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文明戏与电影(2 / 2)

1908远东狂人 丹丘 5587 字 1个月前

电影放映机一摆进戏院,更多的人拥进戏院,很快就把这小小地戏篷挤泄不通,一些人还想往里挤,却被守卫拦下,老老实实的排起了长队。

虽然不知道共和军什么时候购来的电影放映机,但总比整天看一帮学生演话剧强,阎锡山与李烈钧占好自己的位置,等着电影开演,但还没等将那透光的天窗遮上,眼前人影一晃,四川同盟会干部黄树中挤了过来,硬是搂着两人肩膀在中间坐下。

“先看电影,看完了电影再拍电影,大家都做演员。人家共和军可是买了不少电影机呢,说是以后要拿到战场上拍什么‘记录片’的。”黄树中一本正经地说道。

见黄树中戴着顶船型帽摇头晃脑,阎锡山指了指帽子,问道:“这帽子你从哪里弄到的?别是西贝货吧。”

虽然船型帽戴在头上有些怪模怪样,可是这毕竟是共和军地特色军帽,代表着最激进的革命形象,因此很受青年追捧,到武汉投奔革命地青年们到处求购,只是正规军品产量太少,而且也不向民间出售,于是只能向裁缝铺定做,而且买到手后还必须把头剃光,不然阴阳头戴上不好看。

黄树中取下军帽,伸手抹了把光光的脑袋,说道:“我这军帽可不是西贝货,那是正经军用品,刚才帮着时政宣讲员搬机器,人家看我革命热情高,就给了一顶军帽。”

“还热情呢。我看你头皮都快冻青了,真当自己是特战营地兵?”李烈钧戏谑的伸出手,摸了摸黄树中的光头。

“你这是嫉妒。听说军官们对这帽子意见很大,现在有传言说这帽子要撤装,另改一种军帽。所以啊,这船型帽以后可就是收藏品了,可比那满清官员胸前的补子强多了。”

见黄树中拿着帽子炫耀,阎锡山奇道:“我听说这帽子可是总司令力排众议定下来的,怎么可能说撤就撤?

“说的也是,总司令一向重视权威。”李烈钧附和道。

“反正有此一说,你们爱信不信。这帽子啊,我是要带回四川的。”黄树中戴好军帽,有些得意洋洋。

“你不打算留下了?”阎锡山问道。

“改主意了。上午总司令叫我和锦帆一起去挑枪,现在就等安排船只、招募敢死队员了,等船只联系好,我们马上回汉中,到川北去策动起义。说出来怕你们眼红,总司令给咱们川帮的都是好枪,清一色的曼利夏五子钢,北洋军的装备,可比陕帮、豫帮手里的那些破烂强多了。”

说到这里,黄树中看了眼阎锡山,问道:“总司令还没有召见你们?你们来武汉也有好几天了吧?年夜饭都是在这里吃的。”

阎锡山和李烈钧摇了摇头,两人有些纳闷,到武汉已有几天,一些比他们到的晚的人都已经有了着落,不是做了共和军的军官就是领了武器到外省策动革命,惟独他们两人被冷落一边,不要说总司令,便是“政宣委”的那位张激扬长官也没有召见过他们。

要知道,他们可是正规军事院校出身,现在共和军缺的就是他们这种职业军官!

“不必着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去处,跟你们一起过来的吴攸松和余赫松不是已经去部队了么?你们也是学军事的,还怕总司令看不上?”

黄树中安慰着两人,但话音未落,就听见有人在嚷嚷。

“谁见过阎锡山、李烈钧?谁知道他们现在哪里?”

“在这里!在这里!”

不等阎、李二人回应,黄树中已站了起来,挥舞着双臂。

一名军官挤了过来,正是刚才呵令众人安静的那位军官。

“他叫田劲夫,是总司令的卫队长,他肯定是来叫你们去见总司令的!”黄树中坐回长凳,对阎、李二人小声嘀咕道。

阎锡山和李烈钧顿时有些手足无措,两人的酒劲还没过去,现在满嘴的酒气,此时去见总司令,这第一印象就要扣分。

“阎锡山,李烈钧?”那军官走到跟前,立刻闻到一股酒气,眉头皱了起来。

“是,是我们。”

两人急忙站起,挺胸屏息,但那身上的酒气却是憋不住的。

“整理一下仪表,跟我来,总司令要见见你们。”那军官倒也没有罗嗦,转身就走。

两人与黄树中匆匆别过,急忙跟着军官离开了戏院。

出了招待所,几名卫兵牵着几匹马候在门外。

军官指了指那几匹马,问道:“会骑马么?”

阎锡山和李烈钧急忙点头,不过两人都有些奇怪。

“总司令只召见我们两人?”

“怎么?还怕我拐了你们不成?少罗嗦,上马。”军官翻身上马。

阎、李二人面面相觑,以前总司令召见革命青年,往往是几十人上百人的同时召见,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单独召见一两个人的。

不过两人还真不怕被那军官拐走,接过卫兵递过去的缰绳,也翻身上马。

“跟上。”军官双腿一夹,催马前行。

阎锡山和李烈钧紧紧跟上,从招待所一路往北,径往汉阳兵工厂走去。

这一路上,两人心里都在打鼓。

“总司令单独召见,会怎么安排我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