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白国新政(1 / 2)

第302章 白国新政

在白国,最普遍的不是遍地的酒楼,而是学堂。

白国有一套极为成熟的学堂体系,白国少年,从六岁起,将会自动获得入学资格,进入当地官府开办的学堂学习,若是当地没有学堂,则可以进入离自己最近的任一学堂学习。

不过基本上,每个县都有五六个学堂,甚至有些大一点的亭里,都会设有一个学堂,而有些位置实在偏远,离县城太远,几个亭里会在距离所有亭里最近的亭或者里,设立一个简易学堂。

学堂分为上中下三个班,下班年龄在六至十二岁,中班年龄在十二至十五岁,上班年龄在十五至十八岁。

每次升班,学堂都会有一次考试,三次考试的综合平均成绩最高的前十人,将会自动获得进入白氏学府的入学资格,前三则可以获得学费全免的优惠。

进入白氏学府学习三年,第一年会举行新生测试,自己选择三个科目。每科成绩最高的三人进入太白书院学习两年,而只有通过了结业测试,才能获得学府和书院的认可。

白国的官吏大多从白学和白院中挑选,每年官府会在府院举行选仕,三个年限的学子都可以参加。

通过夫子推荐与官府测试的人,可以获得白国官身,成为白国官吏,而且保留在府院学习的资格,不过每年官府只挑选百人。

人们将这百人称之为官选生。

为了管理学堂和白学、白院,除了府院由白王亲自负责外,另设司学,靠挂在司徒府,司学府置司学卿一名,秩两千石,佩青绶银鱼印;司学长史一名,秩六百石,佩无绶铜鱼印;秩司学主事数名,秩百石,无绶铜鱼印。

而对于不同的户籍,白国的收税不一样。

对于农籍,只需要每年交足田亩产出的两成即可,没有其他的诸如人头税等税种;

对于民籍,需要每年到当地官府找官吏报备一年所收,提交账簿,报备家庭情况,只需要缴纳官府所规定的超出部分的税金,其余不需要缴纳;

对于军籍和匠籍,只需要完成每年官府规定的任务就好了,其他的不需要缴纳。

对于商籍,规定与民籍差不多,按时到官府报备和提交账簿,缴纳超出的税金,而且,只要足额缴纳每年的税金,就可以得到一张凭证,此凭证在白国范围内,可以免交过路商税,不过不许交给他人使用,违者重罚。

而因为如此,白国取消了徭役制度,每当有需要修缮的建筑和道路或什么工程,官府会付出足够的雇金,不会像大汉一样,去其他地方服役,还要自备干粮。

为了管理白国繁杂的户籍和税赋、税金,白国专门设置了两个部门:司籍、司税,其与司学府秩俸相同,等级相等。

他们都属于白国司徒府所属,白国以大汉官制为基础,又加入商周旧制,建立了专属白国的三公制度,也称之为小三公,即司徒、司空、司马。

为了不超过大汉官制,白国设司徒府,置小司徒一人,秩五千石,佩红绶金蟒印;司徒长史一人,秩千石,佩无绶银蛇印。

司马府,司空府与司徒府规制相同,小司马和小司空都是秩五千石,佩红绶金蟒印的白府大员;其下的副手长史都是秩千石,佩无绶银蛇印。

是不是部门主官,就看官印上有没有绶带。白国绶带有三种颜色,红、青、黑,分别配合三种官印,金蟒、银蛇、铜鱼。

秩俸百石以上的才能称之为官,以下称之为吏。百石至千石授予黑绶铜鱼印,是为小官;真千石至两千石,授予青绶银鱼印,是为高官;真两千石至五千石及以上,授予红绶金蟒印,是为大员。

除了白国中央外,还有几个县,白国北囊太行,东抵白郡,南临黄河,西到修武。

包含了河内郡半个郡,有国籍的国民数十万人,没国籍的流动人口也有二三十万,总人数常年超百万。

各县县令黑绶铜鱼印,秩俸六百石至千石不等。

管理朝歌及其周围的朝歌尹,则是比各县县令高一点,青绶银蛇印,秩俸真两千石。

司徒府主白国大小政事,管理白国诸县亭里,之下有九卿,司学、司税、司籍、司农、司工、司库、司安、鸿胪寺。各部门主官皆是青授银蛇印,秩俸两千石。

而各县县令,朝歌尹都属于司徒府管理,只不过任免权在白王手上。

司空府则是主监察,之下有司法、司狱、司御史,与司徒九卿同级同俸。司法主要负责审理各地违法案件,司狱负责管理犯人及嫌疑犯的安全和监禁,司御史负责巡查全国各部门不法官吏,包括司法和司狱。

在每个县,司空府都设有法曹、牢狱、监御史;受当地长官和司空府双管辖。而在每个亭都额外设有一名法吏,负责为百姓解释法律条文,法吏可以由当地百姓报名后,兼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