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努力(第一更)(2 / 2)

不过工厂里面的人很热情,食堂很大,县里面来了200多个人,坐在食堂里面,好像没有人一样。

食堂里面的灯很亮,铮亮的金属做的餐具,一个大的盆子里面堆满了馒头。

一边的两个大盆,里面都是土豆烧肉。

赵建设记得,当时自己吃了五个馒头,还吃了一饭盒的土豆烧肉,这比自己过年都吃的好。

吃完了之后就被带到宿舍,根据每个人的身高每个人发放衣服,还有洗漱用品,然后又带到澡堂子里面洗了热水澡。

每个人还发一大块的香皂,还有一大块的肥皂,这是自己家里都舍不得用的。

更是有毛巾,牙刷,牙膏,鞋子,袜子,鞋垫等等的。

这里就跟学校一样,分为很多的班级,不同的是,这边只是学三个月。

第二天,在操场上集合,厂长给大家讲重型机械厂发展历史,赵建设才知道,现在这么大的厂子就是自己印象最深的摩托车厂。

当飞机在天空盘旋的时候,厂长骄傲的告诉大家,这也是我们厂子生产的。

飞机下面更是丢下一个横幅,上面写着欢迎新同志几个大字。

赵建设把手掌都拍红了,没想到咱们厂子这么牛逼。

随后,赵建设与同学们就开始学习认识各种工具,然后学习各种机械,认识各种机械以及,操作各种机械。

还要学会看图使用工具,没事的时候,这些同学们聚集在一起就喜欢看在天上盘旋的小飞机,到了晚上大家就躺在宿舍的床上争论着今天有多少架飞机出厂。

坐在教室里面的赵建设听着耳朵边传来的嗡嗡嗡的声音,那就是飞机制造车间制造成功,一架飞机飞往远处的飞机场。

赵建设正在看着黑板上的图,厂子里面的老师正在教大家怎么来看这图,每个图有几个面,以后加工的时候就要对着图来。

赵建设很努力的学习,就连这里面其他同学也十分努力的在学习,因为三个月之后要参加考核,根据考核的成绩分配岗位,据说成绩最好的可以进飞机制造车间,而成绩最差的只有去做杂工。

赵建设觉得这厂子里面太幸福了,进来就发新衣服,发新的洗漱工具,每天大白馒头,中午还有一顿肉。

以前赵建设一年也吃不了一次肉,没想到进了厂子,天天中午都有肉吃。

听管宿舍的大叔说每年要发六套衣服,两套夏装,两套棉衣,还有两件毛衣。

赵建设决定等发夏装的时候,就把两件新发的棉衣寄回家,家里的弟弟妹妹根本就没有穿过新衣服,穿的都是一个补丁接一个补丁的衣服,赵建设还要把自己穿来的衣服也要邮寄回家。

三个月考核之后,成绩优秀的就是正式工,一个月有20多块钱,成绩不好的就是临时工,只有十几块钱。

赵建设就要努力的让自己成为正式工,并且还要进入飞机车间,因为飞机车间有保密津贴。

据说加起来工资有30多块钱,一年有将近400块钱。

赵建设只是知道自己父母,大姐,二姐几个人在生产队忙一年,也剩不了几个钱,这几年还好,生产队上交的粮食少了,大家基本上能够吃饱,但是在穿衣服还有其他方面,还是老样子。

“一个月要是能挣30块钱,就找人去村里面长的最漂亮的小芳家提亲,转正以后还是城市户口吃商品粮。”赵建设一边做着笔记,一边心里想着未来的事情。

刘海在飞机车间忙碌着,当然不知道不远处,很多新来的学生就想进飞机车间。

飞机车间这边的确有津贴,属于保密津贴。

刘海现在一个月大概有800多块钱,大部分都是津贴,另外以前获奖这些也有津贴。

刘海监管的几个车间都有津贴,飞机车间有津贴,摩托车超级跑车车间有津贴,出口给老大哥的跑车车间有津贴,大黄蜂超级跑车车间也有,维修科这边还有,突击车生产也有津贴,虽然车间已经不在了,但是刘海的津贴依然还有。

至于具体有多少种津贴刘海并不清楚,因为发工资的时候上面只有津贴两个字,然后后面是500多块钱,还有特殊津贴。

刘海这个工资放眼全国,那也是相当炸裂的,就是在整个厂子里面,那也是工资最高的。

当然,刘海的工资是属于保密的,知道的人不多。

水上飞机的浮筒,暂时采用的铝合金,这个后期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采用不同的材质,比如说在海水里面可以使用橡胶或者泡沫,在淡水里面可以使用铝合金或者其他的。

另外,还可以做成陆地与水上二合一的。

飞机制造车间也有技术员,不过,这些技术员主要是严格按照图纸来检查制造出来的飞机。

这些技术员对于飞机的设计以及飞机的理论并不了解,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就太多了。

要想把这小飞机的技术吃透,需要一点能耐,所以这边的技术员准确的说应该叫技术工人按照刘海给的图纸去做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这样干起活来,大家也方便,刘海也不用讲更多的大道理,只是让大家知道该怎么做。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哪怕摩托车厂现在这样牛逼,一年也没有几个大学生进来。

大学生毕业,现在直接就是干部身份,而摩托车厂缺少干部吗?

摩托车厂缺少的是技术人员?

但是摩托车厂现在的技术实力刚刚毕业的那些大学生,真的能够吃透里面的技术?

大学生现在有多短缺就不说了,别人去做办公室当个干部多好,非要到你摩托车厂里面,成天跟机器设备打交道?

况且干部工资在什么地方都是一样的,只能说摩托车厂的福利待遇要好一些。

关键是摩托车厂不需要那么多的干部,需要的是干活的人。

“这个样子就行了?”孙爱国看着眼前的这一架小飞机,感觉改变并不是很大,只是把下面的起落架轮胎换成了两个浮筒。

“差不多了,就是要进行试验一番。”刘海用了四天就改出了一架水上飞机,把厂长叫了过来,准备让厂长找地方试验。

实在是刘海不想在这上面多耽误时间,吊车还没有开始做,没有吊车,后续盾构机组装就不方便。

今天离开老家了,今天第二更要晚点。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