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主相持道之乱政,秦国变辽国白氏(1 / 2)

第577章 主相持道之乱政,秦国变辽国白氏

晋国,司马道之掌权不久。

随着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一人身兼三州事务,几乎可以与之前的谢安、桓温相等,这让司马道之产生了不该有的想法。

再有王皇后与琅琊王妃所出身的太原王氏的内部斗争,虽然因为谢氏衰落,致使王氏兴起。

但因为族中既无人才亦无事功,不足以制约皇权并维持政局的平衡,所以他们只得分别依附司马氏而贪图门户利益,这与此前的门阀政治格局已大不相同。

由此王皇后一系的王恭,依附于天子司马曜,而琅琊王妃一系的王忱、王国宝依附于司马道之。

正月

在王忱、袁悦之等群臣的上书下,司马曜拜司马道之为宰相,托之以朝政。

这让司马曜产生了极大地不满。

于是在中书令王恭的再三请求下,司马曜下令以它罪,诛杀了劝司马道之专权的袁悦之。

至此,皇帝与宰相之间的矛盾,被公开化。

不过司马德宗的智力残疾程度甚于晋惠帝,自然也不会追究父皇之死。

五月

司马道子又以其同党庾楷为豫州刺史。

然此举终究纸包不住火。

但司马曜如何会如他所意,于是迅速采取行动,不经司马道子所控制的吏部铨选,以“中诏”的形势,任命心腹近臣晋陵太守殷仲堪为荆州刺史。

举止愈加无肆的他,被妃子张贵人在睡梦中活活捂死。

随后,张贵人谎称皇帝于睡梦中“魇崩”。

七月

青兖二州刺史王恭,联络荆州刺史殷仲堪,与掌握桓温一部分兵力的桓玄,起兵以乱政之罪名,讨伐王国宝。

司马道之意图以王国宝继其弟王忱为荆州刺史。

透过这一系列的人事变动,司马曜在主相相持中占了上风。

最终,以司马道之,以及其子司马元显为首的重臣,对张贵人不予追究。

对长江上下游的争夺遂成为主相相持的焦点。

六月

皇太子司马德宗即位。

同月,司马曜又再次用“中诏”,任命郗恢代替乞骸骨的朱序为雍州刺史,镇守襄阳。

就在司马曜踌躇满志,心中正欲铲除司马道之,完全收回皇帝权威时。

最终江陵、京口两藩分别为王忱和王恭所得。

不过殷仲堪、桓玄二人始终没有进行实质的军事行动,只是摇旗呐喊。

三月

镇江陵的荆州刺史桓石民,与镇京口的青、兖二州刺史谯王司马恬,相继死去。

中书令王国宝深夜前来,叩打禁宫的大门,打算进去替皇帝撰写遗诏,却被王恭之弟侍中王爽阻止。

不久朝廷畏惧王恭兵势,杀王国宝、王绪以息事宁人,师出无名后,王恭亦只得罢兵。

但不久,司马道之的党羽王忱病死于荆州刺史任上,激起了司马曜夺回荆州的努力,晋国政局又为之一变。

三人推王恭为盟主。

九月

想要建立功勋的桓玄,上书请求朝廷让他任广州刺史。

而司马道之亦忌惮他,不想他继续盘踞荆州,于是下诏以他督交广二州军事、建威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假节。

不过受命后却不赴任,仍然留在江陵。

同月

司马道子听从司马尚之、司马休之的建议,多树外藩,不料却因削夺了豫州刺史庾楷的都督地区,而令其劝王恭再度举兵。

九月二十一日

王恭再次联结桓玄、殷仲堪、庾楷等举兵讨伐司马尚之兄弟,众人依旧奉王恭为盟主。

这次起兵不同上一次,桓玄、殷仲堪二人认为必定成功,所以对于出兵之事格外积极。

不仅桓玄决定当日就出兵东进,殷仲堪更分五千荆州兵给桓玄,紧随担任前锋的南郡相杨佺期顺江南下。

杨、桓二人到湓口时,亦为讨伐对象的江州刺史王愉逃奔临川,但被桓玄派兵追获。

及后虽然庾楷大败给司马尚之,前来投奔桓玄,但桓玄也于白石大败朝廷军队。

就在桓玄认为大事已定,王恭必定进入建康之时。

东边传来消息,王恭因麾下北府军刘牢之在战斗中,听从朝廷命令,倒戈而败亡。

本来桓玄、杨佺期二人已经进至石头城,很快能够兵临建康城下。

谁知刚刚背叛王恭的刘牢之率北府军入援京师,二人畏惧北府军的精锐,撤回蔡洲,继续与朝廷军对峙。

十月

司马道之以桓玄为江州刺史,杨佺期为雍州刺史,意图让二人倒戈攻击殷仲堪,而贬殷仲堪就为广州刺史。

此举果然起了作用,使得桓、杨二人开始犹豫,不再听从殷仲堪的命令。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