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功在千秋(2 / 2)

经过李章之这么一提醒。

他们回味一番后,方才发现方才的文章怪不得讲的都是为人处世的道理。

而且堪称精华,更是通俗易懂。

不就是为了让年幼的小儿也能够看得懂、读得懂吗?

想听这些,众人也恍然大悟,原来这是蒙学之书!如此,这文章的意义便更重要了太多!

可是,如此就能说,李天的功绩万倍于李章之,那也太夸张了些吧?

就在众人心中刚生出这个念头的时候,

李章之朗声继续道,“你们还没明白,一部蒙学之典的出现,到底有多么的重要!”

“你们说老夫曾为天子师,曾游历天下、教化世人,可你们有没有想过,有了这本三字经,便再也不需要老夫奔波天下四处传教道理,因为只需要有这本书在,任何识字的人都可以成为一位资深的老师,都可以代替老夫传道授业!而且如此通俗易懂,三岁小儿就能接触,四五岁的孩童都能朗朗上口!定能迅速为百姓接受!哪怕是最穷苦的人家也有机会知人道、明事理!而老夫哪怕穷尽一生致力教化,可也最多活上百年,百年之后又当如何?但是此书却可以口口相传、代代承袭,无穷尽之时!”

“总之,不论

老夫做了什么事,都只能称之为功在当今,而为世间留下这等奇书,那才是真正功在千秋立在万世的大事!你们说,李天之功是不是千倍万倍于老夫?”

李章之一番话字字真切,句句肺腑。

听在众人的耳中,更是振聋发聩,久不平息!

听了李章之的这番话,众人这才幡然醒悟此书的重要!

李章之说的一点也不夸张!

因为,一部完善且能称得上是经典的蒙学之书,整个大秦至今未曾出现过。

直到今日,文人们传授道理,都还只是引经据典,结合自己的一些理解而已。

如此,没有统一的依据,便会导致传授的道理通常杂乱无章、参差不齐。

出身好一些的人家,常常更明事理。

而乡野农家的孩子,便因素质不高而难以教化。

而无论是什么身世人家,都会面对同一个问题。

那就是老师们引用的圣人典籍,通常晦涩难懂,根本不是他们这些孩童能够理解的。

便需要更多的引导,更多的释义,方能达到传道授业的目的。

而这些也是李章之游历天下、传道授业之时,碰到的最大的阻碍。

因为天下人的素质不一、理解力不一,而且圣人经典又太过晦涩,需要更多的精力解释。

如此就直接导致了李章之传道授业的效率,奇低无比!

别看他晚年以来,一直游

历天下,可即便有这位“第一大家”的传授与引导。

这么多年以来,真正能够称得上继承了他些许衣钵的人依旧寥寥无几。

否则,他这次回宫就不会孤身一人,少说也能带回那么几个蒙尘民间的人才,回国子监了。

而这就体现出了一本通俗易懂的蒙学之典的重要性了!

说直接点,若是让当年的李章之带着这“三字经”出发,游历天下。

那么时至今日,他能够教化引导的百姓,恐怕数量能翻上百倍!

甚至都不需要李章之亲自讲道,他只需要将“三字经”传出去,要不了多久,就能一传十十传百。

就像李章之说的,只要认字的,就能凭着“三字经”担负其教导世人的责任来。

这才能算得上,真正的“教化世人”。

而李章之就是看清了这一点,方才会这般的看重李天的“三字经”,如此的倾佩李天!

念及此处,殿中的百官们也渐渐明白了“三字经”,是可以大.大提升大秦整体国民素质的宝贝!而,民强,自然国就能更强!也能够走的更远!

此乃大秦珍宝,天下珍宝啊!

想通了这些,众人纷纷震撼的看向了一旁的李天!

怪不得李章之会对李天那般的五体投地,那般的钦佩!

这等功绩,堪比圣人,谁人能不服?

顿时,众人皆都神情震惊,心中无法平静!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