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道统变革(1 / 1)

“祖父,我辈需借道修之士辅佐治国,然并非与他们共享朝纲。如今,这批儒家硕学的地位已然超乎寻常,别说寻常臣工,便是皇家子弟亦对他们礼敬有加,如此态势,倘使他日他们心生傲慢,又有谁能驾驭得了他们呢?此事不可不慎。”

今日既然触及此议题,何乐为便觉有必要与何世民深入探讨。虽此时大唐儒者地位尚未至顶峰,但也已非低位,若任其发展至明时东林党般的势力,届时后悔莫及,万事皆需防患于未然,为保皇权稳固,任何细节均不可忽视。

何乐为之前未曾提及此事,何世民对此并未多想。然而,在听闻何乐为所言后,他确实察觉到了那些儒家大师地位过于尊崇的问题,谈话也因此愈发深入起来……

“先前朕常思以身作则,尊崇当世修炼有成的鸿儒,盼他们能为朝廷振臂一呼。如今听你这么一提,朕方知尊重之道亦应有所节制。我辈的确需仰仗他们协理天下,而非与其共掌朝政,你所说甚是。”

何世民深思熟虑何乐为的话语,帝王之心皆如此,无论是子嗣还是孙辈,都不能言与之共享江山,唯有先祖赐予,方可执掌社稷。至于这些修道儒者,更毋庸赘言。

“这是一个意识形态的根本问题,此事须徐徐图之。但在赋税改革方面,我们必须逐步推进,否则将来受损的必然是朝廷。如今尚不能苛求所有官员和士绅缴纳赋税,但却可从其中择一部分子开始征缴……”

何乐为明白,谈论尊崇读书人之事犹如镜花水月,此刻并无实际意义。然而,要求官员纳税之举刻不容缓,并且需长期渐进,短时间内不宜引发对立,毕竟朝廷当前最大的对手乃是世家大族,而非那些读书人,特别是那些出身贫寒的修道书生,他们实乃我朝的助力。

“那究竟该选取哪部分官员呢?”

何世民疑惑地问道。在他看来,天下读书人与官员本为一体,触动任何一方都将引发不安,万一导致群情汹涌,对朝廷而言将是致命震动。当前正值我朝打压世家大族之际,一旦给他们留下可乘之机,朝廷恐怕将迎来难以承受的压力,世家大族手中有的是手段能让何世民处境艰难。

"暂且我亦难以断言,仍旧采用先前之策,即分化并削弱他们,比如宗族内的旁支子弟,他们乃别样存在。若吾等不向其征取灵石,只需索取嫡系弟子超出特定份额的贡献,譬如凡低于百亩仙田者皆无需纳贡,百至二百亩者缴纳一部,二百至三百亩者再行奉献......"

何乐为虽表述模糊,但这策略实则类同于现代社会的个人修炼资源税,如此行事,仅会触怒顶层极少数之人,而对于下层众多小修商铺主与小宗地主,则损失微乎其微,料想他们不至于跟随顶层之人公然反叛。

“然而,这些大权贵与大宗师家族乃是吾辈稳固修炼界基石,一旦与其交恶,吾等修行之路必将受阻,更勿论其中不乏你的亲兄弟子侄,皆为皇室血脉,假使你要求他们献上修炼资源,恐怕这些人便会掀起反抗之旗。”

何世民摇头否定何乐为之议,毕竟在历经数千年的修炼王朝中,向权贵征收修炼资源之事尚属未闻,即便雍正曾为此开创先例,却也迅速被其子嗣废止。

“既然祖父认为此举不妥,那便徐徐图之,可予以巧妙引导。如孙儿这般自愿纳贡者,祖父可赐予我一块牌匾以示表彰,抑或在其他方面予以照顾扶持,说不定就会有人随之仿效。有些人为了荣誉甘愿付出修炼资源,如此一来,朝廷所得修炼资源自然增多。短时间内或许响应者寥寥,但一旦形成风气,朝廷的修炼资源储备定将大幅度提升。”

何乐为这番见解令何世民眼前一亮。现如今,大唐虽实力雄厚,然国库之中修炼资源匮乏,特别是随着官员数量激增,每年所需消耗的巨大修炼资源让何世民颇感压力山大。若非强制所有权贵与地主缴纳修炼资源,而是对主动纳贡者给予朝廷适时嘉奖,必然会有部分人积极响应。

“你的此计甚妙,而在选拔晋升官员之时,咱们也可加以利用。”

听闻此言,何乐为深感敬佩。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何世民能有这样的考量已实属不易,无怪乎他被誉为雄才大略之辈。

“祖父所言极是,举例而言,两位同样具备晋升条件的县令,一位主动纳贡而另一位未交,然晋升之位只有一个,此时我们便可优先提拔那位交税者。至于未交税者,并非施以惩罚,只需令其继续等待便是。每年所缴纳的修炼资源数额可视作积分,如两位县令均纳贡,那么他及他的直系亲属积分较高者即可晋升,另一人则需继续等待。”

喜欢大唐之盛世大柱国请大家收藏:大唐之盛世大柱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喜欢大唐之盛世大柱国请大家收藏:大唐之盛世大柱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