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 常家养不出怪物(求月票)(2 / 2)

长安好 非10 5021 字 11个月前

又道:“恰好常某另有一事想与韦刺史商议。”

韦浚面色一正,便提议常阔可与他同乘马车,路上更便于说话。

常阔未有拒绝。

一行人就此往除州城而去,路上,一名骑马而行的除州武官,同为首的楚行问起了和州。

楚行解释道:“楚某此前并未随我家将军一同去往和州,故对和州之事所知不多。”

说着,看向身侧:“论起和州事,我家女郎最是清楚不过了。”

女郎?

听得这二字,那武官看向那马上的少年人,一瞬间恍然:“莫非这位便是常家女郎?”

“正是。”常岁宁朝他友善一笑:“不知厉参军想问什么?”

在方才彼此行礼寒暄时,那位除州刺史已经点明了这男子身份,此人乃除州司兵参军,姓厉。

刺史虽为一州之首,但地方军务多由参军执掌,于是常岁宁便又犯了喜好与人结善缘的老毛病。

这位厉参军显然也听过了她在和州之事,此刻看向她的眼神虽有惊讶,却无丝毫轻视。

好一会儿,他才开口,却是先问了云家之事。

常岁宁并不意外。

她曾听云回说过,云刺史生前与除州参军有旧交,和州起初遇困时,云刺史便曾着人往除州求援,但未得回信。

听常岁宁说起云家母子护城之举,厉参军沉默许久,眼底藏着愧责之色。

未去支援和州,是他心中的一个结,这个结,随着好友之死,便再无解开的可能。

他也不知自己此时再问这些还有何意义。

“和州城保住了就好。”半晌,他只道:“能得常大将军和常娘子以性命相守,实是和州之大幸。”

见他不欲再多言,也未明言提及与云刺史的私交,常岁宁主动开口延续这个本该结束的话题:“我曾听云二郎提起过厉参军。”

她需要大致试一试此人,如此关头,互相多了解一下不是坏事。

“阿回说起过我?”厉参军看向她,这声“阿回”是下意识喊出口的称呼:“他……都是如何说的?”

他更想问的是,阿回……是否怨恨他?

常岁宁:“云二郎只说厉参军人品厚重,同云刺史相交多年,是他除了父亲之外最信得过的长辈。”

厉参军闻言怔然,心绪万千。

尤其是那最后一句话,似如一记软刀扎在他心口。

好巧不巧,最后那句是常岁宁自己加的。

这少女看起来温善无害,厉参军岂知此中“人心险恶”,在这般攻心之下,他终于吐露未曾援救和州的原因。

“当初我本该前去支援和州的,但彼时除州附近也有徐军作乱……刺史大人为除州安危而虑,便敢未允我率军离开除州。”

常岁宁闻言眼神微动:“除州也遭乱军攻袭了吗?”

“未曾。”厉参军摇头:“他们并未真正攻袭除州。”

所以他才更加悔恨。

当初是为防那些乱军趁机而入,他才不得不听从了刺史大人的安排留守除州,但最后那些乱军的活动轨迹却证明他们志不在除州。

常岁宁抬眼看向前方那辆马车。

车内,常阔与除州刺史言明了李逸暗杀贺危反叛之实,消息已经传回京师,朝廷钦差已在赶来的路上,也言明了自己此行正是要前去阻截李逸。

但他手下仅有一万余兵马,希望除州可以出兵相助。

听得李逸已反,韦浚甚惊。

听常阔言明此中利害之后,他终是道:“……除州愿助常大将军一臂之力!”

除州可调动的守军总共三万,韦浚答应借兵两万给常阔。

晚间,除州刺史府设下了宴席。

常岁宁与常阔同桉盘腿而坐,视线在堂中扫视了一圈,好奇问:“怎未见厉参军?”

韦浚答她:“厉参军已前去准备点兵之事,只待明日一早,便随同诸位动身。”

常岁宁便点头:“劳韦刺史费心了。”

韦浚露出一丝笑意,同常阔夸赞:“常大将军有女如此,当真令人惊奇艳羡。”

一番闲谈后,开始有侍女鱼贯而入,摆上饭菜。

一名侍女跪坐在食桉前,为常阔和常岁宁斟上两盏酒。

席间有乐声助兴,韦浚正准备要端起酒杯敬常阔等人时,忽听那少女再次开口:“韦刺史如此轻易便肯答应借兵,便不怕我阿爹才是那个存反心之人,刻意编织名目借刀冤杀李逸,以图兵权吗?”

少女声音清凌凌悦耳,言辞却过于大胆,韦浚笑意微滞。

“常娘子说笑了,单凭常大将军冒死救援和州之举,在下便不可能对常大将军生疑。”韦浚道:“韦某虽不才,但这点识人之能,与些许分辨是非的能力还是有的。”

少女的声音更加好奇了:“既如此,那韦刺史又为何要在酒水中下毒?”

堂中霎时间安静下来,乐声也突然消止。

韦浚一怔之后,不可思议地看着那依旧盘坐的少女:“常娘子何出此言?韦某岂会又岂有道理行此小人之举?”

“那是我误会了吗。”常岁宁左手拔出身侧长剑,剑光雪亮,令堂中气氛骤然紧张。

众人只见那束着马尾,身穿鸦青色圆领袍的少女,手中长剑挑起面前酒盏,托于剑刃之上,忽地转向韦浚。

常阔乃是上座,同主座相邻,她的剑便指到了韦浚面前。

韦浚端坐的身形下意识地微一后移。

只见那锋利剑刃之上,酒盏中的酒水微微晃动,却始终未洒落一滴,少女单手持剑姿态轻松,面上甚至还有一丝笑意,语气也听不出丝毫敌意:“既是我误会,那便请韦刺史先饮。”

见常阔没有半点喝止之意,显然是在默许这女孩子的嚣张无礼之举,一旁刺史府的幕僚面色微沉地开口:“我们刺史大人热情招待,又好心允诺借兵……常娘子却这般言行无礼,莫非是认为我们小小除州软弱可欺吗?”

“抱歉。”常岁宁先赔了句不是,却并无将剑收回的打算:“如今江南乱作一团,是敌是友难辨,出门在外不容有丝毫闪失,小心谨慎些也是难免——如若是我误会,待刺史大人饮下这盏酒,晚辈愿自罚三杯同刺史大人赔罪。”

“你……”那幕僚还欲再说,却被韦浚抬手阻止了。

他的视线从那剑尖上挑着的酒盏,再看向那少女、常阔,及楚行等人。

众视线相触间,韦浚笑着伸手,将那酒盏接过:“如此,便依常娘子所言。”

待常岁宁将剑收回,他便一手持酒杯,一手垂袖挡于眼前,做出饮酒之态。

然而下一瞬,他半垂着的眸中笑意骤然消散,将酒盏往一侧抛出摔落在地,同时后退起身喝道:“拿下他们!”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