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十大帝王(八)(2 / 2)

恢复朱元璋时期的锦衣卫,又因锦衣卫权柄过大,有贪腐问题,故设东厂。

东厂设立分去锦衣卫一些权力,也是为了监控锦衣卫。

燕地是其根据地,故修建紫禁城,为迁都作准备,并改名北京。

朱棣曾言:自我朝始,无汉之和亲,唐之兄弟盟约,宋之岁币。

简单理解是:不和亲,不称臣,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军事上,朱棣五次亲征漠北及蒙古。

光复安南,恢复原名交趾。

积极经营边疆,东北曾建奴儿干都指挥使司。

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乌第河,库页岛等地扞卫了领土的完整。

西北设置哈密卫,西南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

对南海地区积极经营,对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

外交上还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

文化上编辑巜永乐大典》这部伟大着作。

永乐二十二年,北征返师途中病死,享年六十五岁

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

嘉靖时期改庙号成祖!

传位太子朱高炽,继洪武之治,永乐盛世后,朱高炽与朱詹基共创“仁宣之治”。

“仁宣之治”史称超越唐太宗“贞观之治。”

天幕盘点只是暂时停顿一会儿,让历代君王有一个缓冲。

而在神皇殿内,第一个反应不爽的不是朱元璋,而是李世民。

“什么叫“仁宣之治”超“贞观之治”?朕不服!”

“咋的,唐皇陛下有啥不服?”朱元璋可不乐意了。

就算朱棣夺了侄子皇位,心里有气,可开创永乐盛世自然高兴了。

林枫笑道:“李二,你也别不服,历史上公认的只有两个盛世。

唐玄宗“开元盛世”和明成祖的“永乐盛世”,开元盛世是无法超越的存在,可惜了。”

天幕又继续讲述朱棣的光辉历程。

“朱元璋称帝后,同年,七岁的朱棣与众兄弟受到了严格的军事训练。

朱元璋认为七个儿子“宜习劳”,命令朱棣与兄弟们都穿着麻鞋,裹上缠腿。

像士兵那样到城外远足,十分之七的路骑马,十分之三的路要步行。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时还要在演武场上练习武备。

由于朱元璋十分重视文教,朱棣与兄弟们幼年入学,接受了大儒教导的正统儒家经典教育。

洪武三年朱元璋册封诸皇子为王,封十岁的朱棣为燕王。

又设立大宗正院即后来的宗人府,掌皇族内部事宜。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有一条重要原因就是主弱臣强,皇帝不得藩屏之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请大家收藏: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因此,分封诸王便是要让藩王拱卫皇帝,以维护朱家皇朝的统治。

洪武六年三月,朱元璋颁布【昭鉴录】,四月颁布【祖训录】。

给朱棣等藩王,令他们抄写在王宫正殿和内宫的东壁,书中搜集了古代藩王的优劣事迹,以对皇子们进行宗法教育。

朱棣在宫廷中要遵守繁琐的礼仪制度经常要参加各种朝见和祭仪。

洪武九年,十六岁的朱棣与魏国公徐达长女徐氏成婚。

朱元璋与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即将前往封地。

便派遣朱棣和秦晋二王前往凤阳,观摩祖宗肇基之地,使他们了解明朝的基业由何而兴。

自此之后,朱棣先后三次被派往凤阳常驻,在练兵演武的同时,还要充分了解民生疾苦和民间生活。

对他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史载朱棣在凤阳时,民间“细事无,不究知。”在凤阳的这段生活可看作是朱棣宫廷教育的实习阶段。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大将军,率列侯赵庸,曹兴,王弼,孙恪等赴北平训练军马听燕王节制。

以出征漠北,燕王率傅友德等出古北口,侦知北元太尉乃儿不花等驻牧迤都,遂挥师前进。

大雪纷飞,朱棣果断令兵马出击,打了对方措手不及。

捷报传到京师朱元璋高兴地说:肃清沙漠者,燕王也。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去世。

朱元璋接受学士刘三吾的建议,立皇孙朱允炆为皇太孙,以杜绝诸王对皇位的觊觎。

洪武二十八年,秦王去世,朱元璋去世前夕,晋王去世。

朱棣成为了诸王中最年长者,晋王死后一个多月,朱元璋曾给朱棣一道敕谕:

“朕诸子独汝才智,秦晋已薨,系汝为长。

攘外安内,非汝其谁?尔其统率诸王,相机度势防边乂民,以答天心,以副朕意。”

无疑这时,朱元璋已把朱棣看作维护朱家皇朝的一个支柱,对他寄予很大希望。

朱元璋毕竟精明过人,他也虑及燕王及诸王权势过大,对继任皇帝构成威胁,朱元璋临死时下遗诏:

“诸王临国,毋得至京,王国所在文武吏士,听朝廷节制。”

正显示出他的这一忧虑。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即位。

遗诏诸王在封国,不得到京师奔丧,燕王朱棣自北平去南京,因朱允炆诏令而停止。

然而,朱允炆愚蠢至极,一个靠母亲窃取皇位继承的人,即便朱元璋用心培养也难成大器。

朱标太子与正妃常氏,所生之子,包括常氏在内离奇死亡。

朱元璋也从没有想过原因,只当是病死。

朱允炆是庶出,母为吕氏。

继位之后,听从方孝儒,齐泰,黄子澄这群什么都不懂的儒士之言:削藩!

朱允炆用齐泰,黄子澄之议削藩,黄子澄认为燕王朱棣势大,先动周王。

周王与燕王是一母兄弟,先削周王可断燕王左膀右臂。

齐泰认为动这些藩王有利,诸王皆有罪证,削之无话可说。

不到一年时间周王,岷王,湘王,齐王,代王先后被废。

湘王性格刚烈,不愿承受不白之冤,纵火焚烧王府。

临死之前大喊:“父皇,你尸骨未寒,朱允炆便对他的亲叔叔们下毒手,你看见吗?”

说完纵身跳入火中,湘王全家罹难,至此湘王一脉断绝。

接着,朱允炆令张昺为北平布政使,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

以谢贵控制北平,另以都督宋忠,徐凯,耿瓛屯兵开平,临清,山海关一带。

并调遣燕府护卫军士加强对燕王防范措施。

逼得朱棣不得不装疯卖傻,以避祸事。

北平都指挥使谢贵已经接到朝廷的命令,带领在城的七卫军队和屯田军士包围了王城并用本栅截断了端礼门等的通道。

朝廷削夺朱棣王号和逮捕燕府官属的诏书也在这时到达北平。

不得已朱棣决意起兵,此时朱棣手中只有八百士兵。

擒杀张昺,谢贵并命燕府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率兵乘夜攻夺北平九门遂据北平。

后以尊祖训为名誓师出征,同时上书朝廷。

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之恶。从此便开始了一场历时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靖难之役。

朱棣起兵之时才八百人,很快壮大队伍。许多兵将投靠燕王,朱允炆其实早就失了军心,民心。

最关键就是李景隆,一开始仗打的还算顺利,可遇上朱棣这位“风”系大魔师,倒霉的李景隆一败再败。

朝廷大军都成了燕王手下的兵,每次朱棣要败之时,狂风大作。

朱棣则趁朝廷大军混乱,反败为胜。

经历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朱棣成功继皇帝位。

改年号永乐,永乐盛世就此拉开序幕。

下期将讲述朱棣的历史贡献和盘点第三位帝王。”

天幕开闭,一切归于宁静。

林枫笑看朱元璋,朱元璋知道神王,不,该叫神皇又要开始训斥人了。

喜欢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请大家收藏: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