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这是逼人上梁山啊!!(1 / 2)

总得来说,这次的吉林大学参观之旅,得到的收获还是蛮喜人的,最起码,这次一行之后,所有的学生都对未来充满了想象力,已经自动自发的开始想象未来的自己,假如成功的考上了名牌大学,那将是怎样美好的未来?

这样一来,心态就由此转化了,不是为了考而考,而是目标准确化,对自己的未来更有把握了。

他们必须奋起直追,这样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的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青春只有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

作为国之栋梁,要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的目标,确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志向,努力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的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以上,才是作为一个桃李满天下的名师,最基础的要求,教出这样一群学生,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当三辆大巴托着人原路返回之后,所有人的心境都截然不同了起来,就连孟校长也不得不承认,学生的精神外貌,似乎发生了让人难以置信的转变。

在这等激荡的情况下,回到班级后,傅黎站在讲台之上,没有多说什么,只说了一句,“同学们,你们做好了挑战一切的准备了吗?”

所有人都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眼睛发亮,异口同声的道,“当然!”

傅黎笑了。

她的任务,圆满达成。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任何时候都面临着各式各样的挑战,然而,挑战却与机遇相伴而生,只有敢于迎接挑战,战胜挑战,才能把握和创造机遇,才能把握和创造未来。

和后世的学生不同的是,80年代的学生,更信奉国家的领导,早已自觉的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了起来,从根本性确立了祖国繁荣富强的远大志向。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傅黎是这样的人,她带领的K学组,同样是这样的人。

这一批人,珍惜年华,刻苦学习,一夕间,成为了改革发展

稳定的积极推进者和坚定维护者。

就连平时和傅黎有所恩怨的沈雨秋和王国华,都不得不说,傅黎做的这些事情,确实激荡人心,同时,也安抚了他们心中应考的压力。

仔细想一下,做着美梦的同时,何尝不是一个发泄压力的过程呢?

当然,在场之中,也有不乐意的。

傅亚铭是唯一一个应届高三生,没有去参观到吉林大学风采的人,他在底下也偷听到他们在议论那大学有多么多么的好,他越听心里越不是滋味,本该他是可以去的,要不是傅黎那贱人插手,他何苦落地如此境地。

傅亚铭阴毒的瞄着讲台上的傅黎,果然,村长说的太对了,一个小丫头片子考什么大学,赶紧嫁人算了,在前面蹦跶着,丢人死了。

不过,想到村长给他的任务,傅亚铭按压住心里的烦躁,在傅黎的面前,不得不扬起笑容,装的极为和善的样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