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擒贼擒王(2 / 2)

风流大宋 林二虎 7911 字 1个月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看到贝中撒辰明显有服软的迹象,秦刚也不再多废话,直接把眼下的形势分析给他听:

“好了,我先告诉一下贝中将军,我告诉你为什么我赌定你们梁太会这一两天就会过来!首先,先透露给你听一个消息:你们大军在宥州、洪州还有石州那里的三处秘密粮仓,目前已经被我派出的军队全部摧毁!”

秦刚的这句话惊得贝中撒辰是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他本不应该相信,可是宥、洪、石这三州的秘密粮仓是他们此行的最大机密之一,秦刚竟然已经知晓,那么派兵去摧毁的消息理应也不太会有假。

“而且这两天起,还有会有一支我大宋的精锐骑兵开始四处奇袭夏州与银州一线,这两个消息差不多就在今明两天就能传到你们太后那里。在这种情况下,你觉得延安城下的大军能不退兵吗?”

贝中撒辰心里明白,大军断粮是极其可怕的,最好的措施就是在随军粮食还未耗尽之前,赶紧撤兵回境。

“只是,耗费了这么多的钱粮,折腾了这么大的动静,最终丝毫没有所得,将军觉得,以太后的脾气,她会愿意由自己来承担这一责任吗?”秦刚开始引出自己想要说的观点。

贝中撒辰显然是猜到了他的意思,犹自辩解:“无功而返,也不是因为我一人,延安城下的兵更多、将更强,不也是没能打下来吗?”

“这就是我说的,你们的太后是愿意帮下面人承担责任吗?”

贝中撒辰心里非常清楚,只要撤军的事情一旦发生,用来承担这场战争失利的最佳罪魁,就应该是他,谁叫他最先在顺宁寨那里实施的牵制策略未成,之后在这金明寨又久攻不下呢?

“那阁下认为,此事何解为好?”

“我当然觉得,这件事情的最大责任就是作出这次南征的决策就是根本错误的,承担责任的,应该是作出这种‘穷兵黩武’政策的人!”

“可是,大白高国的朝堂里,并不是我说得了算啊!”贝中撒辰喃喃自语道。

“我给将军一条极保险的出路:这两日,后方消息一旦传来,梁太后闻讯之后,定然会气急败坏地来找你寻罪。在此情况下,我们只须低头服软认罪,以你们太后的脾气,定然就会直接入营,不太会有防备。然后,便可一举将其控制。”

“不可不可!”贝中撒辰叫起来,“我这可是叛国!”

“非也!将军此举反倒是忠君爱国!”秦刚却给他分析,“要知道,你们夏国的国主是李乾顺,而不是她梁氏,贝中将军可以提出‘清君侧、还君权’,对外宣布这梁氏是为国贼,无端兴兵惹祸,大家支持国主亲政。贝中将军便可拥有了大义在手,说不定还会拥有这反正之功,将会在朝堂上登上重位呢!”

“这个想法太疯狂了!”贝中撒辰虽然没有直接反驳,却是完全意识到这里的风险之大、代价之大,“其间万一失败的话,我就彻底完了!”

“将军什么都不做,这才是彻底完了呢!”秦刚断然说道,“你家太后并非善人,此战失利,她定将所有责任都推到你的头上。撤职、入狱等事都是轻的,难保她不过动心一举将你所有的亲随力量尽数剿灭。但是你若听得我一劝,这个机会抓住了,不管这次有没有抓住这太后,你都可以旗帜鲜明地站出来反对她、讨伐她。要知道,你们这次出兵五十万却无功而返,定然会有许多人心怀不满,反她的人绝对不在少数,又在撤退的半路上,大军定然生乱。本官手头还有精兵数万,在这乱军之中可以确保将军及族人全身而退。而随后的追击之功,可给将军记上头等!”

说到了最后,秦刚也就趁势开始胡乱吹嘘自己的实力,说得贝中撒辰的确是犹豫不定。

就在当晚秦刚未到之前,贝中撒辰还在独自谋划着明天如何加强进攻,要在小梁太后面前给自己多少挽回一点面子,却不想没过多久,自己居然一下子成为了对方的俘虏。

一开始,他想的是自己身为大白高国的重臣,就算身陷敌手,至少是能做得对于军事机密守口如瓶、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威胁与拷打,都要做得坚贞不屈、誓不投降。

却不想,对手用的却远远不是他所能想得到的任何招术,他十分清楚,对方分析的没有任何错误,他已经陷入了梁太后接下来要对他的着手的凶险境地了。

平心而论,秦刚在之后给他出具的主意十分具有诱惑性,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不仅能够转危为安,甚至还能登上此生难得的重臣的高度。

不过,贝中撒辰毕竟为官这么多年,他深知自己一旦与秦刚合作之后的更大风险,而且再想到自己心爱的小妾与幼子在其手中,自己目前的境地是无法提出什么有力的条件,唯有先行站在脱困活命的最低底线上才是正确的思路,于是,他便缓缓地开口道:“秦知军一番苦心,我倒是心领了。只是我若迈出了这一步,便就彻底成为了大白高国的叛臣了。回到朝堂执掌大权的梦是不必去做了,只是知军可否给我及族人在宋境之内一个安身之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事做成,将军必可脱身,如果到时愿意举族投靠我大宋,正是我朝求之不得之好事。”秦刚非常干脆地表示,“本官在宥州、夏州都留有人手,可将将军家族之人,一并接出。我皇宋历来对于投诚之人,尤其是像将军这样的重臣必然都会有厚待。”

“厚待这事,留以后说,只是知军所称将我族人接出之事可是当真?”贝中撒辰倒是对秦刚前面的一句话更感兴趣。

“绝无戏言!”

其实贝中撒辰在西夏国内浮沉数十年,早就心生倦意,这次能够死里逃生的话,他也只想着先能保全家人生命安全,继而再能够将族人保全,那么即使是这件事情做得不是那么完美与成功,那至少也能逃到大宋,做个安乐享福的部落酋长!

于是,他终于狠下心去点头应允合作:“秦知军到底要我如何行事?”

“很简单,先按我写的东西签发下军令。明天上午召集你的属下将官宣布这些安排。关于我嘛,就介绍我是太后派来的监军就行!”

“你……”贝中撒辰看了看此时一身党项人装束的秦刚,竟然最终叹气道,“你们功课也下得足,居然连我们太后喜欢任用小白脸做监军也打听到了!”

秦刚却是心里愕然,这一点算是自己蒙着了吧?!

对于一旦能够控制了对方管理中枢之后的计划,秦刚早已有过考虑,当下便拿过纸来,迅速草拟了几份包括次日停止攻寨、并对四边营寨作了一些必要的调兵安排等军令,并让贝中撒辰逐一抄写。

“知军,他会不会在抄的时候悄悄地留个什么暗记啊?”一旁的近卫兵有不放心的问道。

“你们放心吧,自从我抄写下了这第一个字起,就已经意味着彻底背叛大白高国了,再写暗记又有什么意义呢?”贝中撒辰苦笑道,“只盼秦知军能说话算数,之后能够给我的家人与族人一条活路。”

秦刚便道:“将军尽可放心。你可给你的族人再写一封信,此事我这两天就会派人把它送出去安排!”

大宋对于西夏投诚官员的政策秦刚是清楚的,后面的安置没有任何难度,而且有了贝中撒辰的书信,刘延庆便可办得十分妥当。现在西夏国内精兵尽出,正是办理此事的最佳时机。

第二天一早,贝中撒辰升帐议事,赶来的众将领开始发现其手下护卫尽数换人,本来还有所奇怪,直至贝中撒辰介绍秦刚是太后派来的监军后,这时便都若有所得。

小梁太后自从完全掌握了朝政大权之后,开始重用一些年轻男子为其心腹,并派去一些重地方作为临时监军,这事他们早有耳闻,只是不便于议论。

不过,在听得由于监军来后而宣布的几道新军令之后,这些将领倒也是喜形于色:

这些将领也都是各有领地的族长,此事的兵员都是他们各自的部族丁口。自从顺宁寨开始,就一路损兵折将,在这金明寨强攻的几天,各自手下都死伤惨重,私下里早就对贝中撒辰多有不满,一听现在宣布要暂停攻寨,对金明寨实施劝降的策略,纷纷赞同并支持,从而也对这个“小白脸”监军多了几分好感。

而派往金明寨去劝降的事情,将由贝中撒辰指定一人,再由“监军”这边派一人,共同交涉。

而贝中撒辰则以利于各支族兵加强自行休整为名,将不是很听话的部队尽数遣送至另三处的防线营寨,而尽可能地将所有自己的主力部队及亲近的族支都调回了北线的中军营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