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开练,比熬鹰都难的体会(1 / 2)

阅兵的方队一般都比较大,就算陈钧以前没机会参加这种大典。

他也知道352人,是一个方队的总人数。

徒步方队编成的队形,除特殊情况外,都会以25x14+2的形式进行。

通俗点理解,那就是最后上场的时候,正面25人,纵排14排,领队有两个。

一个方队的总人数,正好352人。

但这些是后续上场才会进行的队形,所谓的学员方队在没有集训之前,根本不可能让这么多人一起训练。

主要是啥球不会,都没接触呢,这么多人凑一起,根本出不来效率。

肯定会把人员打散分组,先进行排练。

陈钧,楚鸿飞,周炎这仨人最熟悉这些,本身又是同校战友。

所以从宿舍出来后,他们就默契的凑到一起,期待等下能分到一个小组里面。

脚步就跟着刚才那几個发号码牌的少校,朝着远处的集训场出发。

这个时候,陈钧也注意到,就他们这个方队纪律最松散,可能人还没到齐的缘故吧。

刚才在食堂饭都快吃完了,别的方队才解散,现在他们才刚开始集合,人家那边又练上半天了。

陈钧看着前面人群开始汇聚,他扭头看了下旁边快步行走的周炎:“你们昨天练过没?”

“没。”

周炎摇摇头:“咱们学员方队好像是其他方队都到了之后,咱们这边才通知组建,这可能是上面故意安排的吧。”

“能不能最终上场,或者干脆合并到其他的方队里面,就看咱们这些人能不能撑起一个方阵了。”

有道理.陈钧闻言微微点头。

他对阅兵训练的细节不怎么懂,前世也都是听那些老兵在吹牛逼,信息来源大多属于道听途说。

毕竟这玩意放在普通的连队,压根就够不着想象的空间,因为有阅兵也轮不到他们。

基本都紧着英雄连队抽选。

要不然人家平时训练都是玩命的练,岂不是白练了?

图的不就是有这种类似的大典,可以让自己上场,不堕了王牌连队远扬的那些威名?

等人群聚集后。

陈钧环顾了下周围。

他发现队伍里的人数还真不少,目测应该在六百人左右,黑压压的人群,若是谁站在中间的位置,几乎望不到头。

就在陈钧感觉咂舌的时候,队列前方走过来两名军官,这两人一过来,整个队伍都明显不一样了。

很多学员自觉的调整站姿,一个比一个站的直溜。

陈钧注意到队伍里情况不对,他抬头扫了一眼。

当看清来人时,他也是神情微微一怔。

因为过来的两人,年龄都在五六十岁左右,岁数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们肩膀上的军衔都用麦穗托着。

这是将官啊。

别说队里其他人了,这下,就是陈钧自己都不由自主的把本就挺直的腰板,重新调整一下,争取挺的更直。

他看着过来的两名首长,觉得有些熟悉。

应该是当初在京都参加会议时见过,但那时候人数太多了。

自己级别又低,或者干脆就没级别,整天坐在角落里,也注意不到太多人,所以认不出这两个到底是谁。

就单纯觉得熟悉。

两人踱步走到队列前方,也没啥废话,甚至连扩音器都不需要,左侧的那名首长,直接开口,中气十足道:“同志们,先做一下自我介绍。”

“我叫林岑巩,是本次学员方队的正领队员。”

“正”这个字,被林岑巩咬的很清楚。

那他的身份,自然也就呼之欲出了。

等到后续学员方阵上阅兵仪式时,他就是前头领队的一号。

陈钧沉吟了一下,瞧这介绍的架势来看,不难猜出今天杨传州说的那些,才是上面最终的意思。

学员方阵一定会上阅兵仪式。

而不是像刚才周炎说的那般,看最后的结果,可能会合并到其他方阵啥的。

要真有这种可能,犯得着把正副领队,都安排这样级别的首长过来代替嘛?

虽说按照正常情况来看,阅兵方队的领队,真正上场的时候根本就不分什么正副,需要下达口令的时候,都是两人一起喊出来。

所谓的正副,大多时候,其实都是让别的队员方便区分,方便称呼。

毕竟有两个人嘛,一个正职,一个副职,称呼起来方便,部队里面又不搞那些职场上的套路。

例如非要把副的喊正不可,否则容易得罪人啥的。

部队是不搞这些。

可学员方队这次过来的领队,两人一样的级别,还刻意在做介绍的时候,提醒自己是“正”。

这就有点意思了。

也不知道这两个人都来自哪,后面会不会掐起来。

这可不是陈钧腹黑啊,主要之前参加会议的时候,那些导师老头子经常会因为学术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

还有些时候那压根就不是因为学术,纯属因为两个学院的竞争,上升到学术层面,披着学术的皮在那斗嘴。

类似的事情每天都有,不算罕见。

这些导师不止大校,也有好几个一麦一的,就是不知道阅兵集训这种场合,他们会不会干起来。

陈钧在心里嘀咕了两句,旋即抬头盯着前面。

这时候,林岑巩做完介绍,讲话还在继续。

“阅兵是什么?”

“有些同志们可能会告诉我,阅兵,就是展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气神。”

“这句话我不能说错,但我想换一种说法,我希望同志们在未来三个月之中,排除万难,用最终上台的30分钟,为你们自己积累这一生当中最宝贵的财富。”

“在我们以后的人生当中,要干很多大事小事,尤其是干大事的时候,我们要讲究4个东西。”

“第一个就是胆,第二个是识,第三个是才,第四个是略。”

“胆就是胆气,勇于创新敢于挑战,敢于突破自己,识,就是你有自己对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

“要有独到的见解,才,那就是你要带动群众,团结群众,争取最大的支持面,来完成你的既定任务。”

“最后一个就是略,站得高看得远、走一步看三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干大事就是这个胆识才略。”

“今天是同志们第一天集合,多余的话我就不跟你们再啰嗦了,还是刚才我讲过的。”

“我希望你们可以用未来三个月全神贯注,换来一生无比骄傲的终身财富。”

啪啪啪.

讲话结束,队伍中传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陈钧能够感觉得出来,这次很多人鼓掌,还真不是捧场的意思。

可能是这次参加阅兵情况不同,也可能是他们这边聚集的人员,身份不太一样。

总之这一次讲话,跟以往在学院听到那些领导讲的都不一样,开始从大局观的方向来引导队员的思想。

而不是像想象中那样,一上来就要求条件怎么苛刻,都要坚持。

会议核心也是以鼓励为主什么的,这次没有鼓励,林岑巩从头到尾都是在摆一些道理。

让陈钧听的都有些受益匪浅。

等掌声结束,林岑巩旁边的“副”领队站了出来。

他的讲话就简单多了。

全程没啥慷慨激昂的陈词,也不叮嘱阅兵方队要求高,需要同志们克服困难之类毫无营养的话。

毕竟都站在这里了,谁还能不知道接下来将要面临什么?

就算陈钧这种对阅兵了解很少,也都做好了接下来三个月,吃尽苦头的准备了。

更何况其他人。

副领队,只介绍接下来分队集训的注意事项。

大致情况就跟刚来时,杨传州跟陈钧说的那些一样。

训练期间最好不要犯错,只要出现失误,平时练习时还好,每周考核时出现的话,会立刻收走失误队员的号码牌。

从方队正式队员掉到替补队员的行列中。

包括目前方队还有一些学员报道没来,等来了,也会被分配到替补当中。

替补,也就意味着基本跟这次上场无缘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