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燃烧的怒火(1 / 2)

三丫头,顾小敏 双锦溪 12344 字 3个月前

张喜篷怎么会这么痛快地放走顾庆坤呢?他不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而是一个阴险毒辣的刽子手。

看着顾庆坤急匆匆离去的背影,张喜篷嗓子眼里“哼”了一声。院里的陈桂花依旧骂骂咧咧,骂顾庆坤反面无情、朝秦暮楚……甚至还有更难听的背槽抛粪。

张喜篷哪顾得上陈桂花,他用眼角瞥斜了身旁打手一眼,那个打手慌忙弓下腰,把胳膊伸过去。

迈出院子,张喜篷把他臃肿的身体塞进了滑竿上的椅子里,急巴巴吐出一个字:“走……”

“去哪?张爷。”前面抬轿子一边从地上抓起滑竿,一边小心翼翼问:“去红房子吗?”

“去石河村__快走!”张喜篷用手里的枪顶着前面抬轿子的脊梁骨,厉声呵斥:“走__”

张喜篷出生在威县齐家村,齐家村村口有一条大道通往县城,人们想进县城必须经过齐家村。县城虽然没有大城市繁华,可是,这儿离着白浪河不远,过往船只也不少,多是做生意的渔家与卖茶、米、布匹……商贩。

张喜篷的父亲有点文化,在上海工作了几年,不知什么原因被工厂开除,他只好回到了齐家村,因为他是从大城市回来的,穿衣打扮很时髦,又因为他认识几个字,在乡下这是了不起的事情,单凭这几个字,他家的日子过得比别人强,替人写一封信能得到半斗米。

村子里也有一大户齐家,齐家是书香小康人家,齐家老爷子懂点医术,齐家老爷子不仅帮别人写信不收钱,看病也不收诊费,只相应的收点药钱。张喜篷的父亲觉得卖药看病很挣钱,他就说他在大城市学过医,就这样,张家开始冒充郎中给人看病治病卖药,专门做害人勾当。他张家嫌齐家碍事,就装神弄鬼吓唬齐家,不成,又给齐家放了一把火,烧了齐家的粮仓,齐家在村子住不下去了,就搬去了青州。

张喜篷是张家第三个孩子,唯一一个成活的男丁,他父亲非常娇纵他,无论走到哪儿都带着他。

跟着什么人学什么人,一点也不假,张喜篷跟着他的这个父亲学会了欺行霸市,有过之而无不及,十几岁他无恶不作,在村子里欺负邻里邻居不算,天天在村口那条通县城的大道上拦路要钱。张喜篷有钱后娶媳妇都要县城的,他的媳妇家更不是东西,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他媳妇的舅舅在1914年投靠了日本人,给日本人出谋划策,从德国人手里抢占了坊子煤矿,得到日本人的器重,借着日本人的势力发家。

由此,张喜篷也变成了日本人的走狗,被日本人安排在坊子碳矿区做监工。无论他走到哪儿身边至少有四个随从,不只是保护他那么简单,主要替他挡子弹,他身上穿着防弹衣,无论冬天夏天都穿在身上,除非晚上睡觉或者逛窑子。

张喜篷不仅好玩,更好吃,他家的日子每天都是过节,鱼肉荤腥不断,这些钱哪儿来了?都是剥削矿井工人来的,日本人给他的那点工钱不够他喝一顿酒的,有时候他也借着喝醉了冒出一句两句话,那绝不是埋怨,他也不敢埋怨,说他以前在齐家村时,一个月拦路得到的钱比他在矿上跑一年都多。他为什么还要替日本人做事呢?因为他觉得现在是日本人的天下,他要做日本人的奴才,不仅可以耀武扬威,更可以让那一些穷工人向他俯首称臣。他喜欢被别人仰视的感觉,他可以每个月从矿工身上榨取不定数的工钱,如果不听他的,他就给他们扣上抗日分子的帽子,就会被抓进日本宪兵,或者被砍去双腿扔进废弃的煤井里,这种事每天都要发生。

街灯照在四个抬轿子的脸上,这么冷的天,他们大汗淋漓。平日里这四个狗腿子,为虎作伥,欺压矿工,无恶不作。

今儿,他们跟着张喜篷转悠了几个小时,本以为去红房子好好玩玩,没想到又遇到了顾庆坤家这点破事,耽误了半天,此时还要去石河村,还有二里多路呀,真的瞎折腾,说不定这条小命今夜折腾没了。

吕安拉着小宝儿的手离开了顾庆坤的家门,他们沿着泥泞的街道往前走着,眼前是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小路两边多住着矿上的工人,这个时间段,那一处处矮矮的小屋里,有的亮着小小的煤油灯,灯光就像天上的星星,不,煤矿的天没有星星,没有月亮。黑黑的夜色里多了一点点明亮;有的人家黑乎乎的,不舍得张灯,怕浪费油,在黑暗里忙活手里的活计,洗洗衣服,细细头发,坐在黑暗里聊聊天;有的已经睡了,疲惫的呼噜声穿过了没有墙的院子,流淌在街道上;有的屋里传来女人和孩子的哭声,那么凄惨,也许她的男人在井里摔断了腿,或者丢掉了命,唉,这世道,吕安摇摇头,想把那份悲凉摇走,那哭声追着他们的脚步,渐渐离开了矿区。

离开石河村时,瓢爷说顾庆坤如果追来,一定告诉顾庆坤马上去青峰镇看三丫头,瓢爷还说张喜篷也会追来,让他牵制住张喜篷,然后找机会把张喜篷五人杀了。

停下脚步,侧耳听听不仅没有顾庆坤的脚步声,也没有张喜篷滑竿的身影。路的黑伸手不见五指,路旁草丛里传来秋虫低鸣,还有几只麻雀在孤零零的树枝间“喳喳喳”叫着,几声断断续续的狗叫飘过村口荡漾在耳边。

不远处的石河村隐隐传来锣落鼓起,像是唱大戏,对,石河村今天有戏班子。在这个吃不饱饭、生命得不到保障的境况下,娱乐成了奢求,但,今天的石河村有点异样。

石河村的戏台在村子南边的打谷场,有二亩地那么大,戏台靠着北墙根,一米多高。逢年过节,有踩高跷,耍腰鼓、敲小镗锣、拍大小钗,表演者戏装打扮,扮相白蛇,唐僧,丑婆,蛤喇精……诙谐有趣、惟妙惟肖、绘声绘色……石河村二百多户几乎都挤在打谷场里,女人手里牵着孩子,孩子手里举着糖果,男人手里捏着烟杆,人山人海,红飞翠舞,好不热闹

今晚,郭家戏班在石河村的打谷场唱吕剧,台下却没有多少人,几个孩子爬上破烂不堪的院墙,拽着身旁的小树窜上了树干,骑在树杈上嬉闹;几个老人身上披着露着棉絮的破棉袄,蹲坐在小马扎上;几个男人与女子站在后面,嘴里聊着家长里短。羊汤馆夫妻也挤在人群里,女的手里捧着一把葵花籽,她的右肩膀依靠在她男人耳边,眼睛看着戏台,嘴里念叨着:“那个老头说,他们会来,这么晚了能来吗?”

“他就是姚訾顺说的智多星瓢爷,他的话俺相信。”

羊汤馆夫妻是抗日游击队的人,女的是杨玉,男的是崔耀宏。他们二人是山东掖县人士,他们不仅是抗联战士,更是古北口保卫战的英雄。崔耀宏今年二十五岁,比吕安小一岁,模样英俊潇洒,更刚强;杨玉今年二十四岁,细瘦个子,穿衣打扮比她实际年龄大十几岁,如一个乡下做小本生意的妇人,眼角一团和气。

因为他们有多年战斗经验,火眼金睛,更能识仪宏远,去年,党组织把他们调到坊子碳矿区,姚訾顺把他们安排在离着坊子碳矿区最近的石河村,为了接收从矿区送出来的情报,也为了转移从矿区逃出来参加抗日的进步青年。

今儿晌午,瓢爷一行三人一出现在羊汤馆,杨玉和崔耀宏就把他们认了出来,瓢爷身上的狼皮坎肩暴露了他是蟠龙山的人,身后一条老鼠辫子表明了他的真实身份;吕安虽然涂脂抹粉,一身矫揉造作,也没有逃过杨玉一双锐眼,她一眨眼就识破了吕安是男扮女装。

瓢爷和吕安吃饱饭带着宝儿离开了羊汤馆,拐进巷子。瓢爷扭脸看了看走在他身后的吕安,顺便往远处瞭了一眼,一个男人尾随在路口不远处,他笑了笑,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告诉吕安有人跟踪。他从衣兜里掏出烟斗叼在嘴里,照旧神态自若地往前走着。

三人的脚步停在马车旁边的大门口,瓢爷跨上了台阶,抓起了门环,“哒哒哒”敲了几下。

一个浑厚的声音从身后飘来:“老人家,您是到俺崔家做客吗?”

顺着声音看过去,一个高大魁梧的青年微笑地看着他们,一件灰布短褂敞着扣子,露出里面一件白色夹衣,衬托着他一张英俊的脸;一条黑色裤子,吊在脚踝以上;一双黑布鞋,油泽泽的。

吕安目光如炬,小声质问:“这是你的家?怎么证明?”

眼前的男人不急不躁,面容温善又沉稳,勾起唇角笑了笑。

“不用证明,这门环上有羊汤的膻腥味。”瓢爷笑了,他退后一步,脚步站在了门口台阶下,双手抱拳:“不好意思,崔掌柜的,叨扰了。”

青年抱拳还礼,同时上下打量着瓢爷,嘿嘿一笑:“缘分,如果俺崔某没有猜错,您是瓢爷,是……瓢爷就是俺崔某的亲戚,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请。”

崔掌柜的打开了院门,把瓢爷、吕安、小宝儿迎接进了屋里

,他凝视着吕安,向前一步,再次抱拳行礼,把头稍微弯弯:“吕哥在上,受俺崔某一拜。”

“你?!你真的是羊汤馆的老板?”吕安满脸惊慌,伸着莲花指指着崔耀宏追问:“你,你怎么知道俺是女扮男装?”

瓢爷哈哈大笑,打断了吕安的话,直视着崔耀宏说:“崔兄弟,俺正等着您呢?”

“您们,你们唱的哪一出?”吕安一会儿看看瓢爷,一会儿看看崔耀宏,他疑惑不解。

“来,崔兄弟,咱们好好聊聊……你应该不知道俺们来坊子碳矿做什么吧?”瓢爷走近崔耀宏,把大手拍在他的肩头,笑了笑:“今儿在您的店里,俺看到了一文钱酒馆的酒坛子,俺就猜到,你们夫妻是自己人。”

“瓢爷,不知您与吕哥这次来坊子做什么?俺没接到姚大哥的指示,你们这番来一定有重要事情非做不可,无论您做什么,只要能把张喜篷引到石河村就行,俺在石河村给你们唱大戏。”崔耀宏声音镇定:“您的事情也许很急迫,俺也不耽误您们,俺这就去准备……”

“好,崔兄弟痛快,不愧是姚兄弟的战友。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擅自行动本就违反了你们的规矩,俺也不是你们队伍里的人,这规矩对于我们蟠龙山兄弟就是一个篱笆墙,翻过去很容易,就怕翻车,今儿有崔兄弟协助,我们心里踏实,咱们就此告辞。”……

……顾庆坤铿锵有力的、“扑腾扑腾”的脚步声砸在空旷的山路上,在黝黑又寂静的夜晚那么清晰,伴着山下的流水声、岩石滚下河道、树叶坠落声,越来越近。

吕安蹲下身给小宝儿提提裤子,嘱咐着:“宝儿,咱们娘俩演出戏,把身后那个男人撵回去,瓢爷在另一条路上赶着马车等着他。”

小宝儿使劲点点头:“好。”

顾庆坤往前跑着,向前招着手,气喘吁吁呼喊:“吕小姐,您慢点。张爷放俺假……让俺看看儿子,吕小姐您走俺不拦着,您把儿子给俺留下呀。”

吕安站住了脚,她双手卡腰,轻挑一双长眉,怒目圆睁:“杀猪的,今天咱们把话说明白了,你只想要孩子不可能,除非你把我们娘俩一起收了,然后把你家那个丑八怪赶下炕……”

“姑奶奶,谁能养得起你一个小姐?俺屋里那个虽然丑点,能挣钱不是吗?干活持家是一把好手。”

“吆,你顾庆坤想要个能挣钱的媳妇,还要儿子,呸,俺吕晴晴没想到你是这种人,你今天既然追来了,俺就与你掰持掰持,有俺无她,有她无俺娘俩。”吕安说着说着靠近顾庆坤,压低声音说:“顾大哥,三丫头在青峰镇林家绸缎铺子,她病了……”

吕安的话还没说完,顾庆坤一双大钳子手着急地抓住了吕安,“三丫头,俺三丫头病得很厉害吗?”顾庆坤知道,他这不是问的废话吗?吕安为什么冒着生命危险跑来坊子找他,一定是丫头病得不轻,他一时慌了神。

每时每刻他都在牵挂着三丫头,他知道大丫头和二丫头在坊茨小镇都很好,而去年他向姚訾顺打听三丫头情况,姚訾顺说她去了潘家村,与潘嫂生活在一起,让他放心,他也知道潘家村比郭家庄强,郭家庄被日本鬼子弄得乌烟瘴气,哀鸿遍野。

三丫头为什么去了潘家村?姚訾顺没说,他也没问,他知道姚訾顺不会骗他。三丫头怎么又去了青峰镇?他不知道,他此时不需要知道丫头怎么去的,只想知道她的状况。

“您抓疼俺了,俺不回去。”吕安掐着嗓音继续吵吵:“放开俺,你放开俺。”

顾庆坤放开了吕安,他用双手抓着头,此时此刻他心里只有他的三丫头,他婆姨临终嘱咐他一定好好对三丫头,他都做了什么?

“你走,不要欺负俺娘,俺不跟你,俺只跟俺娘。”小宝用一双小手推搡着顾庆坤。黑暗的夜色里,顾庆坤把宝儿当成了三丫头,三丫头脸上的委屈、脸上的泪清晰可见。

在这泪痕里他仿佛看到了他的婆姨,

他婆姨一生没有什么嗜好,更不喜欢热闹,小时候她也许喜欢热闹,被顾家的封建礼数以及他娘的寡恩少义束缚住了。

她心里憋屈,只能躲在背地里流泪,他问她为什么要忍受?为什么懦弱?她嘴里喃喃着:公公死的早,婆婆心情不好,家里人在她面前只有谄媚阿谀……最后她埋怨自己不晓事,无法替婆婆分担忧愁,婆婆多说一句没什么,只要她老人家能够得到开释就行。

当他把生活的不如意全部发泄在她的身上,看着他像一条狼一样地吼叫,她满眼惊恐,畏怯地低垂着头,不敢看他一眼,他心生可怜。

平日里很少看到她笑,不,她会笑,当第一个女儿降临,他看到她趴着身子跪在大女儿面前,脸上扬着慈爱又怜爱的笑,大丫头出生那年,她才十七岁。第二年顾家落败,他带着她和一岁的大丫头投奔坊茨小镇的二弟顾庆丰。

来到坊子碳矿区,她除了忙活饭,就是洗衣服,去火车道捡煤渣,挖野菜,没想到她还会过无米下锅的日子,街口、火车道旁边的野菜成了饭桌子上的食物,那食物虽没有油水,至少比饿着肚子强多了;她从不出远门,本想带她去坊茨小镇转转,她说不去,她不是怕生人,而是没有像样的衣服穿,补丁摞补丁的衣服还是好的,没有碎布做补丁,有洞没有布补,只能露着肉。婆姨不丑,皮肤细腻,模样温善又幽雅,就像她喜欢的月季花一样,安安静静地开放,悄然无声地凋谢。

婆姨二十岁又生下一个女儿,他就像火山爆发,二女儿的脐带还没剪断,他的拳头劈头盖脸打在她虚弱不堪的身体上……没有办法把大女儿送给了德国夫妻……三丫头出生,又把二女儿送给了夏婆子,他答应婆姨不再把三丫头送走,他没遵守诺言,婆姨也没有陪着他活下去,她带着对这个社会的恨离去。她闭上眼睛前几天,他攥着她骨瘦嶙峋的手,哭着喊:“你打我吧,我不是人,我对不起你。”

她摇摇头,“不恨你,你是丫头的爹,是俺的丈夫,一日夫妻百日恩……咱们可能没有太深的夫妻缘分,让你受委屈了。”

“不,不是的,我心里有你,有你,只是不知为什么就想发脾气……”

“你累的,不要太累,每天下井注意安全,好好照顾自己,照顾咱们的女儿,本想,俺身体好点去看看大丫头、二丫头,去不了了……三丫头太小,把他交给你,留在身边,至少还有一个丫头等你回家……你回家还能吃口热乎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