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盘点历史名臣7(2 / 2)

宋仁宗亲书其碑额,为褒贤之碑,后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魏国公。

文正,范文正公,至清代以后相继从祀于孔庙及历代帝王庙。

庆历变法,虽然没有成功,却为日后的王安石变法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

庆历变法与日后的王安石变法,对宋朝乃至整个历史走向有着极为重要意义。

但是宋仁宗对待变法上的态度不坚定,这是导致朋党之争的祸源。

至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同样不坚决,更对保守势力没有举起屠刀,反受其害。

北宋有两次挽救其灭亡的机会,皆因保守派反对变法加上变法中自身存在问题,导致一切完蛋。

王安石也是历史名臣之一,虽算不上历史上十大名臣,但其名不亚于十大名臣。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王安石中进士,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

政绩显着,宋仁宗末年,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但未被采纳。

庆历变法在范仲淹变法时,虎头蛇尾,草草结束,宋仁宗自然不会采纳。

却不知道,正是宋仁宗的优柔寡断,为宋之灭亡埋下隐患。

两次可以挽救大宋朝的机会,皆因保守派反对而夭折。

最佳时期在宋仁宗及之前宋真宗时期,如果坚决变法,以富国强军为思想指导,也许宋还有救。

王安石在宋神宗时期推行的变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政治方面:

王安石变法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力

并为后来的封建君主制奠定了基础。

他的政策改革了行政管理系统,推动了官僚制的政治管理模式的实施,同时也推动了朝代的转换,带来了政治结构的重大变化。

②经济方面:王安石变法改革了经济体制,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他创立了多项财政和管理制度,如预算制度,政府储蓄食粮制度,政府贷款制度。

平抑物价制度以及公平劳役制度,这些都为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和国家实力的增强做出了贡献。

王安石这些经济理念,领先于世界一千多年。

俗话讲领先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是疯子。

王安石提出的贷款制度,是标准的金融理念和银行运行制度。

只是他没有建立完备的钱庄即后世所讲的银行制度。

许多后世才出现的一些制度,经济,金融制度,王安石却提前提出来了。

也许王安石不知道什么叫金融学,更不明白什么叫政治经济学,但他在向好的方向推行。

③社会方面:

王安石变法改善了人民生活条件,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进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请大家收藏: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并通过免役法和市易法等措施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他还实施了司法和文化的改革,推动了社会思想和制度的更新。

④文化教育方面:

王安石变法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有着积极的影响,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至今仍被部分学者推崇。

王安石变法也有其局限性,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如地方官员和地主豪强利用变法进行贪污和兼并土地,导致农民破产,从而引发了社会矛盾。

虽然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范仲淹和王安石都是改革的先驱,文化领域的带头人。

王安石更是唐宋八大之一,宋朝占其六。

唐宋八大家分别是:

八大家中苏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三苏分别为苏洵,苏辙,苏轼。

一门三学士,故可用韩柳欧王曾三苏概括。

唐宋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分别为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王安石,苏轼,苏辙和曾巩。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

宋代欧阳修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

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王安石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本天幕此次盘点历史十名臣,自然要考虑与十大名臣相关的历史人物。

他们虽然没能评上十大名臣,却是当之无愧的历史名人。

下面盘点十大名臣最后一位,第十位:

唐朝/武周时期,救时宰相姚崇!

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

陕州硖石人,唐朝名相。

着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

姚崇初以挽郎入仕,迁兵部郎中。

万岁通天元年,契丹侵扰河北连陷数州。

军务繁杂,檄书如雪。姚崇剖析若流,得到武则天赏识,擢兵部侍郎,迁兵部尚书名列宰相。

神龙元年,协助张柬之发动神龙革命。

清除张易之兄弟及其党羽势力,迫使武则天还位于唐中宗。

受封为梁县侯,后曾被外放亳州等地任刺史,唐睿宗复位后被召入朝。

官至中书令,革除弊政,颇有作为。

但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而被贬为申州刺史,唐玄宗亲政后姚崇拜兵部尚书。

同平章事,迁中书令封梁国公。

他提出十事要说,力主实行新政,兴利除弊整顿吏治。

淘汰冗职,选官得才。发展生产,抑制权贵。

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可谓是无姚崇则无开元。

开元四年,姚崇以开府仪同三司致仕,开元九年九月丁未日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姚崇撰有大量表奏文章,其主旨警告勉励时人注意平日言语。

避免祸从口出,反映出唐与武周交替时代严酷的社会现实。

【遗令戒子孙文】则是鉴于如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辛苦终生,但死后子孙无良获罪,家族败落。

诫勉子孙,不要因家产处置而反目,遗言死后丧事一切从简,避免重蹈上述诸家族的覆辙,切勿厚葬。

姚崇是大唐王朝第一名相,救世之功,历经三朝。

武则天为太后时期及日后称帝,姚崇处事谨慎,顺势而为。

姚崇之功,无人可左其右,救时宰相实至名归。

一生以不贪为宝,以廉慎为师即便在唐朝国力达到鼎盛,个人官位达到至极的开元时期,他依然以廉勤之节塞贪竞之门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

由于清廉,所以他买不起京城市区的房子,全家人只得住在离朝廷较偏远的郊区。

神龙政变后,武则天移居上阳宫。

百官都为唐朝复辟而相互称庆,唯有姚崇哭泣不止。

张柬之对他道:

“今天难道是哭泣的时候吗?恐怕您从此要大祸临头了。”

姚崇言:“我长期侍奉则天皇帝,现在突然辞别感到悲痛难忍。

我随你们诛除凶逆,是尽臣子本分。

今日泣辞旧主,也是人臣应有的节操,就算因此获罪我也心甘情愿。”

姚崇不愧是一代名相名臣,故上榜十大名臣榜。

十大历史名臣盘点结束,是非功过自有评说,再见,下期十大帝王榜!”

天幕预告完毕后关闭,万界之中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一切停止了。

喜欢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请大家收藏: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