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 是天下人的节度使(2 / 2)

长安好 非10 289 字 1个月前

除此外,女帝大致也是已经知晓,肖旻与她这淮南道节度使关系过近的事实,于是既要用肖旻来打仗,却又要百般防备。

敖副将低声道:“将军让卑职向常节使转达,让节使不必为此忧虑,将军并不在意这些。”

虽然他也不知道自家将军是怎么做到的……但将军说这句话时的表情,的确半点不在意。

常岁宁会心一笑:“我知道。”

肖旻只想打完他的仗,尽完他的职责。

常岁宁只问:“朝廷是否有意增派兵力?”

按说如今表面看来,卞春梁处于被削弱过半兵力后的劣势当中,但实则依旧不可小觑。反倒是朝廷军中,除去折损的兵力外,仍有过半将士尚在病中或是病后体弱,打打算算,真正可用的甚至不足六万。

因此常岁宁才有此一问。

敖副将道:“监军之后,有三万兵马已在途中,约十日可达潭州。”

常岁宁微点头,最后道:“卞军立足于人心,让肖将军一切小心应对。”

李献及其党羽这些老鼠屎已被肃清,瘟疫也已消退,无论如何,接下来总算可以心无旁骛地清剿卞军了。

敖副将应下,拱手道:“常节使也多保重。”

他听说海州也起了乱象,而海州紧邻淮南道楚州地界,常节使急着赶回江都,想必也是得知了这个消息。

如此世道下,每个担负重任者,都在奔忙于缝补这天下江山之间,没有太多可供喘息停留的时间。

敖副将打从心眼里佩服这样的人,他家将军如此,面前的常节使更是如此。

而无论前路如何,面前少女脸上从不见沉重与阴霾,始终给人以轻盈从容之感,她在夏日骄阳下,利落地翻身上马,向他,也向四周送行之人抬手作别:“今日在此别过,诸位请多保重,望后会有期!”

马蹄奔腾远去,百姓们送了又送,直到那行人马与江畔清风一同远去,彻底消失在夏日茂密葱茏、仿佛与天相接的青翠草木尽头。

……

得知常岁宁自沔州动身离开的消息后,汉水以北的淮南道其余各州刺史,皆在估算着常岁宁返回江都的路线,以备于途中相迎。

他们让人出城前去接应,以便确认常岁宁途经各州的时间,常岁宁让前来接应者返回传话,只道不必铺张准备,更不宜惊扰沿途百姓,待她路过时,上门简单吃顿便饭即可。

此言很快在各州刺史之间传开,众人合计着,至少也得将这顿“便饭”安排得有模有样才行,于是便各自忙碌准备起来。而其中最忙碌的一批人,或要数各府的厨子,就差日夜精进厨艺,将手中勺子给抡出火光来了。

常岁宁的想法十分朴素,她不喜麻烦,不想在途中耽搁太久,只想顺道看一看各州情形和新政实施的情况,顺便和各州刺史们联络一下感情即可——而“家宴”向来是联络感情,增进了解的好选择。

常岁宁刚过汉水,第一顿“家宴”,是在安州刺史府上用的。

如今这位安州刺史,是前安州刺史曹宏宣谋逆伏诛之后,刚被调任至此的。

新任安州刺史姓岑,名道简。

他来此上任刚满两月,尚未来得及适应新身份,也没工夫结交左邻右舍,只因刚来此处,便被迫陷进了曹宏宣留下的诸多事务沼泽中,如今才将将拔出一条腿来。

因此,他今次还是头一回见着这位传闻中的上峰大人,却是被对方找上门来吃饭。

但这位上峰大人是个出乎意料的自来熟,席间半点没有生人相见的尴尬,先与他聊了些公事,询问他是否遇到什么难题,又问及他手下可缺人用,尽责且关切。

岑道简很有些惶恐。

但真正叫人惶恐的却在后头——

上峰大人谈罢公事,又关切地问起他家中情况,将他家中老爹老娘和妻儿皆细致地关心了一遍,就连他前院那只看门狗,都被对方夸了句威武不凡。

当夜,辗转无眠的岑道简左思右想,后背的冷汗越冒越密,干脆坐起身来,喃喃道:“这哪里是关切,分明是在点我啊……”

换作寻常女郎,他自不会想得这样深,可这位能坐上淮南道节度使之位,分明是个邪乎的女郎。

邪乎之人说的话做的事,自然要撕开了掰碎了来理解的。

常岁宁却睡得很好,半点不曾为此耗神——她的关心纯属好意,若听者非要曲解,那便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听者心虚,心虚者自省一番也不是坏事。

这话听来很有几分歪理的意思,但的确适用于此。

岑道简来安州,乃是女帝钦点,他的立场本就复杂,自然而然地便对常岁宁此番的到来心怀忐忑,总忍不住深究她的一言一行。

反观隔壁的申洲刺史丁肃,对自家节度使大人的到来,便是纯粹而真挚的欢迎了。

丁肃在府中备下了上好的酒席,顾及常岁宁女子的身份,又特意安排了自家夫人在旁作陪,并让人奏乐助兴。

那一行乐师中,有一位奏琵琶的年轻女子身着淡紫色纱衣,身形窈窕,样貌惹眼,丁肃不时和着乐声抚掌,视线落在那女子身上时总是含着不加掩饰的喜爱。

丁肃的夫人瞧在眼中,暗暗瞪了丈夫几眼。

丁肃爱美色,向来不是个秘密,当初骆观临策反他时,便曾对症挟持过他府中五位美妾。

一曲奏罢,醉了三分的丁肃,笑着向常岁宁询问:“府中无甚雅律,不知节使大人听来尚能入耳否?”

听得这谦虚之言,常岁宁含笑夸赞了几句,末了又如实道:“尤其是这琵琶声,甚妙。”

丁肃哈哈笑了起来,道:“看来节使大人必是十分精通音律之人了……实不相瞒,在下便是因欣赏这手绝妙琵琶声,才将其收回了府中。”

说着,笑着看向那紫衣女子:“茹月,还不谢过节使大人夸赞!”

紫衣女子放下琵琶,盈盈起身一礼后,便来至常岁宁案前,殷勤倒酒。

她外罩一件宽大纱衣,跪坐倒酒的动作也赏心悦目。

女子捧起酒盏,声音娇柔怯怯:“请节使大人用酒……”

常岁宁看着她端起的酒水,含笑道:“我不贯饮酒,我面前的酒盏中乃是茶水。”

紫衣女子微一怔,应声“是”,正要将酒盏放下时,却听那道平和的少女声音说道:“好酒不可辜负,便由茹月姑娘代我饮了吧。”

4200字的更新,晚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