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赏灯(2 / 2)

风流大宋 林二虎 6615 字 1个月前

其实,眼前的灯景车流、人来人往,秦刚心中感觉更加贴近的,还应该是此时尚未出生的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那首《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读其文字者,只能感慨灯火阑珊处的一生挚爱之人,读及真情者,方能领悟稼轩先生为己终生不悔之理想所追求的深情厚意。

只是,秦刚之前已经抄了辛弃疾半阙词作,而今这首千古绝唱,他更是不敢窃为已有,只在此时,于心头默诵,印证体验这大宋元宵灯会中“花千树、星如雨、玉壶转、鱼龙舞”的人间胜景。

当然,灯景再美,也不如笑语盈盈之情意所系,在这欢声笑语的人群之中,蓦然回首,真若能够看见某个可以魂牵之人,也不枉这人间走过一场。

心意正动,秦刚不由自主地回首看去:却是一如既往的行人商贩。

由此暗笑自己多情也多心,哪来的那么多巧合中的理想爱情。

又行得数步,戚老太太听见前面灯火耀眼之下,摆开了一溜的摊座,听着有人吆喝“水饭、熬肉”、“鲊脯、白肠、抹脏”,老太太突然闻着了香,转头与朝华说了几句。

倒是一旁的秦湛耳尖,说:“娘娘是馋着鲊脯了,那我就去买一些。”

戚老太太笑骂道:“我就是闻到了香味问问,谁说我馋了?”

秦湛一边跑前去,一边说道:“算是我馋了好不?一起买来一起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秦刚似乎听到了身后有声音叫他,回头看了一眼,似乎是听错了。转头过来,正欲与秦观说些什么,却又分明听见有人叫“徐之哥”。

再蓦然回首,正瞧见,正好行人走出一个空档,十几步以外的街角之处,笑语盈盈、冲他招着手,又款款走来的清眉秀目之少女,不是郭小娘是谁?

秦刚的心里通通直跳,她怎么又出来了?怎么会如此叫他?怎么又会在这里偶遇?

正满头混乱着,已经看到对方很快地走近来,他的嗓子有点发干,一时有点慌乱地说道:“怎么,小娘,你……”

“诶!诶~,诶~,徐之哥,你倒要看看清楚我是谁?”因为走近身边,听得声音清楚,秦刚才猛然醒悟,再定睛一看,哪里来的郭小娘,这分明就是李清照这个小丫头嘛!

其实也难怪,之前李清照一直是梳着小女孩的双耳发髻,今天不知为何却换了寻常的少女发型。加上夜晚灯光的闪烁,最重要的是秦刚内心的想法,他竟然把人给看错了。

“清娘嘛!怎么,又和你家大人走散了?”秦刚稳了稳情绪,镇定地打招呼。

“哼哼!”可惜李清照没理会这个问话,而是看着他坏坏地笑道:“想‘亮哥’了吗?”

“少游兄,徐之老弟。”那边过来的却是李格非,还有陈师道一家,原来他们两家人是一起出来看花灯的。

“还是清娘眼睛亮,早就说前面的肯定是你们,果真也就是。”陈师道强调说。

秦湛正买好了鲊脯回来,正好看见李格非父女还有陈师道,赶紧把手头给了老太太之外的,都分给了他们:“你们先拿着吃,我再去买,我再去买。”

趁着这个空,秦刚悄悄对李清照的耳边说:“你说过的,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李清照一瞪大眼睛,惊道:“今天这事也算?”

“一回事!也是同一件事!你得负责到底!”秦刚只能硬掰。

李清照一时语塞,不服气地说:“那得加钱!加五贯。”

“成交!今天你看中的东西,我都来付钱。”秦刚干脆利落地解除了隐患。

“清娘,你又拉着徐之作甚?”李格非随口说了女儿一句,然后带过自己的夫人王氏与秦刚介绍认识。

王氏与陈师道的夫人郭氏走在一起,她虽与郭氏年龄相仿,但眉宇之间以及举手投足之态,却俨然有点一股大户人家、不可小视的气度。

陈师道也察觉到了秦刚的反应,靠近他的身边,轻声笑言:“徐之可知这王夫人是何出身?”

“哦?小侄不知。”

“故岐国公王文恭公之长女。”

宋人,尤其是已故前人的称呼非常绕绕。也算是秦刚入京以来,耳闻目染外加刻意补习,又在王姓高官里想了一圈,才对应想到了前任宰相王珪。

王珪,字禹玉,曾是科举榜眼,后在神宗后期官至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成为宰相。元丰八年封岐国公后去世,谥号文恭。所以会称其为“故岐国公王文恭公”。

王珪虽然是因个人无主见,政事无建树,而被朝臣讥以“三旨相公”——即只会称“取圣旨、领圣旨、已得圣旨”,从不提个人意见。但是他以文得仕,才思敏捷,文笔闳肆瑰丽,乃是当世不多的大家之一。

秦刚此刻又瞥了一眼正欢喜地看着花灯的李清照,心道此前只关注于此女的作品、与其不可一世的才华,少有关注他的出身。而此时看来,她不但完全继承了其父李格非的文学修养,更是从其母亲那边,获取了来自于外祖父的遗传加持。

不一会儿,李清照却跑来问陈师道:“履常,你们家的那个德甫什么时候再来啊?”

陈师道很不悦地问道:“叫我什么?”

“哦,履常叔,德甫什么时候再来啊?”

“不知道!”陈师道听其改了口,脸色稍缓,回答却依旧硬梆梆。

“哼,我就知道你小心眼。我去问郭婶婶,她肯定会告诉我。”

李格非则过来把李清照遣走,看看陈师道的脸色,也叹了一口气劝道:“履常不必太执着,毕竟也算是亲戚嘛!”

“我可不认这门亲戚。”陈师道依旧固执地说道,“眼下新党得势,这厮投奔章扒皮【注:指章惇,朝中不喜他的人私下以此称之】,竟又得以回到国子监。疯狗一朝得势,接下来大家都要小心他会去咬谁!”

秦刚一问才知,他们讲的却是此时回京重任国子司业的赵挺之。

而赵挺之娶的正是郭慨的大女儿,也就是说,他与陈师道互为连襟。

这次赵挺之一家回到了京城,他的儿子,尤其是三子赵明诚,表字德甫,偶尔也会过来看望一下小姨及姨父。

而这赵明诚自小便是喜爱金石收藏,恰巧遇上时不时会来陈师道家串门的李清照,一时便因为这共同的爱好,而甚为投缘。刚才李清照过来问的那个德甫,正是指赵明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