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后台竟是我自己?(2 / 2)

……

海王星轨道虽然距离冥王星最近,但两者之间的公转速度却不一致。近的时候最近,远的时候也最远。所以海王星并不能算是向冥王星供应物资的重要基地。

在四颗气态行星之中,海王星也平平无奇。人口最少,资源产出也最少。让刚刚犯了事的王轻先去那里任职,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离开总督府,韩阳心中却在冷笑。

“海王星可是一个好地方啊……”

敲定了马伦丁这边,王轻释放出狱、官复原职的事情便算是确定了。仅仅两个月之后,韩阳,卫良等人便再一次来到了监狱门口。

大门打开,头发已经有些花白的王轻走出了监狱。

韩阳卫良等人立刻上前迎接。

紧紧握着王轻的手,韩阳话语之中满是感慨:“你瘦了。”

王轻没有回话,而是挣脱开了韩阳的手,后退一步,向着韩阳深深弯下了腰。

“你这是做什么!”

韩阳大惊,立刻前去搀扶:“我救你出来,可不是为了我们之间的私人交情,而是为了人类复兴的大局!再说,这也不是我一个人能做到的事情。卫良他们也出力甚多,我只是做了一点小小的贡献。”

王轻固执的弯着腰,不肯直起来。旁边,卫良唏嘘着劝解道:“韩阳,让他鞠一躬吧。不然,他心中不安。”

众人纷纷劝解,韩阳只得受了这一礼。

良久,王轻才直起身来,郑重道:“有你这样的朋友,是我王轻这辈子的幸运。此生,你不负我,我不负你。你若负我,我也必不负你!”

两人的手再次紧紧握到了一起,一切尽在不言中。

又休整了一段时间,王轻终于再次出发,前去海王星赴任。

同时,伊塔舰队也终于调整完毕,开始开赴小行星带。

虽然没有任何信息爆出来,但通过伊塔舰队一系列的人事调整,韩阳也看出了一些端倪。

“马伦丁这是要坐实威特司令之前暗通反抗军的事情啊。恐怕现在,威特司令的嫡系已经全部被控制,大量的‘证据’也已经被制造了出来。”

韩阳心中暗暗冷笑:“威特司令此刻还在等待着返回伊塔星系的货船起航,还未真正离开太阳系。恐怕……他是离不开了吧?”

马伦丁怎么可能留下这么大的漏洞?

人死了,才能无对证。人活着,就会有千万个麻烦。

只不过就算威特死了,这种涉及到高层内部斗争的事情也必然严格保密,不会爆出来。就算以韩阳的级别,恐怕也听不到消息。

他也并不关心这种事情。

他所关心的,是小行星带之中的局势。

警卫队舰队还未撤离,此刻又加入了战力更加庞大的伊塔舰队。求生会及其余反抗军的处境,恐怕会更加恶劣。

甚至要比自己支援推进器和反应堆之前更加恶劣。

“现阶段,你们的首要任务不再是破坏冥王星大开发战略,而是……活下来。想尽一切办法,竭尽全力的活下来。

必要时刻,甚至可以丢弃所有战舰,再次缩回星球地表,依靠贫民和平民基础活下来。

你们要竭力隐蔽,等待着局势好转。到时候,你们会有更多的飞船。相信我,这一天不会太远。”

韩阳心中默默的想着。

时间慢慢的流逝着。终于,冥王星轨道之外,希望四号飞船首次等来了从小行星带发来的货箱,并逐个将它们打捞起来,安置到货仓之后,开启了返航玉神星的旅途。

约一年时间之后,希望四号飞船到达。

此刻,玉神星基地这里已经进行了长时间的货船技术的预研,基本上做好了制造载重1到5万吨质量的货船的准备工作。

实际上,在韩阳看起来,虽然货船的整体质量与吨位都高了许多,甚至有小型战舰的几十倍,但两者的制造难度比起来,反而是小型战舰更难一些。

因为小型战舰涉及到了太多方面,涉及到了太多子系统。

譬如,小型战舰需要考虑装甲,要考虑雷达,考虑武器射程,考虑稳定性、机动性、通讯性能、复杂战场环境下的生存能力,等等等等。

但货船呢?

虽然这玩意儿个子大,质量高,但它所需要考虑的,却仅仅只有体积和载重,仅此而已。

说句直白的话,货船,不就是一个大空壳子加上几个推进器,内部再造一个核聚变反应堆么?别的它还需要什么?

什么都不需要。

了不起直接拿一个铁箱子给它装上推进器和电池,也勉强能算是一艘货船。

是以,之前一段时间的预研,韩阳自认为已经掌握了货船的制造工艺。最多最多在实际制造过程之中,再解决一些临时性的技术障碍即可。

所缺的仅仅只是制造货船需要的珍稀矿物而已。

此刻,希望四号飞船的到来,立刻便补上了最后一块短板。于是,玉神星之上,数千座大型工厂,以及更加上游的数万座配套工厂立刻开始了运转。

整个玉神星基地便是一个极为庞大的工业园区。它总占地此刻已经有了3000多平方公里,内部工厂十几万座。

飞船,尤其是大型飞船,是一种集成性极高的工业造物。也即,它涉及到几乎所有工业门类。

放在地球上,一条完整的,从上游到下游齐备的大型飞船生产线,总占地没个几万平方公里恐怕根本不可行。

但玉神星基地却仅有3000多平方公里,且其中还包含了聚变电厂、科研中心、武器中心等众多其余的工业设施。

之所以如此,便是因为,玉神星基地的工业集成性太高太高了。

普通的工业基地,你得有员工宿舍吧?得有食堂吧?医院、学校、操场,甚至会议室、休闲室,种种种种,都得有。

放在玉神星基地这里,一切和工业制造无关的东西全部可以省略。反正机器人不用吃喝也不用休息,更没有情感需求,不用谈恋爱,不用看电影,只知道干活。

便在这种情况之下,近千万台机器人一同齐心协力,很快便完成了初期的钢板切割。

登陆飞船不断起降,将这些钢板都运到了玉神星环绕轨道之上,然后经由中转飞船,运到了太空深处。

在距离玉神星数百万公里的漆黑太空之中,一个大型船坞已经初具雏形。

之所以建的如此之远,还是出于隐蔽和安全考虑。

在船坞这里同样有数万台自备动力的机器人在忙碌。

韩阳直接采取了船坞和货船同时建造的方案。

反正一切都在韩阳的控制之下,不用担心协同性,也不用担心因为沟通不畅而出现失误。

船坞造好一点,货船的相应部位便造出来一点。

仅仅三个月时间而已,船坞的整体便已经造出,货船的骨架也已经完工。

之后便是内部装修工作。

韩阳操纵着机器人,将各种各样的零部件安装到了船坞和货船里面。

导航系统、通讯系统、散热、供能、推进、装卸,等等等等。

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这艘货船的建造,韩阳采取了全智能化的方式。其具体为,安装足够数量的监视器和控制器,令这艘货船的整体状况全部可以以数据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并可以直接接收来自特定来源的信号,完成相应的操作。

它的内部没有一个按钮,没有一个开关,没有任何肉眼可以见到的控制器。所有的所有,小到一盏灯的开关,一扇门的开启和关闭,大到整艘飞船的航向,推进功率,全部可以由韩阳直接控制。

智慧生命进入到这艘飞船的话,恐怕会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一台显示屏幕都没,一个按钮都没,飞船怎么控制啊?

这种飞船,恐怕也只有韩阳才能操纵了。

当然,太过细节、太过日常和琐碎,无关紧要的东西,韩阳会交给飞船上专门搭载的中央电脑去管理,去控制。只有较大的事情他才会动用自己的算力。

这样便可以将自己的算力节省下来。

除此之外,韩阳还专门为它研发了适配的100台维修机器人,专门负责解决故障。

当然,这些机器人也是可以由韩阳直接控制的。

数万台机器人日夜忙碌之下,又过了仅仅一个月时间而已,这艘空重2500吨,满载总重1.1万吨的小型货船便建造完成。

经过测试之后,一切性能均达到了韩阳的要求。

“不错。”

韩阳十分满意的点着头:“这是第一艘,其中遇到了一些技术障碍,寻找解决方案也耗费了一段时间。现在,手练熟了,再造第二艘,用时估计可以缩短到原本的一半。”

两个月造一艘万吨货船,这个效率,说出去恐怕要吓死人。但放在韩阳这里却只是平常。

不仅如此,韩阳甚至还在想着,能否通过优化流程之类的手段,再次压缩建设周期。

以及,韩阳还想着兴建二号船坞。

二号船坞比起一号船坞来,更大,更重。相应的,便能支撑建造更大型的货船。

韩阳一声令下,玉神星基地再度繁忙了起来。

此刻,货运一号飞船已经在韩阳的控制之下,缓缓起航,向着遥远的,与玉神星之间有53亿公里的一颗小行星行驶而去。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