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停战罢兵(1 / 2)

骥行三国 赵不言 2312 字 2个月前

洛阳,曹叡把夏侯楙的信拿在手里反复看了好几次,然后问侍立在旁的散骑常侍孙资、刘放:“两位爱卿以为如何?”

曹叡与他的父亲曹丕大不相同,他在重要的朝廷决策上,几乎都是先与内廷心腹商议妥定大的方向,然后才会交给朝堂大臣征求意见、补充细节。

孙资先说到:“这封信虽是征西将军的笔迹,但在臣看来,信中内容却更像是清河公主的手笔”。

曹叡目视刘放,刘放赶紧也赞同道:“臣亦是这般想,信中虽未明说,但特意提到了想与朝廷议和的乃是贼将赵骥,这分明是意有所指,臣以为…臣以为征西将军没有这般细腻的心思”。

曹叡点点头,又问到:“那朝廷该不该同意蜀人的提议呢?”

“大司马前几日有书,说是吴人的鄱阳太守周鲂欲举全郡请降,朝廷一旦受降,孙权必定不肯善罢甘休,东南战火势将重燃”,孙资没有明确表态该不该与赵骥停战,但话语中明显偏向于西守东攻。

刘放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现今局势,蜀人守有余而攻不足,即便有心也无力东进,倒是孙权为人惯是最喜趁火打劫,若朝廷继续用兵于西北,难保他不会心动北上,与其到时两面受敌,不如先以中原之兵重创吴人,打消其火中取栗之意,然后再设法克复关中”。

“好”,曹叡握紧拳头,“要么不打,打就要把吴人打痛,朕拟诈许蜀人休兵,然后尽起全国之兵分三路伐吴,令骠骑将军司马懿一路出襄阳攻江陵,大司马曹休一路出寿春攻皖城,豫州刺史贾逵一路出西阳攻东关,全取淮南之地威胁江东,务必使孙权十年之内不敢北上”。

长安,赵直一脸兴奋地讲到:“细作来报,孙权率朱恒、全综两部兵马进驻皖城,还秘密接见了陆逊,江陵方向的朱然也出动水军封锁航道,曹魏那边,曹休淮南军团的十万大军已经开始集结,司马懿数日前离开宛城进驻襄阳,大战已是箭在弦上”。

赵骥攻克关中没有改变东南方面的局势,魏吴之间的石亭之战还是按照原本的轨迹上演在即了。

“我军要抓紧时间做战前准备,就定在八月出兵河东”,预知石亭之战爆发时间的赵骥直接拍板定下了战役发起时间,“河东魏军的情报收集得怎样了?”

“回禀主公,曹真退回洛阳后,河东全郡只留有三千兵马,守将是一个叫郝昭的杂号将军,此人曾镇守凉州十余年,多次击败羌人的叛乱,是从小兵位置上一步步搏杀出来的惯将”。

郝昭!这可是凭着一千多人就让诸葛亮在陈仓城下铩羽而归的狠人呀。

“叫掘子营多准备点火药,这个郝昭擅长守城,怕是不好对付”。

阎宇虽然不明白赵骥为什么这么重视这个叫郝昭的魏将,但重视敌人总是好的,所以他没有多说什么,而是提醒道:“魏军主力纵使南下,但洛阳仍有数万雄师,我军应该做好阻援特别是阻击敌军骑兵的准备,最好能把他们堵截于大河南边,否则就算拿下河东也会难以久守”。

赵骥看着地图为难道:“河东易攻难守,可供进军的通道太多,不好守呀”。

“守什么守,整天就知道守”,郑度丢个白眼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快速拿下河东后,我军就该南下主动寻找魏军援兵伺机决战,重创敌军主力后封锁箕关至函谷一线,不然的话天天悬把刀在头上,还怎么治理河东,拖也被拖死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