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景福宫庆州生乱,借天兵阴谋败露(1 / 2)

第543章 景福宫庆州生乱,借天兵阴谋败露

北定十二年

正月

朝鲜汉城

王建正坐在自建的宫殿中,听取着臣下汇报。

由于朝鲜立国不足十年,加之可动用的民力太少,王建只能从带方请夏国工匠为自己规划一座小型的宫殿群。

王建将自己的宫殿群称之为景福宫,取《诗经》中“君子万年,介尔景福”中“景福”二字。

规划中,景福宫占地五十亩,房屋百座,严格按照夏国王府的规格设计,不过由于民力的限制,如今只建成了其中的三十亩。

正在向王建汇报国内事务的,是朝鲜的新任尚书令,也是今年从夏国淇阳白宗留学归来的高材生,名为李在民。

由于三公被诸侯占据,所以如今王建朝廷中最高的官职,就是尚书令。

“大王啊,臣派往庆州的使者,被扣押了,听说釜山港来了一队燕国的使者,这可是与上国敌对的国家啊。

请大王下令,让朴文斗将晋国使者抓起来,以免上国误会,责问我们思密达。”

“阿西吧,这个朴文斗是疯了吗?

上国的军队还在乐浪郡啊,带方郡也有他们的人,天兵顷刻间就能来到本王的城下,他们想要干什么?

他们不怕上国派兵来吗?

李尚书啊,快替我写一封请罪书,随本王一同去乐浪郡面见广平王冕下,绝对不能让朴文斗这个小子,离间了本王与上国的关系思密达。”

一听到庆州都督私底下与燕国使者来往,王建是又怒又惧。

怒是因为底下人小动作不断,而且根本不在乎自己。

惧是因为,若被白桉安插在国内的细作知道了,可不会惩罚朴文斗,而是怪罪自己这个朝鲜王。

要知道自己这个王位,全是靠着夏国才得来的,就是如今军方的那些人,都只听夏军的,而很少听自己的意见。

“大王啊,这是一个天赐的时机啊。”

谁知李在民不仅不害怕,还十分兴奋的向王建提了自己的意见。

他认为朴文斗与燕国接触,一定会触怒上国,若王建亲自向白桉告发,夏军一定会支持朝鲜王室讨伐朴文斗。

届时可以一举收复庆州,将釜山这个摇钱树,掌握在朝廷手里,不用每次用钱都要增加汉州的赋税。

王建越听,眼睛越明亮。

“快,备车驾,本王要前往朝鲜,请示广平王冕下,一定不能让这等逆贼,坏了上国的大业思密达。”

“好的大王!不过,臣提议将郑将军也一起叫上?”

郑将军,即掌握朝鲜国中央禁军的汉州都督、大将军、镇国公郑宣。

郑宣本是渔民,世代打鱼,素有武力,为了避祸,与家人从青州渡海进入朝鲜,在带方郡附近定居,仍然从事打鱼工作。

因为性格豪气,周围的青壮年都以他为主,成为临近几个渔村的话事人。

在夏军登陆带方郡时,郑宣嗅到了机会,纠结家乡子弟百多人,前去夏军营寨门口跪请参军。

夏军主将夏侯勃认为有当地人带路,事半功倍,便将他们招了进来。

在之后的战斗中,郑宣十分勇猛,屡立战功,得到了夏侯勃、白桉等夏军高层将领的看中。

随夏军攻破乐浪郡后,郑宣手下已经有了从当地招募而来的千余人,作为夏军的仆从军。

在夏侯勃、白桉的指示下,郑宣在朝鲜城中找到了残余的炎汉所册封的朝鲜王后人,也就是王建。

只是那个时候,王建已经沦为了没有姓氏的奴隶,原名其实是“贱”。

在郑宣的扶立下,王建成为夏军招降本地朝鲜人的旗帜。

因为夏军兵力只有两万人,很难有大的建树。

便派郑宣带着王建前往三韩地区,招募士兵。

三韩地区的各国国主、各城邦,听说大夏是炎汉的继承者,是中原大军,十分畏惧,但又不敢拒绝夏军的要求。

于是每家出了点人,凑足了三万多人,交给郑宣。

夏燕之战结束后,夏军撤退,只占据了汉江以北,将汉江以南的广大地区,交给王建统治。

经历了大国间残酷的战争后,郑宣这支军队虽然回到三韩地区只有两万多人,但手中还有不少夏军赠予的刀兵利器,其装备、士气也不是这群没有开化土著可以比拟的。

最终,在郑宣的连续进攻下,开辟了如今的朝鲜汉州,也就是从原本最强大的马韩国主手中,拿走了一半的地区。

要不是最后因为缺乏行政人员管理地方,以及白桉的来信,让他跟随大夏休养生息的政策,郑宣认为自己可以控制整个三韩地区。

如今听李在民的意思,庆州背离朝廷,与燕使私自接触,王建有意面见广平王,重启战事。

多年没有经历沙场的郑宣,只觉得浑身上下,血液在急速的流动。

爽快的同意与王建等人一同面见广平王,请求出兵讨伐庆州都督,朴文斗。

正月二十日

朝鲜使团抵达朝鲜城,王建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王宫还要豪华、奢侈的广平王府,内心突然升起一阵羡慕。

见到白桉后,王建直接跪伏在地,身后的李在民、郑宣等朝鲜重臣,也随着自己的大王跪伏。

“朝鲜王王建,拜见广平王冕下。”

白桉没有马上让他们起来,而是径直走向郑宣,将他亲自扶了起来,亲切道:

“一别多年未见,你小子也显白发了,哈哈,不再是当初那个精壮的小子,就是不知道,你还能不能提的动刀?”

郑宣今年五十岁出头,只比白桉小几岁,却如同子侄辈一样,显露出孺子之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