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分赃(2 / 2)

风流大宋 林二虎 6964 字 1个月前

曾布的这一番话,如同一盆冷水,将这帮御史从头浇到底?

这是什么个常规巡逻路线?他们前一夜也曾做过一番功课,东南水师此时的南征路线,全程一圈下来都已超过万里,并且还跑出了大宋疆土那么远、甚至都跑到了别人家的国土上烧杀抢掠,妥妥地就是越境出兵嘛!

谁知,曾枢密使现在居然就给这样的行为作出了“常规巡逻路线”的性质判定?

“可,可,可是,东南水师,这次,这次已经是攻打了外邦的军队啊!”反正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这名御史咬着牙继续下嘴。

章惇此时却不肯继续置身度外了。

虽然枢密院是掌控军事,又有他的堂兄章楶率先声援秦刚,但是曾布刚才开了口,明确秦刚的行为,是得到了枢密院知晓并支持的,也就是相当于公开宣布了他对秦刚的支持,进而,也就会在下面大家对海事院的这次缴获有了瓜分之权利与资格。

所以,章惇必须也要明确地表态:“启禀陛下,当初东南海事院的开衙诏书乃是老臣草拟,其已合并了原先东南沿海各州的市舶司之职责。凡我大宋对外之海贸交易,所涉及到的宋商权益保护,都在其必尽职责之内。政事堂也接到了海事院的奏报,称其东南水师在路过浡泥附近海域时,遭到三佛齐水师的主动攻击,从而被迫反击,又在追击敌人的过程中,误入浡泥海港,意外地发现了此地我大宋海商遭到三佛齐军阀欺凌压迫的情况。因此而上岸查实处理,这才惩戒当地恶兵,一举缴获这些三佛齐人的不法所得,其行按我大宋律法合规合理、更是其尽职尽忠之行也,老臣以为,当予以赏赐!”

好了,章惇的观点更加鲜明:东南海事院此行不但无过,还要奖赏!

此言也说得赵煦满脸笑意。

向来在朝廷上针锋相对的东西两府,为何却极其罕见地在这件事上达成了共识?并非是他们之间出现了任何想和好的迹象,而且他们两方目前都急切地需要花钱啊!

童贯此时领军在西北,和向来好战的王厚、王舜臣勾搭得如胶似漆,动不动就回报一条“大宋再次向西拓土五百里”的捷报,前后陆续收复了陇西多地,而每增一地,不仅意味着要支出巨大的犒赏开支、还意味着向西进行军事补给的压力再次大了几分。

而在更加好战好功的赵煦压迫下,枢密院在咬着牙继续提供着军费与军资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在用钱方面叫苦不迭。

而章惇这边的内政压力依旧十分巨大,虽然自从绍圣新法恢复以来,朝廷的收入几乎可以倍于元佑最低之时,但是新法在增收的同时,它的特点就是开支同样加倍。更不要说今年以来,陕西、河东等地的饥荒急需朝廷的赈灾救济、工部规划下的黄河大堤整修也亟待开工。

再说这朝廷里的新旧党争,无论谁上台后,当权者共同所做的同一件事,就是确保所有官员的俸禄与朝廷开支的准时发放:否则失了人心,变法或不变法也就失去了支持的基础。所以,这一条条,都是压在章惇心头上的重担。

而对于当前的赵煦来说,感觉更加地突出。

亲政当初,他还能做到卧薪尝胆、节衣缩食,誓与其父神宗皇帝看齐,节约各项开支来激励群臣。

可是,所谓的皇权,讲究的就是恩威并施,而且恩要放在前头:要想让底下人死心塌地为他做事,光是封官赐爵哪里能够,各种各样的真金白银的赏赐更是必不可少的。

更不要说,今年以来,又是喜诞皇子、又是册封皇后、再加上之前的改元,这普通人家遇个大小事情都得要办上几桌喜酒,堂堂大宋皇帝,花钱的地方也是越来越多。

所以,对于秦刚这次送来的二千五百万贯的战利品缴获,从东西两府再到皇帝内宫本身,除去其中对于秦刚的偏袒之心,光是盯着这笔丰厚的意外之财,也必须从里到外证明这次出兵与缴获的正义性与合理性。

谁想反对这次秦刚的行动、谁还想挑剔秦刚的毛病,那就等着与这些财富无缘吧!

想明白了这一点的赵挺之只觉得自己的后背一阵冰凉,自己差点就死无葬身之地啊!

很快,朝会上的众臣集中在如何分配这批缴获财富上展开了激烈的辩驳争论:

曾布为首的枢密院指出:自太祖干德年中,便约定在平定川蜀之后,建立封桩库,专门用于贮存平定各国争战中所得的财富,以备不时之需。东南水师的这次军事行动,一战而平定了霸占浡泥的三佛齐军队,并缴获了这些财富,因此理应归入封桩库中,这将有利于举国军力的提升与军费的开支与赏赐。

章惇则很不客气地指出:前面大家都已经达成了共识,东南水师的这次行动并非是平国战争,只是例行巡视,类似于国内的平匪行动,所以根本不能套用封桩库的概念。这些收入应该属于朝廷日常收入中的其它收入范畴。而且,这些年来,朝廷开支日益庞大,早已入不敷出,所以,这笔钱应该依律纳入三司、户部所掌管的左藏库里,以应燃眉之急。

而一直在对皇帝察颜观色的蔡京,则赶紧站出来称:东南海事院类似于地方各路机构,其向朝廷的这次财货押送,相当于地方贡奉。原则上,地方贡奉的确是要纳入到左藏库的收入中。但是,依惯例,其贡奉的节余则应转入皇帝的内藏库中。此次东南海事院的缴获如此巨大,就算是要优先弥补左藏库里的亏欠,也应有着不小的节余。所以应该商量一个比例,分配给内藏库足够的部分。

蔡京的这番言论,表面上支持了章惇,实质却是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皇帝的利益。而对于枢密院那边,内藏库与封桩库的本质是一样的,只要内藏库拿到了足够的钱,他曾布就能理直气壮地向皇帝开口要钱,而不需要低声下气地去求章惇了。

所以,精明的蔡京,一下子掌握住了这次廷辩的关键,大家的方向便成了争论其中的分配比例为多少合适。

在各方继续争辩之下,赵煦也假意出来调解一番,最终议定:

左藏库主要收入易于变现的黄金与珠宝,大约占比六成,一千五百万贯。而剩余的部分则归入内藏库。

于是皆大欢喜。

赵煦也喜笑颜开地说道:“朝廷这些年来多有不易,全赖诸卿用心用力。而且看这东南海事院所在明州之地,乃是福兴之所,所以朕有意晋封康国公为海宁郡王,正好适逢此次库藏丰盈,所以朝中诸官,皆有赏赐……”

说完此话后,赵煦将眼神转向了此时早已经惴惴不安的赵挺之,沉吟了片刻后,继续说道:“这御史台院,本来风闻奏事,偶有差错,倒也无伤大雅。只是这次,赵正夫你自己算算看,一共才有多少位御史?弹劾海事院的弹章就有了多少份?朕也无意责罚你们,只是这次的赏赐,我看台院这里的人就都免了吧!”

赵挺之立即哆哆嗦嗦地上前谢罪:“臣谢陛下宽容之恩!”

之后,蔡京又是十分贴心地指出:在秦刚的上书中,言称这次的实际缴获实际高达四千五百万贯,只是其中两千万贯被海事院扣下了用作此次行动耗费补偿以及之后的水师战舰增补所用。虽然其请合情,但于理还是要让其将这两千万贯在名义上要先上缴一下,然后再由朝廷赏赐的名义再划拨给他们方才妥当。

蔡京的提醒也是深得赵煦之心,于是道:“甚善,正好章相提过,此事还得对海事院作些封赏,就一并由蔡卿你们商议着拟诏吧!”

一个月后,圣旨传到明州:秦刚目前的官职已经够高,最终这次皇帝就只给他晋升了爵位,由原先的颖县开国男,升为开国子,食邑五百户,加食实封两百户。

此次随同的赵驷因为战功卓着,若不是因为不宜定性为是对外战争,他这次也能搏个一次七阶的特旨,但即使是这样,也让他一下子升了五阶,到了诸司副使的第六阶左藏库副使。

武官就是有这个好处,只要有仗打,再来个一到两次的大战功,赵驷就能进入正七品的诸司使了。

多打几仗,官职就升得快。

李纲目前虽无功名,但也因此次之功,获了一个从八品的知录事参军的选人之职。

京城之中,却因皇帝最近频频的阔绰出手而陷入到难得的盛世狂欢之中——当然,御史台与谏院的除外,恐秦症再一次完美生效。

【卷七 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