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统一 思君尤甚。(2 / 2)

玄烨:“……”

玄烨摸摸鼻子,把儿子往外赶:“咳,行了,你们额娘赶了好些天路也累了,有事儿回头再说。”

儿女们都告退了,沈菡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觉得有必要再换一套衣裳——不过出去这一会儿,身上竟然又蒙上了一层细沙。

“怎么把队伍停在这个地方呢?”

玄烨解释说虽然之前在昭莫多取得了大胜,但最后叫噶尔丹跑了,他实在是心有不甘,所以下令叫费扬古派兵进行搜索追击。

说起这个他就皱眉:“好有几日过去了,一点儿消息都没传回来。”

他怕再生出什么事端,到时候离得远了不好处置,所以就停在这儿了。

玄烨:“等费扬古那边的消息来了,要是噶尔丹死了,自然万事大吉。要是没死,朕也得确定他再无滋事的能力,事情才算暂时了解。不然,朕这心里总是不安稳。”

哦,强迫症作祟。

沈菡明白了,也不再多问,再次转回屏风换衣服。

玄烨亦步亦趋地跟进来,突然道:“这地方儿的气候不比京里,你别看现在还热着,一过正午接着就冷了,这儿的人中午穿棉纱,但早晚都得穿皮褂子。”

“啊?什么?可我没带啊。”

谁会在六月天带皮褂子出门呀。

“那不然你先穿我的吧。”

“你的我穿着能行吗,大小不一样吧?”而且他的是男款啊。

“怎么不行,一样穿,不信我教你。”

沈菡:“……”

……

不远处的臣属帐篷,索额图焦躁地在帐中踱步:“太子还没到吗?”

迎驾这么大的事,不说赶在皇后前面到,至少也得和皇后一起到吧?

怎么能叫皇后自己来了呢?未免显得对皇上也太不殷勤了些。

常泰与太子的联系比索额图更密切,还有个亲妹妹在宫里,内外消息渠道也更多,此时便道:“太子说是已经给皇上上折解释过了,前朝后宫仍有许多事务,太子出迎距京太远,恐事情没人处置。”

常泰倒觉得太子做的并没有错,一国储君,正在监国代理国政,一切自然要先以国事为重。

群臣都在紫禁城里看着,太子好不容易才借着监国建立起了威信,要是只为了过来给皇上献殷勤,就把手头上的事情扔下,那还是一国储君该有的样子吗?

何况皇上也是出于信任才叫太子监国,要是太子虎头蛇尾半途而废,估计皇上也不会高兴吧?

常泰随意道:“叔父也不要总是想太多,皇后是女人,看皇上跟看眼珠子似的。但太子爷是储君,哪能跟皇后一样,做出这等争宠姿态?”

索额图不过说了一句话,倒招来常泰这一大通‘教诲’。

他抬头看了常泰一眼,意外地没再多说什么,只随意敷衍了两句,就把人打发了。

胤礽在京中也确实没有多想。

皇后在园子里闲着又没事,想迎驾,去就是了,他这边手上还一堆事情等着处置呢。

若只为了表忠心,就将偌大个国家撇下不管不顾,汗阿玛和朝臣知道了恐怕都会失望,以后还如何信任他。

毓庆宫这些日子每天一开门,来请见太子的人就没断过趟儿。

先是内宫的谷太监过来请示太后和后宫主位们迎驾的事。

胤礽:“皇上来了旨意,说是太后年事已高,如今天气炎热,实在不该劳动太后出来迎驾,此事作罢。至于后宫妃母们,着于宫门外迎驾即可。”

“是。”谷太监应下后自去料理。

胤礽刚端起手边的茶盏抿了两口,礼部又来人了,说是兵部刚递过来消息,一等内大臣镶黄旗阿尔弟病故了。

这事有些突然,胤礽想了想:“此事原有定例,阿尔弟既有爵轶,按规矩赐予其家人造墓安葬的赏赐即可。”

又命以一等祭祀赐银差元,让礼部缮拟祭文,前去读文祭奠。

礼部官员又问可要赐予谥号?

胤礽斟酌了一下,阿尔弟原为科尔沁台吉,之后自愿依附大清,谨慎效力多年。

这样的身份,又正赶上现在这个时机,加恩于他其实是很合适的。

“不过此事当由圣裁,回头待孤给皇上上折请旨,以御批为准。”

礼部官员:“是。”

之后又有漕运总督的折子送过来,说是运粮船到了山东济宁,比去年早到一个月,都是多蒙圣恩云云。

胤礽看完将折子放到一边,这种长篇大论的,其实除了开头那一句话,后面全是颂圣的套话,他将重点摘了下来,写到阿尔弟病故一事的下边,这事儿给汗阿玛说明白就行了。

再往后又有户部过来,说黑龙江将军来了信,黑龙江和齐齐哈尔等处化冻了,月初十下了种子开始春耕。之前有旱情,现在终于下雨了……

胤礽认真听完,农耕是大事,皇上一贯重农,所以这事儿得写的详细点儿。

他一笔一笔把户部的消息条分缕析地写清楚:发生旱情的墨尔根是四月十下的雨,下了寸,黑龙江下的多,十一、十下了两天,够用了,齐齐哈尔没下,米价现在一大石是八两银子……

如此在书房里忙碌一整天,看折子带见人,连缓口气的功夫都没有,这才将事情理顺个差不多。

胤礽将写满政务的折子封箱,贴上皇封交给侍卫:“尽快发去御前,不要耽搁。”

“是。”

胤礽自觉更重国事的想法并没有错,实际上论道理也确实没错。

他读书一十载,好不容易得来了监国的机会,走上前台执掌权力,文武百官、宗亲勋贵,全天下人都在审视着这位大清首位储君的第一次执政,胤礽自然一言一行都不敢授人把柄。

他想给皇父和百官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以此得到皇父和百官的认可,何错之有?

奈何,父子一人的想法总是南辕北辙。

如果沈菡是胤礽的生母,那胤礽就能明白——他的父亲,其实是一个情感极为丰沛的帝王。

不管是在情感需求还是在情感供给方面,玄烨不但要远高于其他皇帝,甚至还要高于这世上的大多数普通人。

他会本能地给予关心对象细致无比的情感关怀,这种关怀的体贴程度有时候甚至会让对方惊讶,但同时,他也会期望从对方那里得到同等的关怀。

而一旦给予的情感屡屡得不到反馈……结果显而易见。

但偏偏,沈菡不是胤礽的母亲,胤礽也没有一个能够教给他什么是‘情感需求’,怎样向别人‘情感供给’的母亲。

他也不是玄烨,能在自幼丧父丧母的环境中,无师自通。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