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不能不说(1 / 2)

三丫头,顾小敏 双锦溪 10756 字 3个月前

听到冥爷在门洞子里喊敏丫头,站在屋檐下长廊里的江德州一惊,一喜,把揣着的双手从袄袖里抽出来,大踏步走出了长廊,脚步落在直通门洞子的石基路上,往前佝偻佝偻脖子,只见两个女孩一前一后从门口外面走了进来,走在前面的是敏丫头。

在潘家村时,江德州本想带丫头回到郭家庄,姚訾顺没让她走,一别一年多,敏丫头没有多少变化,只是个子长高了一截。

敏丫头身边的女孩是谁?怎么怎么那么面熟?江德州陡然停下了脚步,抓着袄袖揉揉昏花的眼睛,那个女孩不是晴盈的女儿吗?

这几天发生了好多事,江德州还没来得及把晴盈的事情告诉舅老爷,这件事情不能不说,想到这儿老人转身往海秉云屋里跑……

三天前,罗一品告诉江德州说,许家二少爷两口子吸食大烟,身体每况愈下,她很担心,主要怕许老太太知道了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她拜托江德州去坊茨小镇劝劝许洪亮把大烟戒了。

许家这几个孩子是江德州看着长大的,在他心里有一定的分量,他满口答应,当天下山,马不停蹄穿过郭家庄直奔坊茨小镇,他先去了许洪亮的新家,没有敲门,在院门口外面的巷子里徘徊,他不想见李氏,李氏狗眼看人低,在沧州时从没有正眼瞅过他,两人至今也没有搭过一句话。

夕阳西下,他以为许洪亮这个时候也快下班了,或者在家里喝茶。

老人顶着寒冷的风等了半天,也不见许洪亮两口子的影子,踮着脚尖往院里眺望几眼,院里晒衣架上晾着刚刚洗好的衣服,衣角坠落着水滴,落在石基路上,结了一层白白的、薄薄的冰。

香椿树拖着懒散的枝杆,在东墙上缥缈,一只猫卧在墙头树枝的影子里,眯缝着眼,半睡半醒。

屋门开了,走出一个面黄肌瘦、无精打采的丫头,丫头怀里抱着一摞皮鞋,手指之间夹着一个网兜,里面装着鞋油膏和鞋刷,一块灰不溜秋的抹布塞在她腰里的围裙里。

丫头红袄绿裤,上面摞着不同颜色的补丁,一根长辫子甩在她细细的腰上,随着她的脚步上下、左右跳动。

墙头的猫竖起耳朵向院门口叫了一声,眼睛里闪着落日余晖,亮晶晶的,俄顷,弓起细长的身体,踏起前面两只脚,朝烟囱的方向伸伸懒腰,一缕炊烟袅袅盘旋在屋顶。

听到墙头的猫叫,丫头细细的眉眼里多了两缕欢喜的光,嘴角上扬,露出整齐洁白的牙齿,向上撩起眉梢,夕阳照在她的脸上,一张清秀的脸展现在江德州眼前,十五六岁的模样,双腮上落着少许皴裂。

就在此时,楼上传来几声狗吠,还有一个女人有气无力的尖叫:“雪莲,你死哪儿去了?饿死老娘了,米饭煮好了吗?……老爷回来了吗?少爷去哪儿了?你滚过来,给老娘挑挑烟灯。”

丫头慌忙把手里的东西扔在屋檐下,一边往楼上跑,一边在腰上的围裙上蹭蹭冻红的、脏兮兮的手,一边战战兢兢地应答:“太太,少爷出去了,老爷没回来,俺在,俺马上来……”

看着丫头慌手慌脚跑上楼去的背影,江德州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这么多年了李氏还是这副恶霸德行,不仅没有改正,更加变本加厉。

李氏是什么人?江德州一清二楚,李氏过门前,许老太太曾安排媒婆打听李氏八字,舅老爷把媒婆喊到他眼前,给媒婆三块大洋,让媒婆顺便摸清李氏人品,舅老爷又不放心,怕媒婆见钱眼开,李家如果真有见不得人的勾当,定会买通媒婆,所以,他又让江德州去了解,江德州心细,当他栉风沐雨从德州赶回沧州时,许老太太已经安排家人把喜金喜银送到了李家。

宁拆七座庙,不破一桩婚,江德州沉默了,把关于李氏的话全部吞进了肚子里。

李氏过门后,听说江德州曾去她老家打听过她的事情,由此,她恨江德州,与江德州打个照面也不说一句话。

江德州经常出入许家,难免走碰头,远远看着李氏迎面走来,江德州弓腰行礼,嘴里喊着:“二少奶奶好。”

李氏白楞了江德州一眼,嘴里“哼”了一声,把头昂到了天上,摔着手里的丝巾,趾高气扬而过,留下老人站在原地满脸尴尬。

……院子里的楼上传来李氏磨牙凿齿的谩骂,恶狗的吼叫,声声飘过了院墙,江德州把头上棉帽子往耳边拉了拉,拖沓着沉重的脚步转回身,刚走出两步,身旁沃家的院门开了,梅格尔从自家院子走了出来。

梅格尔早发现了许家院墙外面踟蹰着一个老头,她观察了许久,这个老头五官菱角分明,清瘦的模样,一脸憔悴,风尘仆仆,身上穿着中国长棉袍,棉袍不厚,许多地方补着补丁,针脚不均匀,有的地方翘着角,在风里忽闪。

“您好,先生,您找谁?”

梅格尔顺溜的中国话吓了江德州一跳,他连忙站住脚步,面对着梅格尔深深弓腰行礼,“您好,对不起,打扰您啦。”

江德州不喜欢外国面孔,在他心里外国人都是强盗,尤其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件事让他久久不能释怀,而,面对着顾家大丫头的养父母,他恨不起来,罗一品说,这家人非常善良,并且,沃尔曼积极参与坊茨小镇的抗日工作。

“您是找许家的人?”梅格尔一边把双手抱在腹部搓着,一边弓着腰说:“老先生,俺告诉您,那个青年跑出去了,他与他母亲吵了一架,可怜的孩子,这么晚去哪儿了?那个许先生,他今天没回来,听说,听说他下了班先去烟馆……老先生,俺是不是多话了?请原谅。唉,俺不想看着您在外面挨冻,这天马上黑了,越来越冷……”

“谢谢您,谢谢您告诉俺这一些,非常感激。”江德州双手合十,再次弓腰施礼。

告别梅格尔,江德州直奔杨同庆面馆。

这个时间段,面馆里没有多少客人,一个女人手里端着一盆水穿梭在大厅里,认认真真擦洗客人用过的桌子和凳子。

三十几平方米的大厅,除了几张桌子,几个长方形的凳子,冲着店门的北面有一个长长的、高高的木头柜台,柜台右侧门洞子上挂着半截布帘,把一个厨房隔在里面,左边靠墙根放着几坛酒,红布绸包着塞子,那么显眼,柜台上有一把茶壶,有几个倒扣着的茶碗,还有一铁盒茶叶。

杨同庆一手挑开布帘,一手提着一把大铁壶从后厨走出来,走近柜台,打开茶壶盖子,把滚开的热水倒进去,茶壶里升起一缕缕茶香,倏然弥漫整间屋子。他低头往茶壶里瞄了一眼,一片片茶叶像一条条小鱼,在沸水里上下翻腾,用手把那缕茶香扇到鼻子下嗅了嗅,满意地咧着嘴角笑了。盖上茶壶盖子,抓起茶壶旁边的算盘子,拨拉着算盘珠子打发无聊的时间。偶尔睁开眼角瞟着店门口外面,顺便瞭瞭墙角两个男客人。

墙角桌子前坐着一老一少,穿着像火车道上的装卸工,满身煤灰,满脸劳累。

岁数大的男人放下手里的空碗,从怀里抽出一张四四方方的烟纸,又从衣兜里捏出一点烟渣,翼翼小心地撒在烟纸上,做这一些动作时,抬起褶皱皱的眼皮瞅瞅对面坐着的年轻人,压低声音说:“一些工友今天去了菲儿酒馆,听说日本人把火车道的安检营生交给了菲儿的丈夫,那个德国人,以后从火车道上捡点煤渣,还要过一下他的眼睛,你回去给你爹商量商量,咱们明天也去菲尔酒馆凑凑热闹?”

男人说着把卷好的烟卷放在嘴边,用嘴角那点面汤舔舐着烟卷纸,一会儿,把卷好的烟卷塞进嘴里,一只手从口袋里摸出一盒火柴,”呲喇“划着火,把火苗送到烟卷上,一边抖抖没有燃烧完的火柴杆,一边鼓嘟鼓嘟腮帮子,一股股烟从他胡子拉碴的鼻子、嘴巴里冒出来,飘荡在空气里,遮盖住了茶香。

年轻人摇头如拨浪鼓,抬起一只脚踩在凳子上,用胳膊抱着膝盖,嘟囔说:“咱们挣不几个钱,还要去打点那一些把头,把头天天换,咱们哪有那么多钱?俺不去,俺也不会喝酒,去了沾不到一点光。”

“你随意……唉,下工后,俺看到几个工友去了烟馆,他们再这样下去,背不动一筐煤,会被开除的,失去工作是小事,丢了命撇下一家老小可怎么活呀?嗨,俺们没钱抽大烟,嘬口旱烟叶也挺好,挺舒服。”

“那帮吸食大烟的工友到俺家借钱时,俺爹劝过他们,他们哪儿听得进去呀?俺爹说,谁黏上那一口,产生了依赖,必死无疑。”

听到他们最后一句话,擦桌子的女人身体颤栗了一下,抹布从她手里滑落,掉在地上,她也不知道。

杨同庆把一切看在眼里,听在心里,他把手里的算盘放下,绕出柜台,弯腰从地上捡起抹布放到桌子上,没说话,甩着手里的毛巾径直走到那两个男人身旁,轻轻问:“再给您们添点面汤吗?还是喝碗茶?”

岁数小的男子不好意思地抿抿嘴唇,把踩在凳子上的脚“出溜”到地上,把手里的空碗递给杨同庆,“老板,俺们还是来一碗面汤实惠。”

杨同庆点点头,抓起两个碗去了后厨,一会儿,用肩膀挑着门帘走了出来,他的眼睛习惯性地往门口瞭了一眼,只见一个疲倦的身影蹒跚着脚步、耷拉着肩膀走了进来。

杨同庆快走一步,把手里两碗面汤放在两个男人面前桌子上,把毛巾搭在肩头,哈腰迎着老人走过去,右手放在胸前,左手掌指着店里,热情地说:“老人家,您快请……您,江伯。”

江德州的出现让杨同庆又惊又喜,他招呼江德州进屋,坐到靠窗户的一张桌子旁,一缕残阳照在老人的脸上,老人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只有疲惫不堪,还有忧心忡忡。

杨同庆砸吧砸吧嘴角,皱皱眉梢,把双手摁在桌子中间,上半身趴在桌子上,眼睛盯着老人的脸,还没等他开口,江德州说话了:“杨老板,您看着俺不说话,心里瞎猜测什么呀,俺有点累,俺向您讨碗水喝,可以吗?”江德州拽拽棉袄衣摆,把长长的前衣襟往前一扔盖住两个膝盖,双手摁在膝盖上,赶了一天的路,老人两条腿疼得抬不起来。

“江伯,您腿疼,俺去找个酒瓶子装点热水,给您捂捂。”

“杨老板,不用,谢谢您有心了,俺歇会就好了,不好意思,俺今天走得匆忙,身上没带一文钱呀。”

杨同庆直起腰,哈哈一笑:“江伯,您说笑了,俺怎么敢收您的钱?让俺大哥知道还不砸碎俺的铁算盘。哈哈哈咱们是一家人,俺们哪个兄弟不敬着您,您进了坊茨小镇,不要去别家,俺给您留着这张桌子,这张桌子只有在俺杨同庆心里有分量的人才可以坐,您是其中一位。”

杨同庆说的是真心话,蟠龙山兄弟哪个不敬重年老体迈的江德州?一个颐养天年的岁数,每天穿梭在抗日交通线上,每逢遇到情报送不出去,老人总会挺身而出,这种万死不辞的精神是蟠龙山兄弟学习的榜样。

杨同庆转身从柜台上抓起茶壶,又抓起一个茶碗,倒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茶水,放下茶壶,双手捧着茶碗送到江德州眼前,眼珠子继续盯着老人的脸,低声说:“江伯,这茶是俺五弟从青峰镇拿过来的,刚沏了一会儿,您尝尝鲜……江伯,俺斗胆问一句,您老有什么心事吗?不妨说出来,让俺帮您分析分析,您不要一个人愁肠,愁出病来了不得呀,大家伙儿离不开您,更需要您……需要您跑前跑后,不是吗?”

“您先忙,忙去吧……”江德州一只手端起茶碗,在嘴边吹了吹,另一只手往外摆了摆,“去吧,让俺一个人喘口气,清静清静。”

杨同庆从肩膀上抽下毛巾,拎在手里游荡着,嘴里念念叨叨:“二丫头把三丫头带去了面包店,否则,俺不用这么忙,又当掌柜的,又当伙计。唉,俺铁算盘命苦呀。”

听到三丫头几个字,江德州挑挑眉梢,想追问几句,迟疑了一下,环视一圈屋子,屋里不仅有一个衣衫朴素的、满脸忧伤的女子,墙角还有两个迟迟不愿离去的客人。

擦洗桌子的女人弯下腰端起地上的水盆,在她直起腰的瞬间看了一眼江德州,她心里咯噔一下,眼前的老人好面熟,一时想不起在哪儿见过。

这个女人是晴盈,她被杨同庆收留在面馆里,其他时间她照旧去烟馆帮佣,毕竟面馆生意没有多大收入,赵山楮开这家面馆,主要是联络站上的同志路径坊茨小镇有一个落脚、吃饭的地儿。

杨同庆送走最后两个客人回到江德州跟前,毕恭毕敬地问:“江伯,现在店里没有其他外人,您把您这趟进坊茨小镇的事情说说吧。”

“唉,俺,俺这次进坊茨小镇,是来找许家二少爷许洪亮……”江德州把一碗茶水送到嘴边,一仰脖子倒进了喉咙,把空茶碗放在桌子上,想起在许洪亮家那个小院看到的情景,老人摇头晃脑长吁短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