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一汉敌五胡,汉蛮大战(1 / 2)

第353章 一汉敌五胡,汉蛮大战

在各方信息的汇集之下,经过一个多月的处理,整个庐江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原来摇摇欲坠的东部诸县,在卢植强力弹压,与公正的治理下,蛮族部落终于安稳下来,重新接受官府的统治。

东部已经被卢植打造得固若金汤,只要舒县不失,东部就能源源不断的给卢植的平叛军队提供粮草和人员。

西部有着高林的情报,六安等三县在朝廷手中,这就可以牵制蛮族很大部分力量,而得到卢植的承诺后,安丰、雩娄、安丰三县的蛮族都散了,汉人重新掌控了县城。

如今只有中间的龙舒、灊由于离大别山近,舒县到六安的大官道远,野蛮占比比较多,蛮人不愿意投降,故而依旧占据其中。

蛮人联盟据高林估计,有数万人。不过好在他们兵甲不足,训练欠缺,没有丝毫阵型,与汉人的正规军相距甚远。

于是卢植准备开始正面对战,只有三千人,肯定是不够的,于是卢植以太守的身份,向东部五县纷纷下达了征集令,

命每县出五百兵,由本县县尉带领,于舒县集合,合计二千五百,加上舒县一千,共三千五百,与三千禁兵,共计六千五百人,十日后,兵发离舒县最近的龙舒县。

而西部的五县以及六安,只需要把守好城池就可,不需要出兵。

这六千五百人中,从各郡县征发上来的,战斗力对付一般的蛮人中规中矩,但是对付禁兵,就根本没有可比性。

大汉自从光武帝中兴后,士兵来源制度已经改变,与白国五千营相同,大汉的数万中央禁军也全部采用募兵制,只有地方郡县的守备兵,才承袭前汉的征兵制。

由于采用了募兵制,使得中央禁军的士兵拥有极佳的军事素养和军事技能,他们多是从边军和地方勇猛之士中募集,里面服役的士兵和军官,最少都有五年的军旅生涯。

远远不是地方郡兵,和异族那种散兵能够抵抗的,因此自从光武帝以来,针对外族的战斗,往往都是数百汉军对战数千蛮夷兵;数千汉军对战数万蛮夷兵;数万汉军对战十数万甚至数十万蛮夷兵,这才有了一汉敌五胡的说法。

而且因为大汉经济逐渐繁荣,技术不断增加,大汉禁军能够做到百分百披甲率,以及拥有诸多兵械,简直武装到了牙齿。

有了凉州的马场,大汉北方战马的普及率,也达到了百分之十几,二十几,全国征集战马的情况下,几乎能够聚集起数十万匹战马,还有数百万匹驽马等辅助马。

也正是要维系如此精锐的军队,大汉的军费相较于前汉,提高了数倍不止,使得就算朝廷收取的赋税增多,能够留存下来的,也十分少。

而自刘宏登基以来,大汉几乎每年都有战事,且都在离雒阳数千里之外的边疆地区。因为出动禁军所耗费的军费,会比平时养兵的费用高数倍,而且发兵的距离越远,军费的倍数也会随之拉升。

可见这些年来,刘宏挥霍了多少钱,这也是为什么刘宏如此看重钱财的原因。

八月一日

卢植在舒县誓师出征,以一千郡县兵为先锋,探路搭桥,以三千禁军为中军,作为主力,剩余的二千五百郡县兵押后,负责运输粮草,保护大军后方。

很快,大军抵达龙舒县城北面,蛮族自己知道与汉人比城战,没有优势,加上自己这边人多,因此蛮军主将将城中二万多蛮军全部拉到田野上,与卢植大军对阵。

卢植重新排兵布阵,以二千禁兵为中军,左右各是一千五百的郡县兵,为左右两阵,一千禁军骑兵,牵着马,隐藏在中军后面,让五百郡县兵广设旗帜遮掩,让蛮军以为汉军在后方布有数千人。

汉军大阵旌旗猎猎,军容齐整,横平竖直,就如同比着尺子画出来的,内有传令骑兵在专门布置的传令通道内来回奔走,传递军令。

蛮军二万多人,以部落为单位,分散站立,虽然人多势重,但是站得东倒西歪,有的甚至坐在地上休息,毫无阵型可言。

两边高下,立下分辨。

卢植下令稳住阵型,等待蛮人先攻。

果然半个时辰后,蛮军内部开始纷乱,有的蛮人根本就站不住了,向首领说着,要是不打,就回去睡觉,咱这里干站着干嘛,于是纷纷有了怨言。

甚至于有的人,就在大阵中睡着了,后面离前面战线远的地方,更是不堪,蛮人相互之间走动交流,说笑打闹,有的人还拿着自己身上多余的军械,交易了起来,宛如一个山间集市。

蛮军主将一看,再拖下去,未战,自己这边就先乱了起来,于是下令吹号角,进攻。

“呜呜呜!!!”

号角吹动,有的人反应快,有的人反应迟,但是都知道了要向前,一股零散的人海,向着汉军整齐的军阵冲去。

“戒备,准备接敌!!!”“弓箭手准备!”“弓弩手准备!”“盾兵打起精神来!”

“放!!!”

密密麻麻的箭矢从汉军前阵中抛射入蛮军中,许多正在冲锋的蛮兵被箭矢射中,倒在地上哀嚎,紧接着就失去了性命,不是被射杀,而是被践踏致死。

虽然汉军箭矢密集,但是蛮兵数量太多,根本就阻挡不了他们的冲锋,反而激发起他们的血性。

几轮箭阵过后,双方短兵相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