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郡国学(2 / 2)

当然相较于适龄学子,求学无门,不少名士大儒也因为这个缘故,不得不赋闲在家。

比如说五大家族的阴氏阴修,他一来没有亲族提携进入官场,二来因为郡学停摆,也无处施展才华。

至于大儒宋忠则是在章陵老家教授起了私学,只盼能让一众学子能够学习些东西,不至于荒废时光。

一路行进,听着身旁文曹掾宋忠以及郡学讲师阴修,讲起今日郡学开学大典的安排以及南阳郡学的现状,刘表又慢慢回想起郡国学的发展史。

在西汉汉景帝时期,蜀郡太守文翁于公元前141年,便首创官学“石室精舍”,自此开启了官方教学的时代。

文翁兴教育,选贤能,选拔郡县子弟入学,免除更役,才学高者补郡县官吏,次者补地方学官,倡导孝悌之义。

通过蜀郡太守文翁的治理,十余年间便使得蜀郡大为兴盛。

当然“石室精舍”绵延两千余载,更是成为了成都石室中学(成都四中)的前身,也算源远流长。

而郡国学这种官学体系发展成熟之后,又有太学,郡国学,县校,乡庠(xiáng),聚序这几个等级,也就类似于现今的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之类了。

只不过南阳现今的官学体系,因为前两任太守及发生的黄巾叛乱的缘故却是已然名存实亡了。

待刘表一行人到得南阳郡学大门前,神情稍显凝重的刘表方才注意到郡学门口前,已然聚集不少的世家豪强及百姓。

众人扶着身前十来岁的孩童,一脸渴望的望着刘表,甚至有不少人都带着自己孩子跪拜下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刘表之鲸吞天下请大家收藏:三国刘表之鲸吞天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万望贵人收录我家孩子。”

入郡学,只要学成之后,最次也可为地方学官、小吏。

这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着实说得上是除了军功封爵之外的另一条通天之路了。

刘表见此,也知众人心意,是故朝众人微微挥手后,登上郡学门口的台阶,又转身环视众人。

“吾乃山阳刘表刘景升,汉室宗亲,鲁恭王之后。现任南阳太守,暂居郡学祭酒之职,汝等心意吾已尽知。”

“南阳郡现今除了再开郡学之外,还将再派遣学官重建各县、乡、聚的学堂。”

“此外6-10岁的孩童可入乡、聚学堂识文断字。”

“11-15岁者可入县学,初学经文、武艺。”

“16-20岁者可入郡学,学习“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同时我南阳郡学还将再开医科,招募有志学医之人。”

“21-25岁的才学卓越之人,可由本太守及郡学举荐入京师太学深造。”

“凡入郡学者,皆免其更役,才高者补郡县官吏,次者补地方学官,倡导孝悌之义。”

“汝等若有适龄子嗣,皆可入郡学。不过郡学每年两次考试,成绩又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级。若是两次皆为下下者,将予以辞退,且不再收录。”

“汝等且思虑一番,再决定是否让自家子嗣现今就入南阳郡学。当然如若尔等子嗣,有才思敏捷之人,亦可提前收录。”

喜欢三国刘表之鲸吞天下请大家收藏:三国刘表之鲸吞天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