萧遥懒得理会他们,她还要治理国家,让人民的生活更好呢,可没有时间跟这些人废话。

而跟随她打江山的将领和百官们,也都忙着在这片经历过战火终于统一的大地重建,包括建筑和秩序,也没有空打嘴仗。

那些徒有其表之辈以为萧遥等怕了他们,说得更多分了。

这让心有百姓有志于要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清流名宿们都看不过眼了,反过来著文章痛骂了这些人一顿。

清流名宿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读书人的意志,所以他们一开口,那些大放厥词的,都不敢再说了。

而这时,萧三经过大量查证,确定了庞二当初并非主观故意唆使袁旭对萧遥出手。

他将查到的这些告诉萧遥。

萧遥点头道:“她没有做过,又有才能,便让她继续在原来的位置做下去吧,能走到哪一步,就看她自己了。”

每一个愿意出来从政的女子都值得鼓励,不管她们是什么性格。

庞三天生热血,要追求平等,不愿意被束缚,拼着性命不要也要发出属于自己的呐喊,并为此抛头颅洒热血,这是一种令人敬畏的人生态度。

可是像庞二这样,在有限的规则内让自己活得安稳,在有机会时,又愿意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才能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也是另一种优秀女性的体现。

三年后,平国各个城池和有名城镇之间,都有了水泥路,水泥路带来的交通畅通让各地的物产得以卖到其他地方去,又有国家大力发展农桑,在各地推广土豆和玉米等高产量食物,平国的老百姓们,大多数都过上了能吃饱穿暖的日子。

这让许多清流名宿吃惊,吃惊之余,也不免脸红和不得不佩服,平国虽然由女帝统治,朝中有不少女官,可不仅不输男性统治的国家,还略胜一筹。

真正建国才三年,平国已经是一个强盛的王国了。

所有有志之士都能看出,如果不出意外,平国将会前所未有的强盛!

眼看着女帝选拔人才时不拘男子和女子,但凡有才才能的都重用,一些清流名宿经过慎重思考,也让族中的后辈包括女子出去读书了。

他们说过不肯为平国卖力,所以就算后悔了也不好直接扇自己的脸,所以只能以折中的办法,让后辈读书拿功名,将来出仕了。

十年后,在倭国挖金矿以及做生意的人,不着痕迹地渗透了当地的幕府,成为幕府背后的实际掌权人,在老百姓中,也成功将平国文化渗透,让当地老百姓心向平国。

在后世历史上,女帝萧遥是一座难以逾越只能仰望的丰碑!

跟封建王朝的其他皇帝比,她作为率领大军一座城池一座城池打下江山的铁血帝王,不仅丝毫不逊色,反而因为亲身上阵比很多开国皇帝多了许多狂热粉丝。

而作为女子登基为帝的第一人,她的意义更是前无古人的!

最后一个是战绩,她灭掉了大兴朝周围的小国,将国家的版图无限扩大,三面环海,奠定了世界上面积最大国家的版图。

除了对内治理国家,她还广派船队出海,踏遍世界,在世界各地都留下了华夏人的足迹和影响,平国人跟各大陆的人交流,互通有无,还占据了许多无人的小岛,移民到当地繁衍生息。

在说到这段历史,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优秀的女外交家庞三。

庞三的优秀追求者仅次于女帝萧遥,可是她和女帝一样,终身未婚,女帝如同地海神针一般坐镇国内,而庞三则沉迷于航海和对外交流。

她少年时住在京城寂寂无闻,后来追随女帝征战四方才有了名气,而后半世的时间几乎都在外漂泊。

在那个名人辈出的时代,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女子,也是从那个时代起,女子终于挣脱了后宅这个吃人的樊笼,拥有了能施展才能的一方天地。

女帝统治了这个世界五十年,开办无数学校,以五十年的漫长时光,潜移默化地让世人相信,女人和男人是一样的,她们也有才能,她们也能为官,她们也可以治理国家。

除此之外,她和百官一点一滴地给所有人树立一种,帝制会阻碍社会的进步。

因此在她生命的最后五年里,她保留皇室,留给无条件疼爱她的家人一份保障,但让皇室独立于政权之外,将国家变成人民共和国,没有多少人吃惊,大家都觉得,这是必然的。

后世喜欢借历史人物另外设立新世界的一些作者,在写穿越主角回到平国时,很喜欢将萧三、萧煦和萧照以及大兴朝的皇太孙写成反派——女帝登基之后,没有搅|屎|棍,太和平安逸了,缺少了戏剧冲突。

所以这些作者喜欢女帝的兄弟想做皇帝,因此暗中谋划。

当然,更爱写皇太孙长大成人之后,暗中谋划复辟大兴朝的江山,表面上却是女帝的好姨甥,到最后才作为大boss登场,当然,会被穿越主角联系女帝打爆|狗|头。

萧征作为萧家后裔,经常听到同学跟自己八卦自己祖上的萧三萧照和萧煦、皇太孙,他们认为那些作者的编写有一定的道理,毕竟女帝对家人虽然很好,可是别人的好,怎么也比不过自己成为皇帝君临天下更好啊。

面对这些说法,萧征只是笑一笑,没有多说什么。

世上的人总是奇怪,皇帝跟皇后琴瑟和鸣,大家总不信,而是喜欢给皇帝另外设立一个白月光。而女帝萧遥对前朝皇太孙也就是自己的姨甥很好,姨甥也很尊敬她,大家也不信,总忍不住发掘人性,定要发掘到这个姨甥暗中谋反,这才会心满意足。

萧征读研究生时,有个关系很好的室友研究萧氏皇室,也根据人性猜测大兴朝那位皇太孙会造反,只是被女帝雷霆镇压,并因为是家丑而不允许外传。

面对这个有志于走专业研究萧氏皇室的室友,萧征一本正经地劝告:“你既然要研究历史,最好还是立足于史实,而不是根据人性胡乱编造。”

随后又说出自己的看法,“皇太孙不会反女帝的,萧家人也不会。在女帝的少女时代,萧家人便对她予取予求,更何况她君临天下成为萧家最出息的人了?她是萧家的明珠,没有人舍得真正伤害她,让她难过。”

室友反驳:“你怎么知道?大家都只是猜测而已。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女帝独大,还不是她想史官怎么写史官便怎么写?”

萧征抿了抿唇,在心里说道:“我当然知道,因为我就是那个被生父放弃,和母亲萧氏由女帝萧遥安排人救走的皇太孙。”

他重生在这个瑰丽的时代,只是很可惜,即使是这样开明的时代,也总还有平国建国初期那种没有节气乱叫乱吠的文人,例如他眼前的室友。

想到这里,他认真地看向室友:“我觉得你不适合研究历史,不如改行吧。”

想研究历史却不立足于史实,而是拿着所谓的人性死命胡编乱造,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

萧遥感觉暖融融的,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这时外头传来极轻的脚步声,又有丫鬟的低语,这样一闹,她的睡意没了,懒洋洋地睁开双眼。

她睁开双眼,发现身旁的丫鬟正在给自己轻轻地捶腿。

丫鬟素心见她醒了,柔声道:“大爷,齐管事来了,在外头等着。大爷可要见他?”

萧遥一愣。

大爷?

她是个男人?

可是她潜意识知道,自己是个女人啊。

想到这里,萧遥缓缓道:“让他先等着,给我端杯水来。”说话的声音,处于男子和女子之间,说是男子没问题,说是女子,也没有错。

趁着素心去倒茶的功夫,萧遥飞快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记忆。

这具身体,的确是个姑娘家。

原主娘是萧老爷的原配,进门之后,生了四个姑娘,也没生出个带把的来。

由于原主娘的娘家孙家也是大族,能给原主娘撑腰,所以夫家虽然有些不满,但还能忍住。

在原主四姐出生之后,原主的外租家孙家因为女儿被一个有洋人撑腰的男子沈海糟蹋了十分愤怒,跟沈家对峙,死活要讨回一个公道,因此惹怒了沈家,那家通过洋人,卡了孙家的生意,又伙同一个姓杨的军阀,趁乱洗劫了原主娘家的好几个铺子。

因着这个,孙家元气大伤。

孙家的家主,原主的外祖父带领长子出外做生意时,被混战的军阀打死,孙家二少爷被人引诱抽|鸦|片,又被哄骗着做生意,不足一年,就将原本元气大伤的孙家给败光,最后被鸦片控制的大脑,更是将还没出嫁的女儿送给人做妾。

孙家由此败落了。

原主娘没有了娘家帮扶,又没生下儿子,更兼之前不许原主爹纳妾睡姨娘,在夫家受到了打压。

原主奶奶确定孙家没有东山再起后,当即将娘家一个远方侄女林氏带回来给原主爹做了平妻,又给几个长得出挑的丫头开脸给原主爹做姨娘,要男孙的心昭然若揭。

林氏运气好,进门两个月就有孕了。

等到林氏肚子五个月大了,很多人都说,这一胎一定是儿子。

原主奶奶十分高兴,将林氏捧上了天,原主爹亦然。

府里都在说,等林夫人生下儿子,便要压过原主娘孙氏去。

孙氏没了娘家扶持,本来就够艰难,有时还得暗中照顾夫家,更是难上加难。

她很清楚,若林氏生下儿子,她只怕不是被林氏压一头,而是极有可能连性命也丢了,因此很焦虑。

可她生得好看,原主爹即使有了林氏,又有了几个姨娘,还是常到她房里来。

正当孙氏焦虑不安时,她被诊出怀孕了。

萧遥-萧遥

袁旭-袁旭

萧三-萧三

林树-林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