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三藏的悲喜(2 / 2)

道断修罗 列夕 4845 字 4个月前

长孙无忌赶紧回道:“这说明陛下英明,开国之后便天降恩泽,这可是大吉之兆啊。”

太宗点了点头,轻声应道:“我一会去看看太祖皇帝,顺便问问要不要一起去寺里上香还愿。”

当下的太宗还没有经历让他刻骨铭心,生死一刹之事。

自然还没有想到要找一位高僧,远去西方取回真经,因为,等着他处理的麻烦事实在太多了。

还好有长孙无忌等一帮大臣,帮他分担了许多的难事。

长孙无忌跟着回道:“眼下国泰民安,自然要去寺里礼佛,为天下百姓祈祷一个太平盛世。”

“如此甚好,尚书大人便跟朕一同前往吧。”

太宗皇帝感慨地说道:“昨夜,朕可是一觉便睡到了天亮。”

……

雪山上的木屋里面。

李修元正自煮了一锅饭,炒了一碟春笋,一碟萝卜干外加一盘青菜。

刚端进客堂,便听到了院外竹篱的轻叩声。

笑了笑,回道:“和尚来访,又何须轻叩竹篱,直接推门即可,把这里当成你的佛堂未尝不可。”

三藏一听忍不住笑了起来:“那可不行,怎么说我也只是一个客人而已。”

李修元没有理会他的礼数,又去拿了一副碗筷搁在桌上。

笑了笑:“萝卜青菜,都是自己种的,只有这春笋是山间刚刚挖回来的,正好和尚来了,一起尝尝。”

三藏一听笑了起来。

双手合十回道:“一饭便是一恩,有吃的果腹便是天大的善事,和尚又不是皇城里的将军们,不用上战场。”

李修元听着三藏文绉绉的言辞也不以为然,一边盛饭递过去。

一边问道:“我在冬日睡了一场大觉,再醒来,便是春暖花开。”

“不知道我不在的日子里,山上山下有没有大事发生?”

其实李修元想知道的是,山下的和尚还会不会来找自己的麻烦,只是话到嘴边,却又改了口。

三藏接过米饭,想想回道:“跟你大战一场的长老,于冬日便已经离开了皇城,往大漠而去,说是寻找机缘。”

“大唐的皇帝于正月改国号为贞观,开启了属于太宗皇帝的时代,其他诸事,三藏并不关心。”

说完,三藏便不再言语,因为他要专心吃饭了。

李修元闻言先是怔了怔,没想到那老僧竟然想明白了一些事情,离开皇城去寻找闻道的机缘。

而传说中的贞观之治,也将要开始了。

当年跟先生修行的时候,他便是食无言睡无语,当下两人抱着一碗米饭,安安静静地享受当下的一刻。

直到饭毕李修元收拾完桌上的饭菜,重新煮了一壶灵茶之时。

三藏才想起了一件大事,看着李修元问道:“这季节已过,为何山间的寒梅又要绽放开来?”

李修元摇摇头:“我不知道?我只想问你,有没有去皇宫求见皇帝陛下?”

三藏苦笑道:“三藏只是一介凡人,君不召,臣不至,我是出家人,连他的臣子都算不上。”

李修元叹了一口气,想到当年在五域时的光景。

心想确实跟三藏说的一样,一介出家人想要见到皇帝,确实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好在这事最后都会有一个契机,他也不急。

只是看着三藏认真地说道:“你的机缘尽在今年,至少在秋末之前,你不要离开皇城,切记。”

三藏拱手道谢,看着他认真地问道:“今日凌晨,卯时左右,你身在何处?”

李修元淡淡一笑:“我那会儿还在沉睡之中,没有醒来。”

叹了一口气,三藏悠悠地说道:“天光未亮之际,你这山间发生了一些神迹,你居然在沉睡之中,真是不可思议。”

如皇城里的老人一样,三藏把看到的一幕给李修元说了一遍。

最后认真地说道:“你没看到这山上山下,树林花草都在拼命地生长,生怕错过了这难得一见的神迹。”

话没说完,三藏又接着说道:“山下有客。”

李修元闻言,神识下山,看着抬头大喊的小和尚笑道:“上来吧。”

便是他也没想到,自己只是想要安静地待上两日,却不料先是消失了一个冬天的三藏,跟着又是山下的小和尚。

看来,在自己沉睡的时候,这里真的发生了一些神奇的事情。

想到想去,只能用自己刚刚得到的那块玉碟来解释了。

毕竟那东西只是匆匆一现,便藏进了神海深处,再不理会自己。

看着一步一步,一路跳跃往山上而来的小和尚,李修元突然间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一个关于小和尚跟三藏二人的想法。

于是看着三藏问道:“三藏,让小和尚陪你去取经如何?”

三藏闻言一惊,脱口说道:“此去西土路途遥遥,不知千里万里,他一个孩子如何能经受路上的风霜雨雪?”

李修元淡淡一笑:“和尚你又不是鱼,怎知鱼儿的冷暖和悲喜?”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