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攻徐州行事暴虐,失民心白氏通名(1 / 2)

第392章 攻徐州行事暴虐,失民心白氏通名

六月

为了一次就攻下徐州,曹操还向袁绍借军,袁绍也派出了部将朱灵督三营军相助。

曹军从任城而出,一路以大势攻城拔寨,先后攻拔十余城,紧接着曹军大将于禁攻克广威,沿着泗水抵达徐州大城彭城下。

另有曹军前锋大将曹仁别攻陶谦部将吕由,破敌之后还与曹操合兵,一路往陶谦军主力郯县方向而去。

陶谦派出部将曹豹领兵在彭城下与于禁军迎战,却遭遇大败,彭城破。

为了遵照曹操的血洗徐州的命令,于禁放任麾下士卒的劫掠,使得大量百姓逃离彭城。

又遭遇曹军追杀,数万人被驱赶到泗水河中淹死,尸体阻塞了河道,致使河水都不能流动。

彭城惨案震惊了整个徐州,原本节节败退的徐州诸君开始誓死力守,并对曹操开始口诛笔伐。

之后曹操见到前锋受阻,另派将领向东北攻费、华、即墨、开阳等城池。

由于曹操此次大军来攻,人数多达十数万,分路前进的情况下,本部还是有数万人马,不断向着郯县逼近。

等到曹操本部大军终于来到郯县城下,青州的援军刘备带着数千人抵达郯县东,准备在此与郯县的徐州军守望相助。

陶谦见刘备军抵达,心里放松了不少,在刘备的建议下,不能将所有的主力都放在郯县,而丢失其他城池,不然只有郯县独守,也不能持久。

因此陶谦派出部将救援被曹军围攻的诸县。

八月

曹操本部数万大军围攻郯县月余,都没有攻克,眼见军中粮草告急,曹操十分愤怒,眼见仇敌就在对面的城中却报仇不得,这让曹操的脾气一天比一天坏。

“废物,都是废物,小小的郯县,五万大军围攻了一个月,都没有攻下,其余各处的进度也是慢如蜗牛,这样下去,我的仇如何能报?”

面对曹操愤怒的指责,同样是丧服打扮的众将无颜以对。正巧如今的军粮告急,坚持不了几日了,而且这郯县看上去也不是几日间就能够攻下的。

正当曹操在抒发愤怒时,一个想要媚上的将领对曹操道:“主公,如今郯县既然不得,不如转而攻打其他县城,尽屠其民,不仅能够报了主公的杀父之仇,也能削弱徐州的抵抗力量。

等待来年,我军恢复实力,再来攻打,多县丢失,徐州一定元气大伤,如此徐州可定,主公之仇可报。”

“不可,主公,绝对不能再行屠戮之事了,之前的彭城之事已经让主公在徐州的名声宛如修罗,就连白氏都对此颇有微词。

好在能够解释是麾下将领的私自行为,理解错了主公的意思,这才有此惨案发生,如果若再行屠戮之事,主公之名恐在天下间遭到士人所伐,得不偿失啊。

白氏素来厌恶抵制屠戮的行径,若是被他们知道了,主公别说青州了,兖州都难以维持啊。”

一个文吏出列掏心掏肺的劝说道。

“放肆,主公何等人物,岂会怕了白氏,终究不过杞人忧天,他白氏再强,也不过是一诸侯国,手还伸不到河南来。

其二,杀父之仇不共戴天,陶谦所为,本就是小人行径,徐州的百姓不识德行,反而帮助陶谦这种小人,而抵抗主公的义军,本就说明他们是陶谦的帮凶。

杀之又有何不对,况且青州不管白氏给与不给,又有什么关系呢?难道凭我兖州军如此强兵,还拿不下一个小小的青州吗?”

刚才的那个将领一副为曹操着想的样子,不断反驳文吏道。

“你这是在害了主公,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若是多行屠戮之事,必定会损了天下民心,这是短利,这是少智啊,主公三思。”

曹操对于麾下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也有些拿捏不定,若是郭嘉荀彧在就好了。

出发的时候,郭嘉生了大病,为了他的身体着想,就将他留在了濮阳,之后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曹操没有将荀彧带上,而是将他留在了后方,看顾大军的粮道与粮饷。

不是不信任陈宫,而是曹操一观多疑,万事准备退路的结果,谁叫出发前陈宫的一番话,让他起了戒心。

从情感上,曹操是认同将领的话,徐州百姓不思正道,反而助纣为虐,本就是有违道义,自己占据道义,屠戮他们,任谁也说不出什么一二三来。

“好了,不要再争辩了,徐州,我是志在必得的,他说的没错,徐州人助纣为虐,理应遭受惩罚,不必多说了。

传我命令,全军留下一半军力继续围困郯县,其余诸军随我转攻下邳国,深入陶谦军后方,就食于敌境,解决大军粮辎问题,削弱徐州力量。”

“主公!”

曹操没有再理会文吏的苦苦哀求,转身向着帐外走去。其余诸将也随之而去,与文吏对话的那个将领,趾高气昂的从文吏身边走过。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