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挫折,援军(1 / 2)

第268章 挫折,援军

经过整编和扩编,刘秀军力来到六万,其中步军五万,骑军一万。而经过收集,以及从白国购买,刘秀组建了一支五百人的重步兵。

步军中除了五百重步,里面还有三千精锐步兵。骑军里除了三千精骑,其余都是轻骑。

而得到细作情报,铜马军居然集结了五十万人,但是经过仔细调查,有所出入,不过也有二十万。

六万打二十万,这仗,不好打啊。

刘秀愁的胡子都快揪光了,就连一直自信的冯异、邓禹、吴汉等将领此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就算刘秀有昆阳之战的巨大战绩,但是那是巧合,是各种因素杂糅的结果,而且那个时候,危机重重,要是有选择,谁还会直面那百万大军呢?

“将军,如果人太少,我们为什么不请援呢?”

刘秀看着苏谨。

苏谨上前,指了指两个地方。

“中山,黑山?”

“将军,中山王刘尚,是仁帝之后,中山景王刘敬的后代,同是刘氏宗亲,只要将军亲自上门,陈明利害,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黑山军是一支义军,从武帝末年就开始兴起了,其遵从替天行道,可谓是盛世衰,乱世盛。且黑山军与铜马部多有芥蒂和冲突,他们也乐得看见铜马部倒霉。

其次,我听说其首领范先杰也是熟读儒家经典之人,是一个十足的儒生,将军只要将治下百姓生活,以及今后的做法告诉他,想必一定能够得到他的帮助。”

刘秀听着苏谨的介绍,立马起身抓住他的臂膀,感激道:

“先生正是我的管仲、乐毅啊!”

苏谨微微躬身道:“不敢当将军如此美誉,此为臣之职责。”

得到了办法,刘秀就派出了两个使者,一个是其兄刘仲出使中山国,一个是在蓟县收纳的贤才公冶蛟出使常山郡。

好在刘秀收下了涿郡以北,可以从此地进入太行山,沿着太行山南下,一路经过中山国、真定国、常山郡。

十月二十五日

做好准备的铜马军在其首领成浦的带领下,以二十万北上讨伐刘秀。

刘秀将五万步卒都放在了容城,准备在此据城而守,然后让一万骑兵在容城北面的范阳等待时机。

十月三十日

铜马军兵临城下,刘秀以冯异为容城守将,统辖五万守军,不惜一切代价,坚守到援军到达。

二十万大军将容城团团包围。

“我弟刘秀是长安的汉帝亲自任命的行大司马,专司扫荡河北之事,大王是刘氏宗亲,更是仁帝之后,岂能容忍大汉的天下被一群盗贼所占据。

百姓不能安心耕种,商人不敢行至道路,荒野之中,白骨遍地,城邑之中也少有人烟,此岂是仁帝所希望的吗?

大王身为仁帝后裔,一定兼具了仁帝的德行,外臣一路行来,中山国不说是路不拾遗,也算是百姓安定。

可中山毕竟只是一国之地,这大汉不存,中山国又怎么能够存在呢?如今天下大乱,王莽倒行逆施,百姓苦不堪言,我们身为刘姓子孙岂能无动于衷?

再说我兄弟刘秀,昆阳一战,天下闻名,如今占据广阳一隅,广施仁政,恢复汉制,官员履其职,百姓耕其地,纵使大汉在世,也不过如此了。

再说,如果铜马军攻破容城,我弟血染城墙,他下一个目标会是谁呢?未尝可知,但是我们知道的是铜马军只是一群流寇,根本不会执政安民,所到之处,民生凋敝,百姓哀嚎。

而我军治下,在白公嫡孙白麟的治理下,已经很快恢复了安定,这证明我们有能够挽救这大汉的天下。还请大王三思。”

刘尚看着刘仲叹息道:“本王又何尝不知啊,可是我中山国小,地疲,百姓稀少,恐有心无力啊。”

“大王不必担心,只要大王心中还有大汉,还有百姓,出多出少都没关系,更何况我们还去联络了黑山义军的首领,到时候,两军合为一处,铜马必败,河北就可以重新安定下来。

到那时,大王就是复兴大汉之人,想必高祖、仁帝在天有灵,也会为大王感到骄傲的。”

刘尚听完后,下定决心道:“好,既然他刘秀有复兴大汉,安定黎民之心,也有这个能力,那本王就帮他一次。

不过还是刚才说的那样,中山国小,且还需要防备真定国刘杨和铜马军,所以我只能派出三万人。

但前提是黑山军会同意出兵,而且如果你说服了真定国也出兵的话,我可以再出兵二万,凑够五万人。”

刘仲一听大喜,连连道谢。

然后先去信范阳,自己转道去往真定国。

另一边,得到公冶蛟拿着苏谨和白麟的书信抵达了常山郡,此时的黑山军占据了整个常山郡,正在和东边的尤来部对峙。

看了书信的范先杰并没有马上答应,反而是向公冶蛟仔细询问刘秀治下百姓生活如何?以及他对于一些地主豪强的处理方法。

公冶蛟是儒生,但是看过纵横家的一些典籍,所以很是顺利详细的说出了一切。

对于治下政务,虽然刘秀大多交给了白麟,但是大的框架还是由刘秀去搭建的,白麟只是作为一个具体的执行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