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不同凡响的不同反响(2 / 2)

超神级学霸 一桶布丁 296 字 1个月前

那么新材料管理委员会为它的事情奔波一下,也不过分吧?

还有,自家亲爹刚受了那么大的委屈,还自掏五十亿腰包来运营一个奖项,华夏科学院那些看好自家老爹的大佬们不说摇旗呐喊,起码要帮着说句话催一催吧?

用豆豆对自己的点评就是它在合理的整合自身资源优势。

至于会不会因此欠下人情债?

不存在的!

豆豆一心为公。

怎么可能亏欠人情?谁要好意思跟它提这次的情分。

它就好意思在网上敲锣打鼓的大肆公开如何还这个人情。

总之能调动的资源被豆豆调动了极致,效果就是申请按照正规程序提交之后,各个相关主管部门的头头脑脑们的电话就几乎没停过。

平常几乎没有任何交流的神仙们都来关心一下这件学界盛事的办理进度。

一个两个人关心,关系不是那么近打个“哈哈”也就过去了,但当关心的人太多,那就是沉甸甸的压力。

信得过手下办事人员的,打个电话询问一声。信不过了那真就是跑去亲眼盯着具体办事人员抓紧时间把该办的手续办好,然后赶紧丢给下个环节的审批部门,这种效率自然是超高的。

于是第二天乔泽至高自然科学奖的官网便已经正式上线。

豆豆亲自设计的官网质量自然是可靠的。

首先当用户登录官网的时候能自动识别操作系统所使用的语言,让网站呈现相应的语言。总之,只要是操作系统支持的语言,不管多小众,官网都能支持。

首页是奖项简介跟已经设计好的奖章画面,不得不说奖金跟重达百克的真金奖章的确很吸引人眼球。

上面的二级页面包含了乔泽数学成就的一系列专题。

比如人工智能数学原理,杨-米尔斯理论跟质量间隙问题,超螺旋代数,超越几何学,蕴含量子理论框架,大统一理论猜想……

这是历史性的一刻。

许多乔泽在构建一整套理论时的手稿被豆豆直接在乔泽至高自然科学奖的官网上直接公布。

虽然这些手稿都是经过筛选的,大都是纯理论方面的东西。

比如其中就找不到关于材料模型一系列核心的推导,更没有关于豆豆这类强人工智能应用的具体推导过程,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些手稿对于理论科学界有着极大的意义。

尤其是对于超螺旋代数跟超越几何学感兴趣正在这研究这些东西的数学家而言,这些手稿无疑是极为珍贵的。

能让人把握到一丝乔泽在开创这两个数学新方向时的一些思维脉络。当然想要看这些内容,首先得注册成为网站的会员。

由此也能看出豆豆对于运营乔泽奖这件任务是很认真的。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声势造出去再说。

最后就是候选人2024年候选人界面了,只是暂时还是空的。

网站底部则直接链接了西林数研所的官网跟《数理新发现》杂志的官网。

虽然网站做出来了,但如今的互联网上,每天都会诞生数以万计的新网站。其中百分之九十九的网站根本没有任何流量。

对于无数大大小小的站长来说,获得流量的成本甚至要远远大于建站成本。

但对于豆豆来说这显然不是问题。

甚至它压根就没借助微博等互联网公域网站上的影响力。

毕竟科学大奖很严肃,不能娱乐化。

但众所周知投期刊论文的时候是需要填写通讯地址的。

那些学界大佬用于接受期刊消息的电子邮件可都是公开的。

除此之外,世界各大排得上号的各类研究所、高校等等有对外联系需求的单位、机构联系方式都在豆豆的数据库里,无非就是绕过一层层防火墙,让群发的邮件顺利抵达这些高知人群的邮箱,且不被当成垃圾邮件删除掉,保证这些人都会阅读而已。

这对于豆豆来说显然不是什么难事。

包括瑞典皇家科学也收到了豆豆发的邮件。

总之,等到官网上线二十四小时之后,世界学术界都知道华夏成立了这么一个奖项。

而且成立的原因,奖金多少,所要达到的目标,具体评选规则,都在官网上展示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等到了第三天,官网的访问量已经达到了1389671人次。

三天时间,一百三十八万的访问量,看起来不多。但这可是并没有在普通人中间宣传的数据。

绝大部分访问量都是各国能被豆豆瞧上的学者跟科学家们又或者他们的学生们贡献的。

一瞬间整个学界便掀起了轩然大波。

正如豆豆所规划的那样,以乔泽,而不是西林的名义命名这个奖项,就是要第一时间来获取足够的关注度跟话题度。

毫无疑问,这个奖项一出,话题度直接拉满。

首先引发热议跟许多不满的就是这个科学类奖项没有用其他自然科学类奖项普遍施行的推荐制。

要知道在社会所有领域任何普遍施行数十上百年的规则,都是有固定受益人群的。

尤其是这种推荐制。

针对诺奖而言,只有其管理委员会认可的机构或单位以及前诺奖获得者或其他指定的个人写的推荐信才会被认可。

哪怕从世界范围来说有资格的单位跟人可都不多。

所以对于有资格推荐的单位或者个人来说,这本就是一种隐形的权利。

今年是否推荐,又推荐谁,是件很主观的事情。

不排除有单位跟学者是真的完全以学术成果为出发点,来履行这项职责。但总有人会利用这些权利来变现。

为什么我不推荐他,却要推荐伱?!

更别提只要是人总会有亲疏远近跟好恶。

现在乔泽奖不但对标了诺奖,还要将这项权利从大家手中收走,这就有些过分了。

尤其是对于许多学界的大佬来说,显然不那么让人舒服。

曾经做出了那么多贡献,一个他研究领域的学术大奖,连推荐资格都没有,完全由人工智能掌控,这多少有些过分了。

其二就是评审规则了。

候选者直接在网站公开,所有成果转化为贡献度直接打分,排名实时展现?

这是要把学术领域每个人的贡献度直接量化?

虽然说豆豆把算法公开了,但凭什么一个人工智能能给学者们的贡献度进行排名?!

还有那个让人诟病的公示期。

科学类大奖还要公示的?!

没听说过啊!

这是评奖吗?

要知道传统的科学大奖在正式揭晓之前,都是要保密的,不到最后一刻,没人知道花落谁家。

这个乔泽科学奖竟然要把所有都放到阳光下任人评判?

所以凭什么?!

说实话,徐大江担心的真没错,许多大学者们第一时间了解了乔泽奖的各项细则之后,大都是不屑一顾的。

但徐大江没想到,豆豆制定的这一套规则却在年轻一代学生们的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私底下,那些打算投身科研事业的年轻人们关于乔泽奖的讨论直接炸裂。

“酷,太酷了!想到以后我导的名字可能出现在候选人榜单上,让豆豆给他打分,我就觉得好有喜感。”

“酷不酷另说,我觉得乔泽奖公布的规则要远比诺奖更公平。”

“对对对,的确要更公平。只要豆豆真把贡献度算法公开,大家都能核对积分,的确要比推荐制公平。凭什么谁那诺奖总是那几个老家伙说了算。”

“嘿,杰姆,你这话要是让你的老师看到了,你可就惨了,不过这次我觉得你说的没错。”

“话说我有篇论文已经差不多要发了,会不会入了豆豆的法眼,把我也挑去当候选人?”

“哈哈,快看,这有人在白日做梦!”

“哇,大家快去看乔泽奖官网的候选人界面,豆豆把乔泽数学领域的贡献分放上去了,然后公布了贡献分的计算规则,足足有1.3万分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