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民族英雄录第二部(十)(2 / 2)

“你认为呢?如果不是杨贵妃喜欢,李隆基为搏得美人欢心才召见安碌山,又一个吃里扒外的大唐第一奸相神助攻,一个胡商翻译怎么可能进入皇宫?

又怎么可能有机会搏取李隆基信任?”

“嗯,好像有点道理,可又说不好哪里不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请大家收藏: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可这与王忠嗣命运又有什么关联?”网友问道。

“你没看主播讲历史吗?安碌山想拉拢引诱王忠嗣,被拒绝而且上奏给李隆基,结果呢,不信养子却相信外人。”

“很正常,李隆基逼死亲姑姑太平公主,一是杀三子,亲儿子都杀,何况是名义上的养子。”

“这作法与刘备杀义子刘封有啥区别?别给我扯什么仁义,说什么刘备黑,演义看多了,还真把演义当历史了。”某位网友直接堵上一些人的嘴。

网友们开始由讨论变成了互相辩论,最后变成互相之间的怒怼。

万界古人们被现代网友互怼,议论真假仁义,忠孝,忠义,好吧,反正历史上有名的人全拿出佐证也好,反驳也好,万界古人集体躺枪,整懵圈了。

万界帝王将相齐齐来了一句:“不孝子孙!气煞吾也!”

武珊珊见情况不妙,立马打断网友之间的网络对怼,请网友们安静。

然后,继续开直播,把话题转回主题上来。

“唐朝在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初期达到了全盛的局面,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开元盛世,也就是所谓盛唐时期。

可是一场安史之乱让唐朝由盛转衰,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再也无法恢复盛唐的局面。

在这一历史转折的背后,有一位名将往往被人们遗忘。但如果此人若在或许根本没有安史之乱。

这位堪称盛唐时期最厉害的名将就是王忠嗣!

开元二十一年王忠嗣终于得到了机会来到河西地区与吐蕃作战。

王忠嗣确有过人之处,他作战异常勇猛,亲自提刀略阵。

斩数千人,获羊马万计。后来在与吐蕃的作战中他甚至单人独骑冲入敌阵。

史书记载:忠嗣单马进,左右驰突,独杀数百人,贼众嚣相蹂。

这样的猛将升迁哪能不快?王忠嗣很快就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

咱们再看王忠嗣麾下的将领,也可谓是人才济济。

比如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李晟这些后来的名将都是王忠嗣一手提拔,培养起来的。

随着王忠嗣威望日隆,引起了宰相李林甫的嫉妒,他不断攻击王忠嗣,导致唐玄宗逐渐失去了对王的信任。

特别是王忠嗣与太子李亨关系密切,更让唐玄宗不满。这个性格多疑,得了幻想症的玄宗李隆基,为他的愚蠢为日后付出代价。

李林甫暗中指示人诬告王忠嗣,说他曾经说早与忠王同养宫中,我欲尊奉太子。

唐玄宗闻讯大怒,将王忠嗣逮到长安,一度想将其处死。

幸亏哥舒翰深受王忠嗣的恩情,因奏忠嗣之枉,词甚恳切,请以己官爵赎罪,唐玄宗这才免其一死。

不过到了第二年,王忠嗣暴死,死因不明。

王忠嗣在任期间就已经对安禄山有所防范,而安禄山也非常忌惮王忠嗣。

不过最终唐玄宗帮安禄山挪去了这块绊脚石,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成为当时唐朝势力最强的藩镇,从而引发安史之乱。

假如王忠嗣若在,以安禄山的实力根本不敢叛乱。

有论者认为,如果王忠嗣不被贬黜,安史之乱就没有爆发的可能。

如果王忠嗣不早死而重新被重用,安史之乱也不过是一场瞬间既逝的闹剧而已。

盛唐的局面有可能延长50—100年,宝应元年唐代宗追赠其为太子太师,兵部尚书。

盛唐的局面有可能延长50~100年,信哉,斯言。

宝应元年,唐代宗追赠其为兵部尚书,太子太师。

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王忠嗣位列其中。”

天幕之中的画面将真相告之,王忠嗣的生平讲述完,预告下期人物后便关闭。

万界古人还在回味天幕中的话,而大唐各个时空位面,不同的情况发生。

而大唐玄宗位面,因为盘点,奸臣李林甫早被天幕惩戒,玄宗李隆基早吓坏了。

只要没有登上九五之尊位子的李隆基皆死于非命。

喜欢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请大家收藏: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