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开朝会炎汉诏书,论功赏两宫之争(1 / 2)

第473章 开朝会炎汉诏书,论功赏两宫之争

三月二十四日

皇太后甄氏与太后张氏居于皇帝刘深皇位之后,垂帘听政,时人称之为“两宫听政”。

陛阶之下,太傅白康、太师司马懿隔着陛阶相对,稳坐两侧。

再往外些四大辅政大臣,从右往左依次坐着护国大将军、北地王刘谌,丞相、涪县侯费祎,太尉、温县侯司马师,抚国大将军、望都侯甄乾。

四人皆面南而坐,面对着朝中的文武大臣。

其余大臣分为文官武官,隔着殿门到陛阶的通道,按照俸禄、官阶相对而坐。

一个小黄门站在陛阶中间,向群臣宣读着昨日定下的诏书:

“应天顺时,受兹受命,建平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先帝刘璿···经廷议,上谥号‘庄’,···立庙,庙号“英”,是为汉英宗孝庄皇帝。

···

中书令xxx。

辅政大臣:

丞相涪县侯祎【印】

太尉温县侯师【印】

护国大将军北地王谌【印】

抚国大将军望都侯乾【印】

太皇太后之玺

皇太后之玺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尚书令xxx

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待到有司持诏书抄录,准备发布天下后,小黄门接着又开始宣读皇帝刘深的继位诏书,追立懿帝刘禅庙号的追立诏书。

因为不可能全天下所有的诏书都加盖符印,因此负责抄录诏书的誊录郎只会抄送文字而无符印。

故而除了第一版诏书上有各级官员的符印以及传国玉玺之印,张贴在各地的诏书,都只有负责抄录的当地官府符印,以示效力。

身为专门誊录诏书、制书、敕书的誊录郎,并需要在誊录后的行文之后,附带誊录郎自己的名字。

誊录郎属光禄府,皆是秩俸一百石的朝廷在编官员,有二十多人,属于京官。

而誊录郎必须见印誊录,违者轻则下狱,重则处死。

不过一般没有誊录郎敢违制誊录诏书,除非发生政变,政变者没有得到符印,拿着刀剑逼迫誊录郎誊录。

不过如此的话,政变者成功还好,还可以补拟诏书,而誊录郎也可扶摇直上。

若失败,誊录郎将会随政变者一同粉身碎骨,而且是抄家灭门。

等到三封诏书宣读完毕,群臣开始商定新帝继位后,需要做的事情。

首先是组建治丧会,能够入选的,都是有权有势之人。

接着看皇帝是否需要行大赦天下之令,然后商议明年年号,当然也有直接改今年年号的。

最后商议人事问题。

朝会举行了六个时辰,到了饭点,群臣都是在宫内就餐完毕后,接着回到大殿商议。

朝会结束后,又通过了多个决议,颁布了多个诏书、敕书、制书。

定明年的年号为“兴泰”,以明年为兴泰元年。

又通过了多个擢升南征功臣的决议,以及封赏皇亲的册封。

擢南中郎将姜维为右将军、外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驻守合肥;

擢奉车中郎将文钦为镇南将军、扬州刺史,驻守寿春;

迁副军中郎将羊祜为车骑将军、外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坐镇江陵;

迁抚军中郎将王沈为后将军、豫州刺史,以后将军身份,行豫州刺史事,抚镇豫州;

擢东中郎将邓艾为镇南将军、中护军,调回京师。

又以皇太后张氏抚育天子有功,特擢升尚书仆射张绍为骠骑将军。

皇太后张氏,是张飞的孙女,是懿帝在世时,特意为庄帝选的皇后。

刘禅此生最爱两个女人,一个是甄宓,一个就是青梅竹马张氏。

但是张氏早逝,刘禅十分思念她,内心又一直认为欠张氏一个皇后之位。

故而为太子刘璿迎娶了张氏的侄女,立为太子妃。

因此太皇太后甄氏对皇太后张氏一直有意见,这也从而引起了两宫之争。

兴泰元年

三月

此时刘璿的丧期已经结束,两宫太后已经可以行使自己听政的权利。

由于意见常常不一致,故而许多事情到了需要加盖皇帝之玺、以及两宫太后之玺的时候,多受阻碍。

往往是皇太后通过的决议,太皇太后不同意,或太皇太后通过的决议,皇太后又有意见,要求打回重新拟定。

使得中书台的工作量直线上升,工作量的问题是小事,最重要的是,这导致一件事情,多日无法决定。

甚至一些重大问题上悬而未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