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汴州之行艄公道,太原之行吏卒道(1 / 2)

第730章 汴州之行艄公道,太原之行吏卒道

“二位,前方便是汴州了。”

汴水之上,千舟竞帆,一艘扁舟之上,划船的老艄公对着青布遮掩的仓内提醒道。

舟中人闻言掀起灰青色的粗布帘,眺望远方,只觉得眼前繁华似锦,兴奋的对舟内朗声道:“七郎,快出来看看,这就是汴州啊。”

随即一名柔弱青年一手捏着书卷闻声出来。

船上的正是从七里亭北上的白其亮、白望宗叔侄。

“书中说汴州古称大梁,也有开封、浚仪之称,乃故魏之地,后来归于白国,历来是天下交通枢纽,商业要道,今日一见可知不凡。”

就在叔侄沉浸在汴州的繁华之中,老艄公一边手上划桨不停,脸上笑眯眯道:

“二位都是姓白吧?”

白望宗既诧异又惊奇道:“老艄公如何得知,难道您见过晚辈二人?”

老艄公哈哈大笑:“非也,非也,我在这汴水之上撑船也有数十年了,南来的北往的,白身的当官的,走亲的赶考的,也算是练就了一双还算过人的眼睛。”

“我观二位,左边的先生看上去虽说不是读书人,却也懂得一些字句,说话得体,就算是对我这个年长的,也带有些谦逊。”

“你与他一样,可贵的是你还是个读书人,却没有那些读书人的烂脾气。”

“观面相二位十分相似,可见你们啊就是一家人,都带着骨子里的谦逊、客气,这点旁人可没有。”

“我在这汴水数十年,也就通常在白氏之子那里经常看到,更别说这几日北上的白氏子络绎不绝,听说是要北上干什么族会。”

白望宗一副算是见识到了的样子,躬身行礼道:“人都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老艄公这一手识人之法,小生还需要多学习啊,必定有所裨益。”

打开了话匣子,老艄公就不再客气毫不犹豫的就说出了自己与白氏的缘由。

说起来还是在老艄公少时,当时隋朝还没有灭亡,他与父亲接到朝廷的征调,参与修建通济渠。

“那个时候啊,我等皆在白槐大人手下服役,说起来都是万幸,听说当时修建水渠的不止他们这周围,河北、淮南都在修建,动用的民夫超过百万。”

“可我们幸运啊,不仅完成了徭役,而且在白槐大人的手下,那些以往恨不得扒掉三层皮的胥吏,居然一改秉性,不再盘剥。”

“并且我们这些服徭役的民夫每日吃饭还能吃个半饱,又逃脱了隋末的三大征,苟活到了今日。”

“听说河北和淮南的民夫,工程修建完成回去的不足五分之一,若不是白槐大人仁慈,我早就死在了五十年前。”

絮絮叨叨的说着,白望宗叔侄就这样听着,突然听到老艄公说道:“二位,到了。”

回过神来,他们才发现扁舟靠岸。

二人别过老艄公,不如汴州城的繁华,他们准备在这里休息一日,然后继续前行。

翌日,他们继续乘船到河阴,渡过黄河抵达怀州,接着跨越太行关隘,进入泽州,历经潞州、仪州成功抵达太原城。

这一路他们走了接近一個月。

而此时,时间已经来到了永徽二年十二月,从南方赶来,他们并没有携带冬装,只得在当地购买,直接费去了他们一半的预算。

根据白氏主家向天下传播的消息,意欲参加白氏宗族大会的白氏子,皆可往太原城集合,接受主家的安排。

即使穿着厚厚的冬装,叔侄二人还是冷的瑟瑟发抖,太原的冬天与徐州的冬天太不一样了。

“七郎,怎样,还受得住吗?”牙齿磕磕巴巴的白其亮转头看着裹得像个粽子的白望宗。

“咳咳,七伯,侄儿还受得住。”

站在太原城外,白望宗虚弱的回答道。

没错,因为水土不服,在刚跨过太行山,白望宗就受了寒,一路上磕磕绊绊,才勉强抵达太原。

白其亮一直在劝说白望宗先去长安,性命要紧,但都被他拒绝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