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西汉衰亡2 托古改制(2 / 2)

王莽愤怒的将手边的竹简都打落在地,“贪官污吏!官商勾结!以权谋私!”

都是这些人……都是这些人让他的改革变成一场空谈!

朕要用更严厉的刑罚警告他们,不要与朕做对!

【随意改变官制与行政区划。】

评论区

“大司农改为羲和,然后又改为纳言,改大理为作士,太常为秩宗,大鸿胪为典乐,少府为共工,水衡都尉为予虞,光禄勋为司中,太仆为太御,卫尉为太卫,执金吾为奋武,中尉为军正。”

“好像改个官名就能革故鼎新一样。”

“他还改变了俸禄制度,恢复周朝的诸侯制,诸侯有自己的封地,所以朝廷给的俸银很少。但是很多人没有得到实际的封地,反倒失去了原本的俸禄。”

“千里当官只为财,当时的官吏却连基本生活都无法维持,有的人贪污受贿,榨取民脂民膏。而清正廉洁的官吏却穷困潦倒,要靠打工维持生活。”

“王莽以为所有人都是他,都能怀抱理想,不要物质生活。”

新朝的官吏心中苦闷,天幕为他们张目,他们却要面临更加严酷的律法。要不还是投靠起义军吧,反正新朝就要亡了。

【随意变动币制,变换兑换比例,百姓手中的钱越来越不值钱,货币失去信用,最后,恢复到以物易物的阶段。】

评论区

“王莽改币制真是随心所欲,一点也不懂经济学。”

“王莽第一次改制是公元7年,在五铢钱外增加大钱、刀币;第二次在公元9年,废除刀币五铢钱,发行宝货,共二十八种货币,换算极其复杂;公元10年第三次改革,废除所有宝货,只留下大钱五十,小钱值一;第四次在公元14年,废除大小钱,改用货布货泉,兑换比例十分混乱。”

“钱币大小不断缩小,质量不断降低,价值却越来越高,实质上是在剥削普通民众的财富。”

原本为王莽的仁慈爱民而欢呼,想要自己的时空出一个安汉公的人都后悔了。

只看天幕展现出来的币制改革就如此混乱,他们根本算不清楚,若是生活在新朝,岂不是只能眼看着自己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

“货币就是信用,王莽已经失去了天下百姓的信任。”

“中国古代的币制改革因为各种原因而失败,只有王莽的宝货制完全是制度上的失败!”

【王莽的改革如此剧烈,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

【这些政策严重脱离实际,不仅得罪了贵族地主,也给百姓增加了负担,仅修改币制一项就让很多百姓血本无归。这些本来拥护王莽,将其抬上皇位的人,终于醒悟过来,他们开始激烈反对王莽的改革。】

王莽却不明白天下人的想法……

他将大汉的根基连根崛起,不留余地时,所有人都簇拥在他的王座下,为他欢呼!

等到他想要将地主贵族的根基松松土,给百姓一些活路时,所有人却与自己背道而驰,他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因为大汉已经腐朽,他推翻大汉,让各阶层都得到了利益。他们对王莽这个“圣人”有着极高的期待,一旦王莽做不到他们的期待,便会被所有人抛弃。

那些贵族地主扭头就去支持其他起义军,开始新的棋局,而他,已经被赶下了牌桌,失去了全力一搏的资格。

【为了推行自己的政策,王莽严刑峻法,新增了很多律法条目,公卿贵族,平民百姓被罚者不计其数,加剧了社会动荡。】

【百姓未得其利,先蒙其害,各项政策朝令夕改,百官无所适从。】

评论区

“因为国内已经有北海郡、南海郡、东海郡、唯独缺少西海,为了凑齐四海之名,王莽发兵打下青海湖地区。但这里非常荒芜,他只能迁徙中原百姓充实边疆,引发各阶层的不满。”

“王莽将原本臣服的匈奴高句丽等国家的统治者从王降为侯,改匈奴单于玺,位匈奴单于印,将匈奴单于改名位降奴单于,改高句丽为下句丽……”

“无语……”

“王莽是在挑事吧。”

“匈奴和高句丽已经臣服大汉很多年了,他们通晓汉字汉语,当然明白这些文字的意思,为了一个名头,开启一场大战!”

……

刘邦:“若是朕给冒顿单于一个匈奴单于玺,能不能让他安分一些。”

萧何:“陛下,你在开玩笑吗?”这种时候,居然还有心思开玩笑!

刘邦则怒道:“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何王莽想不清楚,中原大地改朝换代乃公可以理解,大汉只要不是二世而亡就够了,乃公管不了几百年后的事,但他为何要招惹异族!”

【王莽主动挑起无谓的争端,在边疆陈兵数十万,虚耗大量人力物力,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王莽不屑的哼了一声,“那又如何,朕很快便将他们打败,那些蕞尔小国已经臣服于朕了!”

可是他没有想过,大汉已经将周边国家打服,这些战争本来是没有必要的。

【天灾加上人祸,导致土地荒芜,物价腾贵,王莽不仅没有解决矛盾,反而加剧了社会危机,米价由文帝时的十钱涨至二千钱,到了王莽末年,每斛米价值黄金一斤。易子而食,析骸而炊,天下如同人间炼狱!】

评论区

“王莽的失败显而易见,历史上的改革有几个能成功的。”

“王莽在位期间也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候,旱灾、蝗灾、水涝、黄河决口,所有天灾都遇到了。”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