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豆蔻(1 / 2)

奥林匹克 陈虎a 20976 字 4个月前

() 加尔各答位于印度东部的恒河三角洲,北纬22度33分,东经88度20分,海拔高度介于1.5到9米之间。该市沿着胡格利河河岸,呈南北向伸展。该市许多地方原来是大片的湿地,花费了数十年才将其改造成适合市民居住的地方。

“此地有豆蔻特产。”

进入商品交易所,这里出售麻布、豆蔻。豆蔻价格18银币一桶。

一天后补给完毕后,我们离开了印度加尔各答港,我在航海日志上写下了:“1524年3月15日上午,离开了印度加尔各答港。”。

1524年3月16日,到达印度果河港。我用经纬仪测了一下经纬度,北纬14度,东经73度。我在航海日志上写下了:“1524年3月16日8点,到达印度果河港。”

在印度果河港附近的饭店用过早餐后,除了留下几个水手看船以外,我和亚当.休斯、卓拉.席尔瓦、亚历山大.马丁以及部分水手进人印度果河港市区游览经商。

“此地是英军驻地。”

进入商品交易所,这里出售麻布、麻。

一天后补给完毕后,我们离开了印度果河港,我在航海日志上写下了:“1524年3月16日上午,离开了印度果河港。”。

1524年3月17日东南亚村落发现眼镜王蛇。眼镜王蛇,英文名ophiophagus hannah,又称山万蛇、过山风、大扁颈蛇、大眼镜蛇、大扁头风、扁颈蛇、大膨颈、吹风蛇、过山标等。此类蛇分布于东南亚及印度等地,主要栖息于热带雨林中。其平均体长为3.64米,体重一般为6千克。寿命在20年左右。相比其他眼镜蛇性情更凶猛,反应也极其敏捷,头颈转动灵活,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之一。在我国西南与华南地区常有出没,通常栖息在草地、空旷坡地及树林里。它的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所以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它们要么逃之夭夭,要么成为眼镜王蛇的腹中之物。毒性极强。眼镜王蛇(学名:ophiophagus hannah)是世上体型最长的毒蛇,体长可达5.6米(18英尺),分布在印度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一带,主要栖息于热带雨林中,以别的蛇类为食;虽称为“眼镜王蛇”,但此物种与真正的眼镜蛇不同,它并不是眼镜蛇属的一员,而是属于独立的眼镜王蛇属。由于各种因素,眼镜王蛇被公认是一种相当危险的毒蛇。它也在很多地区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眼镜王蛇属剧毒蛇类,体长120~550厘米,体重2~8千克。

眼镜王蛇体色乌黑色或黑褐色,具有40~54条较窄而色淡的横带,尾部为土黄色,腹部为灰褐色,有黑色线状斑纹。

眼镜王蛇多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米的山区,多见于森林边缘近水处,林区村落附近也时有发现。

眼镜王蛇是毒蛇类中寿命最长的,一般可达25年。它直立起来通常可高达1.80米,几乎可以与一个成年人对视。古代亚历山大帝国的希腊及马其顿战士曾有类似的描述,似乎只有眼镜王蛇才能办得到。

眼镜王蛇像其他眼镜蛇一样,在受到危险时会抬起身体的前三分之一,然后它会张开嘴,露出毒牙,一面盯着你,一面留意着四周的环境;它还会发出巨大的嘶嘶声,如果敌人还不走,眼镜王蛇就会采取行动,通常悲剧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以眼镜王蛇这般大的个头,除人类,不会有动物敢随便挑逗眼镜王蛇的。(就连印度境内的大象,见到眼镜王蛇都会绕路走,尽量避开眼镜王蛇)

而与其他的蛇类一样,眼镜王蛇也是用分叉的舌头作为嗅觉器官。当猎物的气味被探索到时,眼镜王蛇会使用它的绝佳的视觉器官(能在100米外发现移动的物体)及杰出的“智慧”发起攻击。将猎物毒死后,眼镜王蛇会将其整个吞下,慢慢消化掉。

眼镜王蛇的食物通常是其他蛇类,眼镜王蛇的体内有抗毒的血清,所以当其他毒蛇对眼镜王蛇施咬时,眼镜王蛇通常会安然无恙。包括体积适合的蟒蛇,其他种类的毒蛇与无毒蛇,像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鼠蛇等,而当食物不充足时,它们甚至连其他同类也会吃,因此,眼镜王蛇又被称之为“蛇类煞星“。

某个程度上,眼镜王蛇也会捕食其他脊椎动物,如蜥蜴等。饱餐一顿后,眼镜王蛇可以几个月不再进食。虽然它的夜视能力不强,眼镜王蛇仍可以全天捕食猎物,导致人们都认为它是昼出捕食动物。一般隐匿在岩缝或树洞里,有时也能爬上树,往往是后半身缠绕在树枝上,前半身悬空下垂或昂起。昼夜均活动。眼镜王蛇喜欢独居。白天出来捕食,夜间隐匿在岩缝或树洞内歇息。它不仅非常凶猛,靠扑咬猎物获取食物,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前沟牙类毒蛇。眼镜王蛇之所以名闻遐尔,是因为它主食蛇类,包括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等有毒蛇种,也捕食老鼠、蜥蜴、小型鸟类。

生活在平原至高山树木中,常在山区溪流附近出现,林区村落附近也时有发现。一般隐匿在岩缝或树洞里,有时也能爬上树,往往是后半身缠绕在树枝上,前半身悬空下垂或昂起。昼夜均活动。

眼镜王蛇生活于密林中,有时亦上树或在溪流附近,白天活动,喜在阴凉处栖息,捕食蜥蜴、蛙、鼠、蛇等,性极凶暴,激怒时前半身竖起,颈部膨胀,“呼呼”作声,袭击人和其他动物。

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 800 m的山区,多见于森林边缘近水处。白昼活动。主要捕食蛇,偶尔吃蜥蜴等。卵生,7~8月产卵20~40枚于枯叶筑成的窝内,眼镜王蛇是惟一会搭窝的蛇类,卵径65.5 mm。

亲蛇有护卵习性。眼镜王蛇性情凶猛,会主动攻击人,咬住人后紧紧不放。其毒液不仅毒性强烈,而且排毒量大,一次可排出毒液400mg(干重100mg),相当于致死剂量的几倍。但有时,眼镜王蛇也会生活在沙漠,被称为“沙漠之金”

蛇是近视眼,耳朵里没有鼓膜,对空气里传来的声音没有什么反应。它识别天敌和寻找食物主要靠舌头。如果你遇到眼镜王蛇,假如它不向你主动进攻,千万不要惊扰它,尤其不要使地面受到振动,最好等它逃遁,或者等人来救援。

眼镜王蛇是一种智商很高的蛇类,它们捕猎其他的蛇,而且能分辨对方是否有毒。在捕食无毒蛇时,眼镜王蛇并不轻易使用毒液,它会随便咬上一口不放,任凭猎物挣扎反抗,直到死后再慢慢吞食。在捕食毒蛇时,它则不会轻举妄动,而是不断挑衅,当对方终被激怒向它发起进攻时,眼镜王蛇会机警地躲闪,最后猎物身心疲惫、无心恋战时,它看准机会,一口咬住猎物头颈并释放毒液将其杀死。还好眼镜王蛇在野外并不是很常见,一旦与人遭遇,它常会像眼镜蛇一样,招牌式地立起上半身,将脖颈张开,露出喉部鲜明的黄白色鳞片,并不时发出咝咝声,叫人望而生畏。眼镜王蛇行动敏捷,头部可灵活转动,不但可向前后左右方向攻击,还可以垂直窜起来攻击头顶上方的物体。咬住东西后常不会轻易撒口,毒液中干毒约100毫克,而平均致死量为12毫克,被咬者会在数分钟内引发肿胀、反胃、腹痛、呼吸麻痹,出现言语障碍,昏迷等症状,人在被咬后的半小时内如没有及时的药物治疗必定死亡。

分布在印度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一带,生活于平原至海拔 1000 米的山区。在中国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主要栖息于热带雨林中,以别的蛇类为食。虽称为“眼镜王蛇”,但此物种与真正的眼镜蛇不同,它并不是眼镜蛇属的一员,而是属于独立的眼镜王蛇属。我用经纬仪测了一下经纬度,北纬18度,东经72度。

1524年3月18日,到达印度第宝港。我用经纬仪测了一下经纬度,北纬24度,东经66度。我在航海日志上写下了:“1524年3月18日8点,到达印度第宝港。”

在印度第宝港附近的饭店用过早餐后,除了留下几个水手看船以外,我和亚当.休斯、卓拉.席尔瓦、亚历山大.马丁以及部分水手进人印度第宝港市区游览经商。

“此地古代文明发达。”

进入商品交易所,这里出售麻布、稻谷。

一天后补给完毕后,我们离开了印度第宝港,我在航海日志上写下了:“1524年3月19日上午,离开了印度第宝港。”。

印度第宝港附近村落发现文明古城京达洛遗迹。

1524年3月21日,到达中东阿曼首都马斯喀特港。我用经纬仪测了一下经纬度,北纬24度,东经57度。我在航海日志上写下了:“1524年3月21日8点,到达阿曼首都马斯喀特。”

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附近的饭店用过早餐后,除了留下几个水手看船以外,我和亚当.休斯、卓拉.席尔瓦、亚历山大.马丁以及部分水手进人阿曼首都马斯喀特市区游览经商。阿曼首都马斯喀特(muscat),地处波斯湾通向印度洋的要冲,三面环山,东南濒阿拉伯海,东北临阿曼湾,依山临水,风景秀丽,战略地位重要。城市神秘和丰富的阿拉伯文化遗产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的海外游客。马斯喀特港是古代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贸易的重要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途经阿拉伯半岛的唯一港口城市。马斯喀特(阿拉伯语:, masqa)是阿曼的首都,也是马斯喀特地区最大的城市和政府所在地,截至2008年马斯喀特市区共有人口1,090,797人。马斯喀特市区面积横跨大约1500平方公里,整个市区沿着阿拉伯海岸线自然伸展,形成狭长形状,由6个区组成。早在公元1世纪时马斯喀特就以东西方之间重要的贸易港口而闻名于世,历史上马斯喀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不同的当地部落和外来的入侵者如波斯人和葡萄牙人所统治。在18世纪一股地区军事力量使得马斯喀特的影响力远至东非和桑给巴尔。作为阿曼湾的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马斯喀特吸引了来自波斯、俾路支和古吉拉特的商人和居民们前来定居。自1970年阿曼苏丹卡布斯本赛义德即位后,马斯喀特经历了快速的基础建设,并促进了充满活力的经济和多种族社会的发展。马斯喀特历来就是经销香料的地方,因而它最早的名称为“米斯卡”,意为“香料之地”。后来,称之为“马斯喀图”,意为“打足了气的皮囊”。上世纪初,阿曼历史学家们在他们的著作中将它写成“马斯卡德”,其意为“一张皮革”。其后,“马斯卡德”逐渐演变成“马斯喀特”,在阿拉伯语中,意为“东西飘落之地”,也有人将马斯喀特解释为“圣者之墓”。多石的哈杰尔山(阿拉伯语)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就是石头山的意思,它组成了马斯喀特的主要风景,城市位于沿着阿曼湾的阿拉伯海边上,接近战略要地霍尔木兹海峡。马斯喀特最典型的城市风光是低矮的白色建筑。而马托拉(阿拉伯语)港口区的滨海大道和港口则组成了马斯喀特的东北角。马斯喀特的气候非常炎热、干燥,夏季很长并且非常炎热,而冬季非常温暖,马斯喀特每年的降雨量大约在10mm左右,而且主要集中在三月。马斯喀特总的降雨量是非常少的,平均几个月都很难看到一场雨的痕迹。气候总体而言是非常炎热的,温度在夏季可以高达49c,对于马斯喀特的风景名胜来说,最好的游览季节是从十二月到三月,那时的温度非常适中,让人感觉非常舒适,也方便游客四处走动。除非游客们习惯了马斯喀特的天气,否则在三月中旬直到十月份来马斯喀特旅游是不被推荐的,因为一年中的这个时节温度保持在31c到38c之间,常常使人精疲力竭,并有发生晒伤和脱水的可能。

马斯喀特位于阿曼东北部,地理坐标是北纬24°、东经57°,北回归线穿过这一地区的南部。城市的西边靠着巴提奈地区的平原,东边则是东部地区,南边则靠着内地地区的内陆平原,而阿曼湾则形成了城市的西、北两个边。沿马斯喀特海岸的地下水非常深,形成了两个天然的港口分别位于马托拉和马斯喀特,西哈杰尔山脉穿过城市的北部海岸线。

马斯喀特地区是非常典型的火山岩地貌,主要由蛇纹石和闪长岩组成,沿着阿曼湾海岸从达塞特地区到易提地区一直延伸长达10到16公里,从达塞特到拉斯吉萨,火成岩组成了马斯喀特的山丘和山脉,跨度大约有30英里(48公里),这些火成岩包括蛇纹石、翡翠和玄武岩,是典型的阿拉伯半岛东南地区的岩石类型。马斯喀特的南部,火山岩地层被分割开来并形成扭曲状,聚集在一起上升至海拔1800米的高度,而在内地地区则拥有杰比尔阿赫达尔山脉(阿拉伯语意为绿色的山脉),这里也是阿曼海拔最高的区域。马斯喀特的山丘绝大多数都缺少植被,但富含铁矿。

咸水湖类型的沙漠植被在马斯喀特占主导地位。库鲁姆自然保护区包含了像arthroemum ma和盐土质的halopeplis perfoliata珊瑚礁这样的植物,这些植物在马斯喀特非常常见,而冷珊瑚(acropora)则存在于马斯喀特的卫星城尤萨和海兰阴暗的海湾中。加之,小的澄黄滨珊瑚也在海兰生存下来,并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平顶的路面,在退潮时就可以看到。螃蟹和小龙虾都可以在马斯喀特地区的水域找到。沙丁鱼和鲣鱼(金枪鱼的一种)也可以在马斯喀特地区的水域找到。而亚洲鲈鱼在淡水河口非常常见,比如库鲁姆自然保护区里。

最东部的马斯喀特区,是古城区,城市最早是从这里发展起来的,城内有壮丽的王宫,小街窄巷深处是传统的阿拉伯小房,并保留有两座古老的城门和一段城墙,因依山临海,山势峭拔多姿,与海水相映,蔚为壮观。1508年,葡萄牙殖民者占领马斯喀特,一直统治到1650年。在这期间,先后在附近山上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米拉尼古堡和约雷力古堡,马斯喀特古城因此得名。现在古堡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游览。古城区拥有现代化设备的总统府苏尔塔宫。马斯喀特(muscat)东南濒阿拉伯海,东北临阿曼湾,据守印度洋通住波斯湾的门户。战略地位重要。而在拉斯哈姆拉(ras al-hamra)可以发现马斯喀特周围地区人类社会活动的痕迹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在那里可以发现当时渔民的墓地,墓地保存完好并显示了当时就有葬礼仪式的存在了。马斯喀特南部的哈拉潘陶器作坊遗址显示了当地与印度河流域文明有一定程度的联系。早在公元1世纪,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就描述马斯喀特作为一个港口而闻名于世了,当时托勒密称这里为 cryptus portus,意思是隐蔽的港口,而老普林尼则称其为amithoscuta。

公元3世纪时,港口遭到处于沙浦尔一世的统治之下波斯萨珊王朝的入侵。在公元7世纪时期,马斯喀特地区的居民改宗***教。而马斯喀特作为一个贸易港口的重要性使得城市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不断发展,并处于当地阿兹德部落的影响下。在公元9世纪第一个教长国的建立使得将各个阿曼部落统一在***教伊巴底教派)旗帜下的愿望迈出了第一步。然而部落间的冲突仍在继续,使得首都在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派兵征服了阿曼。阿拔斯王朝一直占领这一地区直到公元11世纪,当地的亚赫马德部落将他们赶出这一地区。而阿曼地区的统治者由亚赫马德部落到阿兹德部落,在他们的统治下,海岸地区的港口城市如马斯喀特等地的居民通过海上贸易使得城市更加繁荣,并与印度次大陆结为紧密的联盟,但却付出了与阿曼内陆地区的居民更加疏远的代价。1552年土耳其舰队从葡萄牙手中夺取马斯喀特

1507年7月,葡萄牙征服者阿方索德阿尔布开克率军队攻击了马斯喀特,葡萄牙人在经历了与当地忠于波斯政府的军队的血战之后攻下了这座城市。在马斯喀特被攻陷之后,阿尔布开克屠杀了大部分幸存下来的当地居民,包括男人、女人和孩子,随后城市被占领和洗劫。葡萄牙人在马斯喀特维持了超过一个世纪的稳定统治,尽管在此期间他们要面对波斯人的挑战,并在1546年遭到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炮击。在1552年和1581-1582年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两次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取了马斯喀特。1624年纳西尔本穆尔希德阿勒亚里比当选阿曼伊玛目(***教长)改变了这一地区波斯人、葡萄牙人和当地阿曼人实力对比的平衡。1648年8月16日伊玛目派遣军队进入马斯喀特,占领并摧毁了葡萄牙人的高塔,削弱了他们对于城市的控制力。1650年一小撮坚定忠于伊玛目的军队果断的在晚上攻击了港口,最终迫使葡萄牙人于1650年1月23日投降。一场内战和18世纪波斯帝国纳迪尔沙赫反复的入侵动摇了这一地区稳固的统治,使得马斯喀特居民与阿曼内陆居民的关系进一步紧张了起来。阿曼地区权力的真空导致阿布赛义德王朝的出现,从那时起,这个王朝就一直统治着阿曼。1784年阿布赛义德王朝在此建都。

进入商品交易所,这里出售羊毛。

一天后补给完毕后,我们离开了阿曼首都马斯喀特港,我在航海日志上写下了:“1524年3月22日上午,离开了阿曼首都马斯喀特港。”。

1524年3月23日,到达中东巴斯克港。我用经纬仪测了一下经纬度,北纬30度,东经48度。我在航海日志上写下了:“1524年3月23日8点,到达巴斯克港。”

在巴斯克港附近的饭店用过早餐后,除了留下几个水手看船以外,我和亚当.休斯、卓拉.席尔瓦、亚历山大.马丁以及部分水手进人巴斯克港市区游览经商。

进入商品交易所,这里出售羊毛、绒毯、香水。

一天后补给完毕后,我们离开了巴斯克港,我在航海日志上写下了:“1524年3月24日上午,离开了巴斯克港。”。

1524年3月25日,到达中东卡达尔港。我用经纬仪测了一下经纬度,北纬25度,东经53度。我在航海日志上写下了:“1524年3月23日8点,到达卡达尔港。”

在卡达尔港附近的饭店用过早餐后,除了留下几个水手看船以外,我和亚当.休斯、卓拉.席尔瓦、亚历山大.马丁以及部分水手进人卡达尔港市区游览经商。

这里现在正在干旱。

进入商品交易所,这里出售羊毛。

一天后补给完毕后,我们离开了卡达尔港,我在航海日志上写下了:“1524年3月26日上午,离开了卡达尔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