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互相妥协(1 / 2)

骥行三国 赵不言 2490 字 1个月前

两人坐定后,黄权讲道:“我此番能再回大汉全赖镇东将军之力矣”。

“某在洛阳日夜思汉,之前关山阻隔,没有机会递信往来,今幸得镇东将军袭取雍州才重新建立起联系来,在我表达归汉之意后,镇东将军假以和亲为名向曹魏索求放我西归,这才得以成行,还请孔明勿怪”。

同情归同情,但诸葛亮不信什么“日夜思汉”的鬼话,他装作什么也不知道的说:“赵不舍如果真是为了促成公衡回朝才使诈倒也无妨,只是不知和亲的事情进行到哪一步了?”

“我只知道我是随曹魏清河公主出嫁的队伍一起过来的,走到新安时遇到了山贼袭击,至于其中详情,孔明一问不舍便知详细”。

诸葛亮一听就知道黄权早和赵骥对好了说辞,多问无益,他干脆另提了一个自己关心的问题:“不知公衡今后作何打算?”

刘备时期,黄权的地位虽然不如诸葛亮,但已俨然是益州士人的领袖,如秦宓、雍茂、程畿、王甫、张裕等尽皆团结在黄权身边同声共气,在蜀汉朝堂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

黄权降魏后,由于缺乏一个有足够威望的后继者,益州士人集团呈现出一盘散沙的状态,从此再无力与荆州士人集团抗衡。

可如今,黄权居然回来了!

黄权从容回答:“我兵败降魏,实是有愧于先帝,此番准备回成都觐见天子当面谢罪,若能得天子宽恕,我便归隐乡里读书养性,若天子怪责,我也甘愿俯首领罚”。

如何处理黄权的确是道棘手的难题,虽然黄权自己说了甘愿领罚,但实际上并不能这样做,曹丕都知道拿高官厚爵来立标打样,诸葛亮岂会不懂这个道理,要是真拿降魏来惩治黄权的话,那从刘备手下叛到曹魏那边去的可还有陈群、徐庶、庞林等不少人,甚至田豫、牵招等河北豪杰和徐州士人集团也都可以说是背叛过刘备。

给黄权一个虚职也不是什么好主意,首先,诸葛亮绝对不能外放黄权去地方上任职,否则就是养虎遗患再给自己弄出一个“李严”来了,而如果把黄权留在成都的话,哪怕他并不直接掌握权力,单就黄权的威望和能力来说,估计很快也能把益州士人集团重新组织起来。

何况,黄权明显已经跟赵骥结成了政治上的盟友,一旦两人一内一外遥相呼应的话,诸葛亮对尚书令蒋琬、侍中董允能否控制得住皇帝是没有太大信心的。

刘备派遣黄权独领一军觊觎汉中时,蒋琬不过是个县长而已,黄权的资历要比蒋琬深厚得多,而且相比于失去了土地和人口的荆襄人,益州人可是能真金白银地拿得出实际行动来支持黄权的。

送黄权回来简直就是赤裸裸的阳谋,似乎怎么处理都不太好,诸葛亮只得暂时抛开这个问题,先集中精力处理好赵骥私下与敌国通婚的事情。

既然黄权已经把话说开了,赵骥干脆第二天直接上门亲自谢罪:“丞相,骥有罪,不该不经请示就诈以联姻为名迎回公衡先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