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回 乌头专治老太太上火(1 / 2)

水会儿的老师傅徐涛说话算话,天亮了果然带着人仔细勘察了曹府过火的现场,本打算给曹府些建议为将来修葺房屋时能更好的避火,可是徐师傅循着火路看了之后就拧上了眉头。徐师傅还有个身份——厂桥把口儿富华斋饽饽铺的老伙计。脾气直,重江湖义气,眼里揉不得沙子。

北京的第一个水会组织起来是清末庚子年闹义和团那年的事。

当年“天兵天将”一把大火烧了大栅栏,等到重修大栅栏时由商贾富户掏钱维持的一个消防组织,防火救灾的挺管用。后来,北京许多有条件的地方也纷纷效法,成员由各个商铺的学徒自愿加入,平时顾着自家的买卖,遇走水了听锣为号,马上集合,把随身带着的号衣一披,先奔平时集中存放灭火傢伙什儿的地方,取工具,然后一起抄傢伙,齐心灭火。

水会根据自己的条件,置办有水车、唧筒、挠钩、梯子,斧子、水桶……穷点地方多备水桶,富的地方水车也拾弄的张式。

当年皇宫走水,禁宫宫门大开,回回办的同仁堂独资的普善水会,在一众善扑营御林卫的护送下,雄纠纠气昂昂的把自己研发的水车开进大清门,进入紫禁城……真不含糊,普善水会的水车在众目睽睽之下喷出的水柱子又粗又高,力量极大,很快就把火灭了。

慈禧老太后高兴,御笔亲封“小白龙”,也有传说是老太太一高兴写的是“乌头”,什么意思?让人猜不明白,街面儿上念过《汤头歌》背过《本草纲目》的就解说:“乌头”是味中药,有破积散热功能,老太太许是这两天正喝同仁堂配的乌头汤,身上体火散的挺通彻,宫里的火也让同仁堂水车子散的挺快,于是一高兴两下凑合到一起给大水车提了个“乌头”,都是老传说,姑妄听之,但足见水会的作用之大,不单是商铺的火,平民百姓家着火,水会也义不容辞,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古理儿北京人都知道,参加水会的学徒都被街坊邻里高看一眼,走在街面上自觉着神气。

北京水会由大栅栏发端极是有道理的,这地界儿挺有意思,北面皇城,极富贵之地;南边下洼子,极贫穷之地。借用洋人的概念这里应该是中产汇萃之地。

消防,属于公益。极富贵干不了,容易自己把持着,这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古理儿,也懂,古人写在书上,天天背,但是职责所在,就是一门心思盯住皇城,别的地方也不能说和自己没关系吧,只能替尔等求个佛菩萨慈悲了,而且一旦专司,里面水肥一丰润就反而得时不常的走个水了;

极贫穷的干不了,每天只盯着当天的嚼谷,没这个心力,而且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普天地都是你们家的,烧就烧了呗,与已何干?

就得是大栅栏这帮子人,才凑得起这个善,所以才北救王宫,中护自己,南安黎庶的热热闹闹了许久……再后来,清末成立了京师警察厅,也想一总改革,用职业消防警察把各个水会代替了,国运衰衰力有所不逮,许多地方还是得依靠着自己个儿的水会。

曹府火灾过后,按着规矩,走水的人家要摆席,招侍水会成员,曹府这次损失不大,曹老爷家底子又厚,找个庭院,天棚一搭,灯笼挂好,开席。

水会老师傅徐涛坐上座,曹老爷主陪,水会其他成员团团围坐,老管家负责指挥曹府下人添酒布菜。

走了一圈子酒,水会老师傅有些心热:“白天我查访了。曹老爷,容我问个不该问的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