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代一门课(2 / 2)

讲一讲基础课程,听一听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保不齐就冒出什么灵感。

……

9月10号。

正式出门之前,李杰对着镜子整理了一下头发,假发戴久了,都快忘了真长出头发是一种什么感觉。

解决秃顶问题,刻不容缓!

在验证歌猜的过程中,他准备试着公关一下生发领域。

这玩意,既是自己享受,也是一座巨大的金矿。

如果真的能解决脱发问题,哪怕不是那种百分百的治疗方案,也是一笔天量的财富。

不论是自己用,还是以技术入股的方式,都能赚的盆满钵满。

打理好发行,李杰夹着教案,精神抖擞的走出了教师公寓。

“张老师,早上好。”

“早!”

“早上好。”

“张老师,今天又变帅了。”

一路上,李杰碰到了不少‘熟人’,在浙大校园,他也算是‘名人’。

连续在四大顶刊发表了八篇论文,国际数学家大会一小时报告者,孪生素数猜想证明者……

一系列的光环,想不出名都难。

不单单是在教师群体,他在学生群体内的名气也不小。

今年招生的时候,他就是宣传点之一。

那份履历一列出来,懂得都懂。

今年浙省理科高考状元,报的就是浙大数学系,不过,理科状元并不是最强的那个人。

众所周知,保送生、imo金牌(国际中学生奥数竞赛)之类的学生,在单一科目,往往更具备天赋。

今年imo国家队一共有六位成员,其中有两位报考了浙大数学系。

搁在往年,很多人都去了北大数院。

浙大今年算是扳回了一成。

那个叫金隆的学生,是一个好苗子。

李杰听说过他,imo金牌获得者,在数学上很有天赋,招生老师为了劝他,花费了很大的力气。

站在李杰的角度,他觉得金隆的天赋应该不如朱朝阳。

未来,朱朝阳也会‘报考’浙大。

更准确一点,应该是走竞赛的路子,先进奥数省队,再进国家队,斩获一枚imo金牌,国内的大学,清北复交浙……基本上是任选。

过去这一年多,李杰和朱朝阳一直有联系。

这小子是一个相当慢热的孩子,即便很熟了,他也只是偶尔给李杰打电话。

或是问一问学习规划,或是倾诉一下生活中的问题。

普普和严良,早已消失在茫茫人海,到了今年,朱朝阳基本不怎么提他们了。

更多还是提到家里。

母亲、父亲。

还有那个同父异母的妹妹。

每次和父亲一块出门时,他都能感觉到母女二人对他的排斥。

其实,朱朝阳也知道她们为什么敌视他。

他已经是初中生,又不是小学生,哪会不知道缘由,多半是为了‘遗产’什么的。

朱永平二婚后跟新妻子生了一个女儿。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国内又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他爸那个二婚对象,肯定担心自己以后分的更多。

这些都是朱朝阳跟李杰倾诉的内容。

他也跟李杰提过,那些钱什么的,他一点都不在乎。

如果能用钱换回父亲,他宁愿一毛钱都不要。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