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海权与西方(1 / 2)

喧闹之中。

汤昊与王鏊、杨一清、朱祐杬等人前往宫城。

途中王鏊由衷夸赞道:“汤侯当真是绝世虎将,只怕经此一战,骁勇善战之名将会传遍天下!”

“王尚书谬赞了,谬赞了!”汤昊笑呵呵地点了点头。

他与王鏊关系还是不错的,这位有人品也有能力,更何况是吏部尚书,与他交好是个不错的选择。

正当二人笑意盈盈地交谈时,一旁却是传来了一道刺耳的嘲讽。

“呵,本官还以为是灭了北虏呢!”

不用多想,说这话的人,正是杨一清这个狗东西!

当年汤昊新婚大喜,杨一清这个畜生竟然送来了一头驽马,给汤昊恶心得不行!

当然,前提是汤昊先坑了人家一把,导致杨一清刚刚坐上兵部尚书这个位置,就平白背了一口大锅,然后在接下来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面,都一直忙活着解决掉马政隐患。

说起来,是汤昊狗,还是杨一清不当人,那还真是不好说。

不过杨一清都主动开口挑衅了,汤昊自然也不会惯着。

“哟,这不是大司马吗?”

“大司马的马处理好了没有?本侯可不想将来出征北虏没马可用!”

论及尖酸刻薄,汤昊也丝毫不输宫中太监。

偏偏杨一清是個有涵养的人,所以只是一句话就被汤昊气得勃然大怒。

“汤昊,你这个该死的竖子!”

嗯,这个称呼倒是没错。

毕竟二人年龄差了二三十岁,杨一清还真有资格这么骂他。

“老东西!”

“别在这里信信狂吠!”

听着二人间的这些刺耳话语,王鏊和朱祐杬顿时面面相觑,然后齐刷刷地摇头失笑。

他们当然知道这二位之间的矛盾恩怨。

说到底,还是因为兵权的问题。

这位中山侯自从进入京军执掌兵权以来,就一直将京军战兵牢牢掌控在手中。

弘治年间的兵部尚书刘大夏,直接就被中山侯给扳倒了,现在还被圈禁在京师里面不得归乡。

而正德年间第一位兵部尚书许进,更是被这位中山侯治得服服帖帖的,甚至连许进能够继任为大司马,都是多亏了中山侯汤昊的举荐,所以许进自然也就成了这位中山侯的应声虫。

直到中山侯率军出去荡平倭寇,阉人刘瑾勾结内阁大学士李东阳窃取朝政大权,并且不择手段地逼迫许进回去丁忧服母丧,以致于兵部尚书一职再次出缺,继任者便是此刻的杨一清。

结果等到中山侯还朝,强势敲响登闻鼓肃清了刘瑾与李东阳势力,还利用马政隐患将杨一清给弄到陕西等地督查马政,一年多方才还朝。

所以,他们二人之间的恩怨,确实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说得清楚的。

偏偏此刻京师百姓夹道欢迎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中山侯汤昊还在这儿跟兵部尚书杨一清打嘴炮,王鏊和朱祐杬这两个老好人夹在中间,那真是如坐针毡,好不尴尬。

“竖子!”

“老匹夫!”

“有本事你就出征北虏啊?”

“你以为本侯不敢吗?别到时候你这司马贼掉链子了!”

“汤昊……”

“咳咳,二位,差不多行了。”

终于,看不下去的张永开口提醒道:“马上入宫了,二位当谨言慎行!”

眼瞅着宫城就在眼前,汤昊和杨一清各自冷哼了一声,然后扭过头去,不再理会对方。

随即三位尚书大人各自离去前往官署,他们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忙,比如这些有功将士的封赏问题,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灭国之功,非同凡响。

要是给的少了,武勋不会答应,这位中山侯更不会答应。

但如果给得多了,那文臣缙绅同样也不会答应,毕竟他们不可能看着朝堂之上再出现一股新兴武勋势力!

一个宗室势力,就足够让文臣缙绅头疼的了!

很明显,接下来的朝堂争斗,核心就是此次的封赏事宜!

至于汤昊,则是跟着张永一路直行,很快就进了乾清宫。

只见正德皇帝朱厚照正在低头设计着什么东西,这是汤昊专门给他制造的炭笔,相比于毛笔写字方便多了。

张永还想要禀报,结果却被汤昊笑着制止了。

然后就在张永目瞪口呆的注视之下,中山侯爷蹑手蹑脚地上前,下意识地探头一看,结果什么都还没有看到,就被朱厚照反手一巴掌拍在了脑门上面。

“你这不知礼法的野人!”

“那么大的块头,都挡住朕的光亮了!”

朱厚照笑骂一阵,然后将他画的东西直接收好压在了奏章下面。

汤昊满脸狐疑地看着这家伙,还想伸手去扯,却被朱厚照瞪眼制止了。

“行了行了,谈正事!”

朱厚照摆了摆手,示意汤昊坐下聊正事。

汤昊慵懒地坐在了椅子上面,然后满脸疲惫之色。

说实话,他也只有在亲近人面前,才会卸下所有防备。

“这一次结果倒是不错的,倭国算是成了我大明的殖民地!”

“接下来就是商讨一番,如何尽快掠夺倭国资源,充实大明带动大明发展!”

“殖民?!”

朱厚照呢喃着这两个字。

饶是他这位皇帝陛下,都觉得这有些太过于残酷了。

“野人,咱们真要这么做吗?”

“近些日子,大量朝臣官员上奏,为这些倭人求情,无非就是叫朕要推崇孔孟仁恕之道,不能恃强凌弱,这不符合我华夏一直以来坚持的怀柔远人之政……”

“呵呵!”对此汤昊只是嗤笑了一声。

他当然明白,肯定会有人跳出来,抨击他所主张的殖民策略。

毕竟现在的大明,是腐朽儒学的大明,是程朱礼法的大明!

汤昊这种血腥残酷的殖民策略,本身就与儒学那什么仁恕之道不符,要是真个推行下去,只怕会动摇程朱礼法在大明的主流地位。

士绅缙绅驳斥一切任何“歪理邪说”,哪怕这些所谓的“歪理邪说”,才是正道!

事实上,他们拥护的不是儒学,而是儒学带给他们的特权,带给他们的利益,仅此而已。

汤昊思忖了片刻,决定换一种方式,让皇帝朱厚照明白殖民倭国的意义所在。

“陛下,您知道……海权吗?”

“海权?”朱厚照闻言一怔,“这又是什么新鲜东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