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试婿(2 / 2)

风流大宋 林二虎 5089 字 1个月前

堂内众人听了之后,也都是点头默认。

“按理说,女子总是应该遵守三从四德,无奈某这膝下,唯有这一个女儿,总是盼着她能够顺着自己的心意成长,将来也可以嫁个懂她知她的如意郎君。所以,方才拙荆的提议,我看今天过来的两位提亲人也十分地认可,说来,也不失为一个两相合宜的好办法。这年轻人嘛,不管是德甫、还是徐之,都是有着无限发展的未来。所以,今天既然是在下择婿,那么就由我来出三个题目,让这两位年轻人考一考、比一比:哪一位更有高才、哪一位更有捷学,下官也好放心将小女许配于他,不知两位觉得如何?”

这番话说的,在场的几位都觉得没什么。

这赵明诚虽然看着秦刚有点胆怯,但却想着平时李格非便是对自己十分入眼,又是他来出题,心里便是多了几分安心。

而秦刚本来到此,就是怀着向清娘表达自己对其不离不弃的决心,明知李格非一定会在出题方面故作刁难,可是事实原本不就是这样的吗?

再说了,要是之前没有得到章惇的提醒、要是没有楚国公的出面帮其提亲,今天这赵李两家不就会在他根本不知情的情况下把这亲事给议成了么?

所以,今天他对于自己能够出现在这里,就已经是十分满意了。更不要说,现在还能够获得一个“比试择婿”的机会,他更是相当地心满意足。

“几位稍待片刻,容在下细细考虑一下这试题。”李格非一拱手,众人皆说甚好。

李格非开始在心里盘算着:

眼下的这种情况,用考题比较来决定未来女婿的人选,从他的角度来说,自然还是希望偏向于赵明诚,但是也不能偏得过于明显,否则楚国公那里一关自然是过不去的。思索良久,终于有了一番想法。

于是李格非微笑着说道:“比试既然是有三道题,自然是各有侧重。第一道题我想应该还是比一下诗词,凡大宋士子,诗词皆为学问基础,把此题设为第一道,我想两位提亲人都没有意见吧?”

刑恕觉得,这秦刚虽然之前有过一些作品与薄名,但也未必就在诗词造诣上胜过赵明诚多少,虽然这一题上自家侄子的优势不大,但从大势与面上来看,也只能说好。

而赵令勔则连连点头表示认可。

“前面说过,小女自幼酷爱金石之学,为她选择的夫婿,自然是希望两人能够多有共同话题,相互交流,聊得起来,所以第二道题自然要考一考两位贤侄的金石知识。这点也不过份吧?”此话一出,刑恕与赵明诚已经暗露喜色,他们都明白在这方面自己所占有的优势,而秦刚虽然名声在外,却是从未听说过他对金石学有过什么研究。

而这正是李格非的精明之处:他故意用秦刚略占优势的诗词作为第一题,相当于封住了赵令勔的嘴,接下来的第二题则提出了赵明诚最擅长的金石知识,这就可以让赵令勔无法就此反驳,只能应承。

“第三题咱们就比一比记忆力,为了公平起见,我也不拿旧文典章出来,而是拿一篇从未外传过的小文,让两位贤侄看一遍,然后再凭记忆看看能默出多少。”

这第三题看似公平,不过操作空间实在是大:你李格非说的是“从未外传”,但是谁又能知道你拿的东西有没有猫腻呢?

只是怀疑归怀疑,在没有证据时却是无法拿到表面上来说的,也就只能点头应下。

这楚国公赵令勔心里也是有数,却是感叹自己也就只能帮到这里了。

这时,李格非突然对着门口喝道:“躲在那里干什么?成什么样子?!”

众人眼光看过去,却是李格非的小儿子李迒陪着笑走出来:“儿子听说大人要出题考较,所以就想着能够听一听,学习一下,长长见识!”

“想学习就大大方方地进来,坐你娘亲身边吧!”李格非其实心里清楚,这儿子自小就听清娘的话,一定是被派过来打听情况的,索性就把他留在厅堂中了。

“这第一道题比试的是诗词,大家都是以切磋交流为主。”李格非看了看秦刚与赵明诚,开口说道:“比试的规则非常简单,我就出个最常见的词牌《虞美人》,两位贤侄便以此词牌赋词一首,另外再作一篇同题材的七律,如何?”

常见的词牌较难写出新意,短时间里又规定还得再写一首同题材的七律诗歌。所以,比试诗词,看似是秦刚的长项,但是通过这种比试方法,实际上把天平又向赵明诚那里倾斜了不少——毕竟,这样子的作业方式对于太学的学生则更为常见。

“迒哥儿既然过来学习,也不要干站在那里,去伺候一下笔墨吧!”

李迒立即应了下来,赶紧去厢房里拿了两套笔墨纸砚出来,先给赵明诚那里摆好,又到秦刚这里,在给他的砚台里添水时,悄悄地低声说了句:“姐夫!加油!”

秦刚听得心头一暖,又看了看人小鬼大的他,微笑着以回谢。

赵明诚已经开始苦苦思索了起来。

秦刚心里也是不敢大意,后面两道题有着极大的风险,所以诗词这题,他必须要确保毫无争议地胜出才行。

当然,如果能给后两道题挖个坑,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