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历史上那些太监们(完)(2 / 2)

哥舒翰掩面而泣:“二十万大唐儿郎此去无归也。”

最后哥舒翰兵败而俘,叛军攻破潼关直逼长安。便有了天子九逃中的第一逃,弃长安百姓,让百姓遭殃。

李隆基带上杨贵妃,杨国忠及姐姐等人逃至蜀地,途经马嵬坡驿战,发生兵变,高力士护驾,震慑兵变士兵。

最后力劝李隆基,答应哗变士兵的要求处死杨贵妃,以安军心。

后还京师,为宦官李辅国诬陷流放巫州,后遇赦归还,途中听闻玄宗死,呕血而亡。”

天幕停了片刻,缓解一下,也让万界古人有个缓冲思考的时间。

其它王朝或在唐之前,或在唐之后,表现略有不同,可大唐则不一样了。

虽然有过一次跨位面作战,那也只是一个李隆基位面的改变。

武周时期的太平公主可不乐意了,知道发生这样的事后在林枫的默许下剪除韦妃,未来的韦皇后。

对这个时期的李隆基,因年龄小,先逐出王府,派往安南。

这也是林枫的主意,与其让土着当安南国主,不如让李隆基当,这样更好些。

万界诸朝有无数个位面,改变几个平行世界的发展方向,也只是一次尝试而已,并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而高力士却进一步得到武则天重用,也让太平公主得到助力。

天幕聊天,聊得也差不多了,唯一值得介绍的也就剩下王承思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请大家收藏: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现代网友们尤其是是明粉更是提及王承恩殉国难,更是津津乐道。

“明朝宦官王承恩,的确是很忠心,崇祯自杀时身边就只有王承恩一个人。

天幕中王承恩拒绝离开,等崇祯上吊后:“恭送皇上殡天!”

王承恩说完叩头拜了三拜,转身在另一棵树上吊死。

天幕的介绍评价也随之而来:王承恩,明末宦官,北直隶顺德府邢台县人,属太监曹化淳名下。

官至司礼监秉笔太监,深得崇祯信任,甲申之变,李自成攻入北京时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福王时,谥忠愍,“本朝赐地六十亩,建祠立碑,旌其忠,附葬故主陵侧。”摘录【明史列传】。

承恩后为清朝康熙皇帝所称颂,曾在思陵附近为王承恩竖碑立传。

在一个朝代即将覆亡,几十万人解甲的时候,能够护佑君主,不畏强敌这表现了强烈的忠贞性格,于是他的死充满了悲壮的意义。

天幕中放着最为悲壮的一幕:一群太监说道:是爷们的,拿起刀剑杀闯贼!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犯阙,帝命承恩提督京营,是时事势已去,城陴守卒寥寥,贼架飞梯攻西直,平则,德胜三门。

承恩见贼坎墙,急发炮击之,连毙数人而诸珰泄泄自如。

帝召承恩,令亟整内官,备亲征。夜分内城陷,天将曙,帝崩于寿皇亭,承恩即自缢其下。

福王时,谥忠愍。本朝赐地六十亩,建祠立碑,旌其忠附葬故主陵侧。

清朝打着“仰承天命,吊民伐罪”的旗号入主中原。

清代皇帝顺治在为崇祯皇帝发丧的同时,为王承恩修墓立碑并将他葬在崇祯皇帝思陵门外,守护皇陵。

天幕介绍完毕又关上了,万界古人还没有从震惊中缓过来,一切归于平静。

喜欢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请大家收藏: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