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生灵学(2 / 2)

风流大宋 林二虎 4879 字 1个月前

所以在塔城的那次,鸭子大军很快就控制了局势,最后完全地、安全地解决了这场蝗灾。

盼兮他们这一次,虽然带过来的种蛋数量有限,但是刚才也讲过,一是还可以继续在本地收购种蛋,二是第一次来试行一种生物消灭法,也是可以从不大的数量开始的。

秦刚点点头道:“河北这里的种蛋采购、孵化费用,还有之后的养鸭人手问题,都找我来支出。”

“哥,这次你就放心好了!”秦盼兮自信满满地说道,“和我一起来的几位同学,除了我这里研究的养鸭剿灭法之外,他们还有笼坑诱捕法、药烟驱散法、灰石防范法等等擅长的招术,都是我们去年跟着淮东、淮西的蝗灾经过实地验证之后的好方法。”

说完了大事,盼兮突然关切地问起来:“来了这么长时间,怎么不见婉姐?”

“哦,她现在每天都要去军营一段时间,过会儿就回来了。”

秦刚说了后再向她解释:新沧军是按照新定军规而建立起来的一支部队,正如《新沧练兵歌》里有一句歌词中所唱到的,从一开始起就高度注重军中卫生制度的贯彻执行。

而这些内容,正好与之前伤患营中的卫生条款多有重合。秦刚想来想去,却是秦婉最熟悉这些,于是便给她配备了几名近卫兵后,成立了一个卫生队,由她直接负责对整支军队的卫生条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规范。

“婉姐现在能管得了大头兵?”盼兮咋舌道。

“管理靠的不是人,是制度!有军法、有条例,谁来管理都没问题!”他们这里正还说着的时候,却见秦婉带了近卫兵回来了,而她在衙门口就见到了赵梧,听说了秦盼兮的到来,便欢喜无比地赶来,两人自是开心地转到后院去说体已话了。

接下来的几天,便是盼兮与同学们最忙的时候。

因为有了知州衙门的通告,沧州也算有些养鸭农户,陆陆续续地向他们收购上来了近万枚的种蛋,由两个学生通过对外通告,征集了一批自愿想来学习孵蛋手艺的农民,开始就在州衙附近,租用了一整排的房子,将其改造成炕房,对这些种蛋开始进行集中孵化。

而盼兮也在秦刚的亲自陪同下,带了另两名有研究的同学,前往沧州的各地田野里去查看蝗虫卵的分布情况,并对它们接下来可能的孵化、成虫及成灾时间进行相对准确地预测,以便由此来相应制订应对计划。

当然,对于沧州这次要采用养鸭灭蝗的方法,众位官吏当着秦刚的面自然是不敢多作议论。可是背转了过去后,还有民间出现的种种声音,却是多有怀疑,主要还是在集中于人工孵化鸭子的问题上。

因为鸭子能够大量吃掉蝗虫的常识,大家都是知道的,问题只是在当时的自然孵化技术之下,根本就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孵出足够数量的鸭子。

而人工孵化鸭子的事情,即使是在前两年的江淮地区,也都是一件稀罕事,更不要说在今天的河北地区了。

盼兮与她同学所要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要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在沧州孵化出一万只以上的鸭子。现场勘探的情况也表明,仅沧州这一带的蝗虫情况,少于一万只以下的鸭群出战,是收不到明显的治理效果的。

所以,关于在知州衙门新辟出来的一整排的被称为“炕房”的那边,一开始的时候,总是会聚上许多无所事事的闲人,因为听说这里会孵出大批量的雏鸭而跑去看稀奇。

当然,雏鸭只不会因为能那快地能被孵出来,过了七八天后,去看热闹的人就乏了。

因为这些炕房里终日不断的烟火,还会有一些人希望说闲话的人,会恶意的评说:那里面的人哪里是在孵小鸭子呢,说不定就在那里煲鸭蛋汤呢!

当然,还会有一些固执的人到处宣扬说:自古以来都只有少数的母鸭能够孵化小鸭崽,最多也就是在母鸡孵鸡崽子的时候,往里面掺加进去几枚鸭蛋,才能靠着母鸡多孵出几只小鸭而已。如今就靠着这几个南方来的小娃娃,既没有足够的母鸭,也没有足够的母鸡,凭空要孵出上万只的雏鸭,怎么可能的事情呢?

这些声音传到秦刚的耳朵里时,他直接下了令,凡是嚼这些舌头的人,全部抓到城外四周去捕捉刚生出来的蝗虫幼虫,每人抓满了十斤的份量才可释放回家。

“哼!都是太闲得慌才闹的!”秦刚如此评价道。

钱进听说了此事,想了想,还是过来劝解道:“修撰应该是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岂能因为这些百姓讲了一些不合适的话,就抓他们呢?”

“钱通判谬也!”秦刚摆摆手说,“我可并非是禁止民众的言论。只是眼下这今年的蝗灾已经迫在眉睫,官府当然是在广开言路,征集各种消灭蝗虫的方法与意见。大家若是觉得州衙现在采取的这种孵鸭灭蝗的方法不好,那么不好在哪里?有什么事实上的缺点?包括自己有什么新的办法、好的点子,尽是可以议论并献上来,一旦有效,本官还会重重有赏。但是眼前这帮闲汉的言语,不仅无用、还要干扰眼下辛苦的众人。等到他们每人抓完十斤的蝗虫幼虫,我看他们也就没有多余的嚼舌头的力气了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