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五章 增值税与交易税(2 / 2)

大明1805 王子虚 8561 字 2个月前

明初朱元璋定的商税税率是三十税一,但是实际上的总税率却并不低。

因为从生产到最终交易,要过好几遍手,理论上每过一次手,都能收三十分之一。

甚至于,如果贩卖的路途较远,还要过税关的话,每一次也都是三十分之一。

理想状态下,很多个三十税一累加起来,有机会能堆到百分之十以上。

只是大明中后期对地方的控制力越来越弱,收不起来这个税了。

古代朝廷对商税不是很重视,主要注意力都放在农税上。

古代商人有很多办法能够逃避多次交易税。

到了近代之后,朝廷的管理能力越来越强,对商税也越来越重视了。

商人没办法轻松躲避税收了,他们就根据朝廷收交易税的逻辑,想到了新的应对方案。

原本从原材料到最终销售商行,中间要过四五个商行和工厂,交易四五次就要收四五次税。

那从原料到销售的四五个工厂商行合并,变成了一家公司,就只需要缴纳一次交易税就行了。

税率直接降低到了百分之十,中间增加的价值全都变成了公司的利润。

于是垄断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时代也就随之到来了……

增值税就是来解决重复收税的问题,同时延缓行业厂商上下游合并的趋势的。

只对物品价值增加的部分收税。

商行采购价格两百银钞,销售出去的时候卖三百银钞,那就只对增加的一百银钞收税。

不对商品价值重复收税,让产业链上下游的厂商就算是不主动合并,也同样不会被多次征税了。

同时鼓励薄利多销的形式,因为经销商加价越少,最终交税也越少。

如果增值税率定为百分之十,那最终顾客支付的增值税就不会超过总价的百分之十。

增值税的理论,相比原始的交易税而言,是非常先进和现代化的税制。

主要难点在于如何实施。

所以要有管理机构和随着交易流转的票据。

商行将上家给自己的发票副联,与自己开给下家的发票的上联,一起交给税务机构查阅。

两张发票的价格相减的数字,就是商行自己加价了的部分。

商行只对这部分数字交税。

增值税的设想,最初由商业化最繁荣的美利坚的学者,在一战后的时候提出来。

德意志人完善了其理论,最终由法国人在二战后最先实施。

之后欧罗巴的大部分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大多数国家,都逐步用增值税取代了消费税。

反而是美利坚人用不了增值税制度……

因为增值税要求整个国家的厂商之间有统一的管理机构。

相互之间的票据和数据要能够互相印证。

美利坚联邦朝廷没有权力要求各州执行统一的制度。

甚至于,联邦各州也没有权力,要求下层的各县采用相同制度。

只能继续在交易税的基础上,不断的打各种各样的补丁。

利用附加条件免除可能会重复征收的部分。

有些东西在有些地方不收交易税。

比如未经加工的蔬菜,可能被视为餐饮公司的生产原料,所以不收交易税。

准备在餐饮公司把成品卖给顾客的时候收税。

有些东西价值超过一定数额就不收税。

比如黄金价值超过一千五百美元就不收交易税,就是将超过一百五十美元以上的黄金视为工业原料了。

这些规定的初衷或者说理由,是为了免除厂商购买原料时重复交税。

但是实际上却形成了大量的避税漏洞。

美利坚的普通人家庭,甚至都需要聘请专门的金融公司,为自己核算应交税额。

美利坚的金融和法律从业人员都是高收入的精英群体。

只有他们才能玩得转美利坚那复杂到宛如屎山代码的法律和税收制度。

进而从中找到合适的方法帮助雇主避税。

美利坚的税务机构过于强大,正是因为他们的税收制度落后。

所以不得不依靠更多的人力去个性化执行。

增值税虽然先进,但是朝廷不会拒绝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收取更多的税金。

所以欧罗巴的主要国家,在用增值税取代消费税的时候,很多都理所当然的采用了交易税的最终税率。

大部分都在百分之二十左右。

英国20%,德国19%,法国20%,意大利22%,西班牙21%。

大明现在也是这么干的。

大明以前的交易税就是百分之十,现在的增值税也就被定成了百分之二十。

朱迪镧作为皇子,对税收的事情了解笔记多,也稍微有一点点敏感:

“这个消费税既然改成增值税了,税率为什么是原有消费税的百分之十?

“按理说增值税的数额,应该看上去比消费税高一倍,才能实际上相当……”

技术员笑着说:

“其实就是百分之二十,但是计算机产业目前还是朝廷扶持项目,所以增值税减半征收。

“其他行业启用的话,可能会有很多直接收百分之二十的了……”

朱迪镧再度恍然,然后稍微有点好奇的追问:

“在买东西的客户看来,买东西的单据上的税款比例直接翻倍了,达到物品价格的百分之二十。

“他们会不会很难以接受……”

技术员想了想说:

“看这个肯定很难受,但是看总价就是了。

“百分之二十的增值税,与百分之十的交易税相差不大。

“所以最终的产品价格应该不会上涨的,顾客花的钱的总数是不会变的。

“但是有减免征收待遇的行业就会感觉东西便宜了。”

朱迪镧顿时就笑呵呵的说:

“我没觉得计算机便宜了啊……”

技术员有些尴尬的说:

“计算机产业铺开之后,就基本是按照增值税再收了,公子没有感觉也正常……”

朱迪镧笑了笑,让技术员给自己装机,自己跟着徐文艳去不远处的柜台付账。

朱迪镧不能不徐文艳自己去,是因为大明现在的刷卡机器上有屏幕,会出现卡主的户籍上的头像。

还会显示卡主的前后两段编号,以及姓名的第一个字和最后一个字。

如果姓名只有两个字,那就只显示最后一个字。

交易员要确认持卡者是本人才能交易。

朱迪镧的信息上面,就“迪”字不显示,前面是一个朱,后面就是一个镧。

大明人都熟悉皇帝家的名字规则,看一眼就知道朱*镧是宗室。

不过中间字辈隐藏了,就无法确认是哪一系的,也不能确认是皇室成员了。

大明的皇室几百上千万,其中有很多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但也有不少有钱的当官或者是还有爵位的。

普通人早就已经见怪不怪了。

朱迪镧在单据签了字,这次交易就算是成功了。

大明的法律限制上面,对于成年和行为能力等方面的规定比较宽泛。

十二岁就有行为能力,父母没办以不认可子女的付款为理由,而去否认子女已经完成的交易。

但是大公年以后,朝廷对于个人财富管理的更加细致了。

子女不能拿父母的银行卡直接付款。

十二岁的孩子甚至可以自己买房子,但是必须得用自己名下的银行卡付款。

十六岁起就可以直接结婚了。

但是要到二十岁才算是成年。

结婚与成年之间没有明确的相关性。

朱迪镧把签字的底单给旁边的徐文艳收好。

徐文艳动作熟练的架起来放进包里,然后有点不解的小声询问:

“殿下,我们为什么不直接打电话,让供应商行给您直接送到宫里去?”

朱迪镧听了这问题,似乎有点无奈的说:

“我今天虽然做的事情是买东西,但我的目的却并不是买东西。

“而是通过买东西这个过程,体验与普通百姓交流的感觉,观察各个行业的人的生活。

“父皇让我了解百姓,那我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吧,我现在就开始了啊。

“我的日常记录,徐姐可要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免得我父皇和母妃以为我就是玩。”

徐文艳不知道该怎么反应,最终只能老老实实答应着:

“属下会记下来的……”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