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关中乱晋国入场,事无常黄土兵败(1 / 2)

第557章 关中乱晋国入场,事无常黄土兵败

书接上文,夏晋两国在赵国手中劫掠了一些钱财、城池后,或退走,或占领了部分城池。

就当石遵以为万事皆定,准备学习父兄,享受皇帝的生活时,一则关中而来的急报,打破了他的幻想。

延平三年正月,原本被石遵接替苻洪,任命为长安镇守的乐平王石苞,起兵反叛。

他征召了关中三万大军,攻打潼关,潼关告急。

可想要出兵争夺皇位的石苞却没有得到关中当地豪族的支持。

因为现在开封的石遵,本就是关中诸豪族推上去的,甚至有许多人的父兄都在中枢任职。

再者关中前两年经过大战正处于恢复期,不易再动兵戈。

因此十分排斥跟随石苞造反,纷纷劝谏石苞歇兵。

此举却因此引起了石苞的愤怒,认定他们是因为心向石遵,才反对的。

其中力主歇兵的左长史石光、司马曹曜等人被石苞处斩,还有一百多名因此被牵连的官员都一同被石苞下令捕杀。

整个长安到处都是抄家灭族的石苞士兵。

长安城内的豪族被诛杀,引起了雍州豪门之士的愤怒,他们认为石苞生性贪婪又无谋略,一定会失败。

于是一起派人把石苞想攻打开封的事情,禀报给了晋梁州刺史司马勋。

得到消息的司马勋大喜,认为有了关中豪右的内应,这是晋国收复关中的最好时机。

届时晋国恢复旧都,重新君临天下指日可待。

便来不及上报朝廷,抢先率领兵众讨伐石苞。

司马勋挥师出骆谷,攻克了赵国设置的长城戍,并在悬钩设置营垒,此地距离长安仅仅二百余里。

他又派治中刘焕攻打长安,杀了赵国的京兆太守刘秀离,攻克贺城。

与此同时,三辅地区的豪杰之士大多都杀掉郡守县令等官吏,以响应司马勋。

而夏国雍州刺史兼领冯翊太守边焕,也得到情报,趁机兵出北地郡,成功将边境线推到了泾水以东。

并出兵沿着洛水继续向北,意图控制羌胡交错的广大高原地区。

得知夏晋两国出兵,石苞连忙放弃了攻打开封的图谋,从潼关后退。

此时司马勋共有三十多座营垒,五万兵众,集结在悬钩;边焕共有十多座营垒,一万兵众,集结在池阳地区。

而且晋军的一支偏军,已经攻克贺城,距离长安只有十数里。

石苞只得派他的部将麻秋、姚国分别率领将士,抵抗司马勋、边焕。

二月,得到消息的石遵,派车骑将军王朗率领二万精锐骑兵,以讨伐司马勋为名,顺势劫持了石苞送到开封。

关中叛乱被石遵轻易平定。

与此同时,司马勋这时手下兵力不足,加之害怕王朗的精锐骑兵,不敢继续前进。

而泾水东岸的边焕因为北进不利,不得不回兵驻守冯翊,也留下将领白郑驻守池阳,自己领兵前往冯翊粟邑县。

粟邑县是冯翊进入黄土高原的门户,由于高原无法种植,所以自晋失关中以来,高原就被中原放弃。

数十个羌胡部落就此定居,也常有躲避祸乱的汉人进入这个地区,形成了一个个小小的坞堡。

因此,此地的政治势力犬牙交错,极其复杂。

当夏军进入后,由于缺少水源,加之羌胡士兵不断袭击,损失巨大。

甚至还小败一场。

带队的夏雍州司马左丘超认为此地收复治理成本远高于收获,便决定换一种方式。

他找到了当地的汉人豪强,坞堡堡主刘致,与他相约驱逐羌胡部落,事成之后上报朝廷,任命他为当地的长官。

雄心壮志的刘致也有建立功业的想法,以往只是顾忌羌胡部落的实力,只敢忍气吞声。

如今有朝廷帮助自然皆大欢喜。

夏廷多一块地区,刘致有了实现伟业的前路。

于是二人相互约定,等到下次左丘超进来,一定带给他朝廷的印绶。

谁知,在左丘超出山之时,遭到了羌胡联军的埋伏。

高原地区可通行的地方多狭长地带,夏军人生地不熟,又缺少可用水,士气极其低落,加之天气炎热,士卒们都有气无力。

羌胡军突然从山顶冒出,向着山谷中的夏军投掷石头,箭矢,即使刘致得到一些小道消息,及时出兵,仍然没有改变夏军全军覆没的结局。

羌胡部落的首领,看到刘致带着数百士兵前来,询问他带兵前来何事。

刘致只得违心道:

“听闻各位族长在此绞杀外人,特来助战。”

其中一名羌人首领哈哈大笑:

“刘族长,你了来晚了。”

刘致皮笑肉不笑:

“是吗,真是可惜呢?既然如此,在下就先行告退,不打扰诸位族长分享战利品,告辞。”

羌胡众首领亲眼见到刘致退走后,才欢喜的开始清缴战场。

将夏军伤兵全部斩杀,在场的一切,包括夏军身上的衣裳,都搜刮一空,一个时辰后,现场只留下一片光溜溜的尸体。

又是两个时辰,刘致再次带兵来到此处,看着满山谷数千光溜的夏军士兵,叹息着下令将他们掩埋。

来到左丘超身前,亲自为其挖坑掩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