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篡改记忆(2 / 2)

自首 琉璃栾华 3348 字 2个月前

第三个实验是车祸实验。

认知心理学家伊丽莎白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实验开始伊丽莎白让受试者看了同一个车祸视频。

随后受试者被问道,‘你认为这两辆车彼此碰撞的时候,车速有多快?’

不同的受试者,伊丽莎白用了不用的词。

将碰撞替换成撞击,撞毁。

结果受试者估算的数值,受提问措辞的影响很大。

之后伊丽莎白问受试者,在车祸视频中,是否看到了破碎的窗玻璃。

结果是,被伊丽莎白以‘撞毁’这个词提问的受试者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声称看到了车祸中碎掉的玻璃。

其实,视频中根本没有什么碎的车窗玻璃。

第四个实验,商场走失实验。

受试者被告知,自己曾在五岁时的某一天,在商场走失。

很多受试者随后想起了找妈妈的过程,以及找到妈妈之后的对话。

有的甚至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当时的细节和心理活动。

当受试者被告知,他们的记忆是被有意暗示所产生的。

他们瞠目结舌,因为他们的记忆中,的确有这样的事情。

这四个实验充分说明了,连提问措辞都能影响了受试者的记忆。

更别说是有意识的暗示和植入了。

人的记忆是不可靠的。

我引导孩子们说出当时的情况,发现有一个共同点。

他们是视觉感受是一模一样的。

人的眼睛就是照相机。

犯罪嫌疑人作案,即使是同样的天气,同样的时间,但光线是不可能相同的。

这一秒和下一秒的光线都有差别。

何况十几个受害人,是先后被猥亵的。

他们的视觉感受,怎么可能是一模一样的?

还有,在描述犯罪嫌疑人的时候。

他们的视觉角度一样高。

受害人身高差别很大,他们眼中的受害人,怎么可能是一个形象?

最有可能的情况,有人用一个记忆模板侵入了孩子们的记忆。

你可以问一下你们的侧写师沈杰的意见。

侧写师他们画画,对光线,角度是很敏感的。”

题安说:“可是,什么样的人会这么做呢?

他要达到什么目的呢?”

赵耀说:“轻则让残疾人培训学校关门,重则引起社会恐慌。”

题安说:“能够同时接触这么多受害人,这个人一定是学校内部的人。”

赵耀说:“我怀疑这人将猥亵视频给这些受害人看。

然后将犯罪嫌疑人暗示成何棋。”

题安说:“视频?可是怎么能证明这视频是被动过手脚的?”

赵耀说:“就像找一张照片被ps的痕迹,再多的痕迹分析,也比不上将原图奉上。”

题安有点发愁,“该怎么找原本的视频和被动过手脚的视频?”

赵耀沉默了几分钟,“特殊案件特殊对待,我认识一个电脑高手。

让他进学校每个人的手机或平板里看看。”

题安皱眉,“这不就是黑客吗?

这是违法的。不行不行,我再想想别的办法。”

赵耀说:“好吧,你先调查,不行了我再去找那高手。”

题安笑,“你怎么什么人都认识?”

赵耀也笑了,“黑白道,提我好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