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1 / 2)

六零美食养家记 棠酥 9278 字 2个月前

第二天一早, 雨淅淅沥沥地停了,打开窗户, 潮湿清冷的空气扑面而来,带着股泥土腥味。远处鸭青色的天空下,西洋小楼和石库门里的人们都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林然然一早就被敲门声吵醒了。打着哈欠去开门,是前台大妈。

大妈递给她一份早饭:“喏,你的早点。”

林然然惊讶道:“住宿含早饭?”

“哪能哦!你那对象对你真是没话说啦,说你早上起不来, 让我给你买份早饭。”大妈啧啧摇头, “他还打电话来,说早上有事, 中午来接你去吃饭。”

前台大妈传达完顾裴远的话后, 还不赞同地看着睡眼惺忪, 一看就是刚从床上爬起来的林然然道:“都九点了,年轻姑娘哪能这么懒呀。”

林然然抱着热乎乎的早饭把门关上了。

一杯豆浆,两个荷叶包的米饭饼。米饭饼外形类似铜锣烧,米白中泛出焦黄, 咬下去又香又甜, 还有一股酒酿的香气。

两个米饭饼就着甜豆浆吃完,胃里饱足起来, 睡意再度泛起。林然然抱着被子翻滚,想到一会儿要跟顾裴远见面,傻笑了一会儿,毅然决然地掀开被子。

冷空气袭来, 林然然打了个哆嗦,跑进盥洗室洗了个澡,披着湿头发回到卧室,铺了一床新衣服挑拣。

这件太普通,那件太招摇,那件洋派过头了,这件又是旧衣改制的,样式太老气。终于挑中一条八成新连衣裙,配上同色玳瑁发卡。

林然然的两道眉毛弯弯的,不画而翠,拿出在百货商店买的蜜丝佛陀口红涂在唇上,淡淡拍一点在颊上做腮红。

折腾了许久,林然然对镜自照,镜子里的女郎仿佛从旧画报上走下来一般,自觉十分满意。

门就在这时被敲响了。

“来了!”林然然匆匆忙忙穿上皮鞋,又去取大衣和手包。

顾裴远的嗓音隔着门也能听出笑意:“别急,我等你。”

林然然打开门之前,忽然折回镜子前照了照,眉头皱起。这样不行!顾裴远会以为她有多期待这场约会的!

林然然拿出手帕在嘴唇上抹了抹,口红擦掉大半,抿一抿双唇。这样一来,唇上只剩一层浅浅的红,像是天生的好气色。

林然然这才满意地舒口气,推开门。

长长的走廊上照进阳光,留有旧上海纸醉金迷的残影。顾裴远风度翩翩地站在门边不远处,深灰色长外套里露出雪白衬衫领口,脚上的皮鞋锃亮得能照出影子来。

乍一看,仿佛回到了三十年前的上海,洋派的公子哥儿站在门口,耐心等待自己的女伴,前去赴一场宴会。

顾裴远一看见林然然,凤眸里闪过惊艳的神色。

“来得这么早啊?”林然然故作矜持,脸上却是掩不住的欢喜。

顾裴远“嗯”了一声,没拆穿她:“想早点见到你。”

……

一辆轿车在楼下等着。两人坐上后座,顾裴远淡声吩咐:“去红房子。”

“好嘞。”司机背脊挺拔,开着车从后视镜里看林然然,笑道:“这位小姐尊姓大名?是裴远的朋友?”

听他直呼顾裴远的名字,态度很熟的样子,林然然笑道:“我叫林然然。”

“哦~你就是元元嘴里的然然姐姐?”司机闻言仔细地打量林然然一番,道,“裴远也……”

“看路,开车。”顾裴远冷声打断他。

楚向红嘿嘿一笑,闭嘴开车。见着了顾裴远心上人的庐山真面目,回头有得跟那帮人吹了。

车子开到霞飞路,远远地就能看见一间红色的建筑物,在建筑群里格外显眼。黑色招牌上写着字:“rr红房子西餐馆”。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红房子!林然然站在餐厅门外,仰头看着这个招牌,满心激动。

顾裴远道:“这么高兴?”

“你不懂。”林然然白了他一眼,继续用激动的眼神瞻仰招牌。

红房子原名罗威饭店,后名“喜乐意”。梅兰芳大师以餐厅外表的颜色,提议改名为“红房子西菜馆”,一直沿用至今。连周总理招待外宾时,也数次介绍过红房子。

上海老一代人,谈对象一定要来红房子吃顿西餐,这才叫情调。今天不是工作日,门外等候的人仍然很多,而且全部成双成对。顾裴远和林然然站在中间,也不显得突兀了。

林然然欣赏完招牌,就开始打量餐厅的外观。这间餐厅的面积很小,颜色从远处看很显眼,走到近前才发现已经陈旧,显然缺乏修缮。跟影视剧里和中描写的相去甚远。

上海的西餐,被称为“海派”西餐,这个“海派”不仅是指上海,更是有“不中不洋”的意思。

西餐刚传入中国时,被形容为“俱就火上烤熟,牛羊鸡鸭之类,非酸辣即腥膻”。对吃食十分挑剔的中国人,根本无法接受正统的西餐口味。

对于西餐的融合与改良,最早是出现在长三堂子里的。

长三堂子是旧上海的销金窟,温柔乡。长三堂子能留住客人,不仅靠最解语的红倌人,还要倚靠美食勾住男人的胃。

而当时最洋气、时髦的西餐,当然也是在长三堂子里最先出现的。可客人吃不惯西洋菜,怎么办?长三堂子里的伶俐倌人,便想法子将西餐改良成适合客人的口味。

渐渐地,吃西餐的风气在上海掀起。三十年代时,上海同时最多有两百多家西餐厅的存在。

而红房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就是这么一间小小店面,曾经可是旧上海最富盛名的西餐厅之一,与凯司令西菜社,德大西菜馆,蕾茜饭店齐名。

林然然好奇地四处打量时,顾裴远跟餐厅门口的工作人员打了个招呼,马上有个经理模样的人出来,态度十分恭敬地领他们进去了。

玻璃门推开,一股怀旧浪漫的气氛扑面而来。经理领着两人在角落里一张空桌落座:“两位吃点什么?”

顾裴远将菜单递给林然然,林然然拿起来装模作样看了一会儿,道:“炸猪排,罗宋汤,土豆色拉。”

经理笑道:“这位小姐是行家啊,把我们的招牌菜都点了。”

来红房子,当然要吃这三道经典啊。林然然装模作样笑道:“我也是听人说的,这三道最出名了。”

林然然把菜单递给顾裴远。顾裴远看也没看,道:“芥末牛排,焗蛤蜊。”

也许是经理特别照应,他们桌的菜很快上齐了。

芥末牛排厚厚一块,香气扑鼻。炸猪排滋滋作响,边上摆着粗粗的炸薯条和几个绿色西兰花,配色倒是丰富。土豆色拉卖相朴实,分量很足。还有罗宋汤,红红的一碗,酸香扑鼻。

这一桌西餐,囊括了海派西餐的经典代表,也是一代上海人的共同回忆。

雪白餐厅铺在腿上,手边是锃亮刀叉,顾裴远做这一系列动作娴熟而优雅,与周围的食客有着明显的区别。

“你常常来这儿吃西餐么?”林然然问。

顾裴远道,“我母亲常说,海派西餐不中不洋,红房子为罪魁。她在家时,简直听不得红房子三个字。”

林然然把一勺沙拉送入口中,奶香浓郁,土豆绵软,“那你还来吃?”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